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人转流行的东北地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在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本文对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描述、分析和研究,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称谓习俗等。这些民俗事象纷繁复杂,真实地再现"原滋原味"的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山二题     
题目中“莲花”指的是黄山风景区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因环绕四周的玉屏、莲蕊、鳌鱼诸峰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所以峰高不显。而在其东面的天都峰,虽然海拔只有1810米,但四面临空,挺拔巍然,“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容易造成视觉差。因而,游人往往以为天都最高。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最大热点问题,各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十分丰富。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的对素质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愈论二题     
韩愈是八九世纪之交中州的一位大散文家、大诗人、思想家和教育家(今河南孟县人)。由于他身上存在着政治和学术的两重性,以致千余年来,对其评价就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只就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议论。 一、关于求仕为官问题 对于韩愈的汲汲求仕盻贵一事,自他以后,不断有着责备。最具有代表性者,较早有清初大思想家大史学家王夫之。他对韩愈的名利思想一再讥评,他说:“韩愈以送穷为悲叹,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义,而恶能立义?”(《读通鉴论》卷16)又说:“韩愈氏自诩以知尧、舜、孔、孟之传者,而戚戚送穷,淫词不忌,则人心士气概可知矣。”(同上卷26)。较近者有生芸生,他有一篇《韩愈和柳宗元》(见1963年2月号《新建设》)其中有一个标题为《韩愈的品德》,在这下面,他罗列了有关韩愈品德作风的十二点,如“厚颜乞怜不择言”、“趋炎附势捧太监”、“身在道外,意在禄中”、“三贬三变,继续上爬”等,集中对韩愈的求仕为官作了不遗余力的抨击。那末,对于韩愈的求仕为官究应如何看呢? 我们也认为,韩确是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乐府诗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诗二题曹道衡(一)试论《长歌行》古辞"仙人骑白鹿"的下半首和建安曹氏父子的《诗经》学说《乐府诗集》卷三十载有《长歌行》二首,其二"仙人骑白鹿"一首,凡二十二句,其中第一至十句写的是游仙,而第十一句"山上亭"至末句共十二句写的却是游子思乡的内容。从...  相似文献   

6.
玄言诗二题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杂感二题     
一、论文命题秘诀——兼论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一) 人看衣冠.物看包装。先看题目,后读文章。故投稿之要,首在命题。内容不论新旧,所论不管高低,一概名之“新探”、“新证”、“新论”“新析”、“新考”……,以期在稿子成堆的编辑案头,盎然“新”意夺目。此类命题,命中率一般大大高于命题不“新”者。此谓“新”声夺人法。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意识的张扬和升华,一经和读者的情感、心灵交流、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艺术欣赏既是作品描绘的艺术世界在读者心灵中的展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在读者灵魂中的灌注,又是读者的生命情结、审美经验对艺术生命的体认、升华。要之,艺术欣赏是艺术生命的展开。 一、艺术欣赏是读者审美经验的激活与系统化 艺术欣赏是读者心灵与艺术生命回流与呼应的双向运动。欣赏的发生就是读者的审美情感被作品对象所触发、激活,而引发出一系列奇妙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过程。艺术欣赏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感受,要真正达到对美的领悟,都必须首先依赖艺术作品激活欣  相似文献   

9.
选题二题     
汉语小论文写作的选题教学中,同学们提出了"怎样形成课题串?""怎样组构论文组?""已做过的课题还能不能再选做?"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结合本科生汉语论文写作的实例予以简要解答。  相似文献   

10.
王项飞 《阴山学刊》2006,19(2):80-83
射柳习俗是满族流传久远的风俗之一,契丹人的射柳习俗是一种制敌祭祖的萨满黑巫术,以柳为图腾的女真人接受了这种习俗并传而广之。从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看,射柳习俗适应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并相应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看似相悖而不可能流传于其中的文化环境中存在。由此证明,功能在民俗产生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尼山萨满》与北方民族在满族民间口承文学遗产中,《尼山萨满》家喻户晓,至今北方民间仍有零星满语传讲,而且在我国北方诸民族中颇有影响。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俄国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爱辉等地民间,陆续发现满文《尼山萨满》手抄传本,并于1961年公之于世,尤使《尼山萨满》享誉国内外。自《尼山萨满》面世至今40余年间,又有不少国家先后用德、英、日、朝、意等文字译注发表,评介之文无法数计,国内外已形成专门研究《尼山萨满》的“尼山学”,足见其深远的文化感染力。1早年,《尼山萨满》引起世界学者的青睐与重视,原因不外以下两点:首先,…  相似文献   

12.
庄子人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本文不拟对它作全面详尽的剖解和评述,而只想就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故命之曰:庄子人学二题。 一、道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在老子哲学中,我们发现,他的道学(或道论)构成他的人学(或人论)的客观逻辑基础。在庄子哲学中,我们同样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只是不论就道学抑或就人学而言,庄子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诗歌的得失在于理脱于象 ,情寡于词 ,平铺直叙 ,显而不隐 ,触景感物 ,缘情成章。他的诗学理论是以社会功利为核心的“中和”诗教观 ,作为贞观诗坛的核心人物 ,他对转变旧诗风 ,开创新诗风所起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 ,他倡导并创作的典雅富丽的宫廷诗 ,对于扫荡宫体余风 ,“以宫廷破宫体”有首倡之功  相似文献   

14.
宋以后的诗歌写作受哲理思想的影响和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制约,在宋诗话中一些形式主义理论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走向重事理逻辑、重技巧、以学识取胜的方向。宋人在一些新诗体或技法的创造和发展上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宋诗话在侧面也加以了反映,并给予了一定的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读到一篇国外朋友的论文《宋版韩愈文集书目提要序》,序文对宋版帏集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而且这些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似乎也或明或暗,并非已完全解决。本文拟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小作议论,以就正于方家。关于韩集最早的编者序文作者引术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的一条材料为论据,提出了“《韩愈文集》在韩愈生前就已经由他自己编成”的看法,而且认为这个看法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是不是这样?我感到值得商讨。序文论据见《邵氏闻见后录》卷卜五,原文如下: 长安安信之于允为予言:旧藏韩退之家集第二十六、二十七卷,茧纸正书,有退之亲改定字。后为张浮休取去。我在翻阅前人笔记时,发现元人陆友《研北杂志》卷上也有类似记载,只是“为  相似文献   

16.
预设研究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泽洪 《学术研究》2006,6(11):13-17
本文就预设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从命题或语句是否具有真假值的角度来定义和考察预设,这种意义上的预设我们谓之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是保证一个句子取得真值的必要条件,满足语义预设,是一个句子成为命题的必要条件。一些学者对语义预设的诘难,是可以反驳的。二是不满足于静态地、抽象地从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语义或逻辑关系研究预设,要求联系具体的交际语境,联系具体的交际者的信念、背景知识来动态地研究预设现象,这就是中外学者关于语用预设研究的实质。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对预设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层面不一样,但它们双方并非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的论述不仅提出了一项重大原则问题,而且还推进了我们对政治蕴涵的新认识。对此,笔者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志们。一、政治是涉及人们根本利益的有关全局性的社会关系政治的内容范围很广。从实体形态上来说,有政治机构,如军队、国家机构、团体组织等等;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有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等;从行为上来说,有阶级斗争、战争、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等等。而所有这些制度、机构、思想和行为都围绕一定的民族、阶级和国家的经济目的与根本利益旋转。简而言之,政治就是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加入WTO作准备,对策千百条,提高竞争力是关键的一条。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敞开国门、降低门槛,竞争超越疆界日趋激烈,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与其无谓争论,怨天忧人,不如赶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地方、国家的生存发展之道。一、全面提高竞争力首先,要...  相似文献   

19.
一、谁是小说叙述者 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总是有一个叙述者在那里向读者讲述着一切,不管这个叙述者在作品里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甚或有时它将自己的真身隐匿得难以寻觅,但是它在小说中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着。那么,这个叙述者究竟是谁?有人认为,传统小说所惯用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般的叙述者与作者是合二而一的;而有的人又把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叙的作品称作“自传体”、“私小说”,认为那个讲述着一切的叙述者“我”是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一直以为“松谷”是“松竹满山谷”之意。直到前不久才从古山志中得知,宋朝末年天水知府张尹甫为避元兵之乱,携妻在此隐居修道,“松谷”乃其别号。他是以自己名号命名此地溪谷的。虽然,“松谷”二字颇有中国道家文化的仙风灵韵,但也隐隐有点“华盛顿”、“彼得堡”的霸王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