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经济学界正在讨论要不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生产价格的问题。生产价格问题实际上就是平均利润问题。杨坚白、何建章同志说,在价格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在于剩余劳动如何分配”,而“生产价格就是以按照平均利润率分配剩余产品为根本特征的”。他们认为,资金平均利润率是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活动效果的综合指标,是衡量各部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我们已作了综合介绍,并已在“学术月刊”1957年第7期“问题讨论”栏内发表。兹再将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讨论续行综合介绍如下:Ⅰ、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问题。(一)一类意见不同意教科书论点,分为三种:(1)一种以陶继侃(见1957年3月8日“人民日报”)和冯玉忠(见1957年2月24日“大公报”)为代表,认为价值规律在国营经济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不起调节作用,但对合作社生产却在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理由是:在合作社经济中,  相似文献   

3.
<正> 任何社会里,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着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就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获得物质利益.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联合起来从事生产活动以取得物质财富,并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来占有物质财富以满足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贯串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从直接生产领域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最初体现在个人必要产品与社会必要产品上,进一步又表现在公共必要产品的划分上.个人的必要产品是劳动者个人利益的首要源泉,公共必要产品是劳动者的公共利益的物质表现.社会主义个人必要产品和公共必要产品的多次划分,形成了工资、和润、税金、消费基金、  相似文献   

4.
一在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正确地指出,由当年创造的剩余产品形成的积累基金,并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除了这个积累基金外,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折旧,也可以当作“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关于固定资产更新问题的讨论中,人们也接触到折旧基金的这一特点。折  相似文献   

5.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利润应当是一致的。经济效益从量的方面来看是生产中消耗的劳动与得到的剩余产品的比率;从质的方面看这些剩余产品又必须是适合社会需要的,利润只不过是这种剩余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作为社会经济效益一部分的商业利润,是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在流通领域得到实现后,再分配给商业的部分。商业的基本职能是沟通商品交换,组织商品流通。商业的劳动主要是“中介”性的,而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产力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系统。它从源泉(自然力、人力和科学技术力)开始,到直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到这些要素结合的结果(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结果(剩余产品)又转化为生产力新的源泉,并通过积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多的结果。社会生产力就是这样在它自身的系统中循环不已、螺旋形上升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在运动中又衍生出两个规律:一是这个系统的横向比例(源泉、要素、结果各自的结构,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经济比例)的规律,另一是这个系统的纵向转化(由源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由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及其实现)的速度规律。这两个规律就其抽象形式来讲,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补充,共同构成生产力规律的体系,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在商品经济下,它们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社会价值表现为生产价格这样一种转化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社会价值将直接表现为价值的原始形态,还是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剩余产品再分配而后形成为某种价值转化形态呢?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下列三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价值转化形态;二、劳动生产率对 v 和 m 的比例的影响;三、价值决定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社联和上海经济研究所在三月份先后举行了三次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会,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卖给职工的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作用,以及商品生产的消亡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有的会前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写出了论文。在3月16日的讨论会上,黄逸峰作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的作用”的发言。他着重地提出和论证了一般商品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的论点。所谓共性,是指:(一)相互交换,相互买卖;(二)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等价交换;(三)以货币计价并为交换的媒介。所谓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是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性。他认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探索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必须从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出发,问题在于怎样来确定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矛盾。我们知道,确定一个社会形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因此确定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矛盾,就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出发。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来,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中心问题,是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问题,也就是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又必须以分析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关系为中心线索。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文史哲》2006,3(1):147-149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平等与效率: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文史哲》2006,3(1):152-154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奚广庆 《文史哲》2006,3(1):145-147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蒋明同志在“价值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计划规律的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可以讨论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价值规律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流通的调节者?现在就这个问题对蒋明的文章,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供同志们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问题过去已有不少文章讨论过。这里,仅就1986年6月至10月期间有关这一问题讨论的主要文章的观点,摘要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1、周鸿铎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绍飞、李茂生在《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二期《重新学习马克思剩余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一文中,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劳动存在的必然性、用途和性质。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是就生产劳动者个人对社会的关条所作的划分。有剩余劳动,自然就要有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剩余产品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国家经纪体制”下的“乡镇自治”、“国家全能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早期为“议行合一”制度)和“乡政村治”下的“村民自治”三种制度变迁。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农业财政体制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对此应在转变政权职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统一财政体制与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张雷声 《学术界》2002,(3):267-270
荣兆梓教授等撰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一书 ,是一部以现实社会主义近百年的发展经验为基础 ,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专著。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确认识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问题”的最终成果 ,也是安徽大学“2 1 1工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项目。作者在系统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宏观制度分析方法与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微观制度分析方法的结合中 ,不仅从思辨的综合视角 ,全面地探讨了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 ,现实社会主义中公有制的历史状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公有制的…  相似文献   

19.
1.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沈立人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无形损耗。主要论据是:(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少地方阐述无形损耗的运动,都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2)无形损耗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产生的;(3)无形损耗是在自由竞争和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4)无形损耗是在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但“三农”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积极性上。主要从制度的视角剖析了“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