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在民族教育工作中贯彻实践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的思想 ,必须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国观出发 ,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 ,注意四个问题 :一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办事 ;二 ,加强育“德”工作 ;三 ,建构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 ;四 ,加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辅导员+导师”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范式,致力于目的建构、问 题情境、成功体验这三个教学策略,学习、借鉴、扬弃“三段教学法”,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已被学界关注多年,并产生了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在部分研究中也存在“误用”“滥用”范式现象,甚至不同程度存在自说自话、低水平重复等混乱现象。究其根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基本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其他层面的研究没有建立在相对统一且稳固的根基之上。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基本问题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六大基本问题,即“内涵与结构问题”“形成与发展问题”“层次类型问题”“功能问题”“通约性问题”“转换与优化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有利于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六大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是由科学共同体、框架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社会建制构成。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初步形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校已然成为学校管理的要求。依法治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人本法治"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应深化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应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依法管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了“以人为本”理念,而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对“以人为本”理念产生了误读,有矫枉过正之嫌。我们必须正确解读和合理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以指导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永恒命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面临着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境遇。面对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时代化。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也要夯实理论根基、遵循育人规律、坚持基本原则,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说服力、引导力,在求“变”中坚持“不变”。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既要秉持“求新求变”的理念,也要有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在全面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理念。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解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并在这价值目标指引下并不断创新,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芳放 《南都学坛》2007,27(4):119-120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新理念。确立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更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导向,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涵育师范生坚定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情怀。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拓展育人空间,整合空间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推动不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成为高校创新营造“三全育人”局面的着力点。以承担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任务的某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软件Nvivo 12对教育叙事、田野观察、教师访谈等多角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遵循“诠释理念遵循-统筹布局结构-制定实施策略”的逻辑理路,生成“德”性支力、“文”化引力和“践”行张力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叠合框架,依托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建设“主战场”三驾马车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资源的弹性应用与培根铸魂功能,坚定师范生扎根基层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不仅表明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现代法治国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提醒教育工作者:“国力兴衰,系于教育”。构建“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育人机制已成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突出了“以德治校”有章可循,标本…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任务,必须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范式。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及其基本观点,阐述了传统思政课教学范式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从深入贯彻一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两个转变”和推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演进”3个方面探索建构主义视域下思政课的教学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界,“灌输”教育被等同于“生硬的说教”,被个人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所质疑。而“灌输”的实质是一种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并非教育方法层面上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关键要解决好“灌输什么,如何灌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一般哲学指导、基本理论体系以及主要规范和方法的整体性变革。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各有利弊,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应该是一种辩证的转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时并重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出发,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实现由政治目的向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考的重要问题。商周之际,为了解释周代商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重要思想,开启了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瓦解,“公室衰微”.人的主体地位上升,“以德配天”思想被诸子发展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和系统的民本思想,从而使中国政治文化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研究先秦政治伦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囿于课堂的局限,在“大思政”系统中整合学院与书院的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通识教育和导师陪伴、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以及学习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特点;有益于培养新时代知识交叉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健全导师陪伴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第二课堂建设是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益探索,益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新体系、“双院联动”新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书院制不断回应、落实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被视为破解当下育人困境,促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人类崇高理想的一种载体,在整个教育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传统教育中不健全的理念尚存,这就充分体现了"破"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要在"立"的支撑下,在推进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跨越,最终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 ,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把“德”的观念引进社会政治与法制领域 ,蕴含着“敬天—明德—保民—受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西周立法司法、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及其指导下建立的西周法制所昭示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勤政为民、德刑并用、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社会政治发展方向和法制建设模式对以后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市民的道德素质是在特定的城市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环境与市民道德精神的养成息息相关,环境对市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德”文化为代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常德市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德市要进一步挖掘“德”文化资源,以“德”文化为引导,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舆论和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新时代征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市民不断奋发有为,建设幸福常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目标上一定程度脱离了社会实际,过程和形式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也未能充分吸引学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而“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却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对改进和加强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