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广泛、深度参与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演变历程,总结基本经验,为有效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演变历程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关键节点,划分为动员农民自愿参与、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参与、缴纳“一税两费”全面参与、贯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参与、探索农民主体参与等5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农民主体地位,统筹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村建设投入、重视农民意愿,把“三农”发展放在乡村建设首位、重视结果导向。在未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中,应加强党的领导、稳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把向地位,合理引导农民参与、逐步夯实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强化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毛泽东对国内农业的地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农村工作,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诸如农民市场主体地位脆弱 ,农民收入增长迟缓 ,农民内部矛盾显化 ,组织程度弱化等等 ,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在坚持党的各项农村基本政策的前提下 ,实行科教兴农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维护和加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法制建设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农业效益太低、农村发展太慢、农民收入太低 ,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应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调整农业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实施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其中包括参政权、自治权、土地财产权、劳动权、参与文化活动权等权益。而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农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使农民政治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促使农民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束缚了农民的主体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村改革成功起步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对深化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条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在于落实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在于确立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业生产资料产权清晰化的实质就是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要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的不同形式,“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实现产权清晰化、农民主体地位、公有制三者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建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原则,坚持"姓农"的方向,依法进行内部管理,才会使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客观、具体地分析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农村变革的正、负效应,继承其积极因素,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构适合中国特点的、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农业文化;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推动农村走上文明发展之路;还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开发力度,走科技兴农道路;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在各地的"村里人"捐资、捐劳,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城市反哺乡村的有效方式,突出"农"字,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内涵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和建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原则,坚持"姓农"的方向,依法进行内部管理,才会使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客观、具体地分析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农村变革的正、负效应,继承其积极因素,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构适合中国特点的、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农业文化;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推动农村走上文明发展之路;还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开发力度,走科技兴农道路;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在各地的"村里人"捐资、捐劳,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城市反哺乡村的有效方式,突出"农"字,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和建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原则,坚持"姓农"的方向,依法进行内部管理,才会使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客观、具体地分析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农村变革的正、负效应,继承其积极因素,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构适合中国特点的、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农业文化;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推动农村走上文明发展之路;还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开发力度,走科技兴农道路;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在各地的"村里人"捐资、捐劳,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城市反哺乡村的有效方式,突出"农"字,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建设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遵循合作社原则,坚持"姓农"的方向,依法进行内部管理,才会使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客观、具体地分析传统农业文化对于农村变革的正、负效应,继承其积极因素,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建构适合中国特点的、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农业文化;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推动农村走上文明发展之路;还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开发力度,走科技兴农道路;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在各地的"村里人"捐资、捐劳,可以有效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城市反哺乡村的有效方式,突出"农"字,建立社区参与制度,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城镇化,必须把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关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此视角下,审视了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采取以下战略思路和对策选择: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引导不同类型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对中国目前乃至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外源性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激励了内源性农村发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潜力、倡导开放性的区域经济、追求可持续性生计、注重地方民众的自主参与以及构建民众的区域认同是内源发展的核心特征。不过,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合法性”的挑战。内部而言,理论基础的模糊性问题、地方行动者的利益分歧问题以及持续性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外部来讲,外源性发展和内源性发展的“理想型二分法”被广为诟病,如何妥善处理二者关系考验着其理论张力。实践越来越表明,由于农村地区受到地方化和全球化双重趋势的影响,外源性发展和内源性发展在实践中并不相互排斥,地方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本土与外来的“内外融合”,关键是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本土和外部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到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合适且有效的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面临的环境系统不完备,其中家庭微系统缺损,由此导致与其相互作用的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要使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已缺损的环境系统进行修复,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与发展是有条件的。从商品经济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看,合作经济组织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作经济必须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合,同时,合作经济组织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明确了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观体现了综合的、协调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农民的社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农村社区教育落到实处。要保证农村社区教育的正常进行,必须注意其目的性、启蒙性、党政性、区域性、整体性、全面性等特点,农村社区教育应以培养农民承担各种新的社会角色,并促进农民个性的和谐发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我国农村和农民所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一是要充分理解农村社区教育在农民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学校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