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以农为本,农业与降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古以来,求雨巫术便是农业巫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以龙求雨"巫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以龙形求雨、逼龙降雨。  相似文献   

2.
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社会来说,降雨量是否适宜决定着农业收成的丰歉,并进而对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农业巫术中的降雨术始终十分重要.这些巫术经过长期演变,最后几乎定型,而这一点在宋代的民间巫术中有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虫节文化是岁时文化的组成部分。虫节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即:农业生物灾害、节气和神话传说。运用弗雷泽的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该文对虫节产生的历史脉络和各种因素进行了梳理,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农业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限于自然因素,而降水量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宋代祈雨方式众多,然而巫术祈雨却始终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期表现祈雨、治水仪式的水神巫术神话,主要通过神人造型———以龙蛇等水神为饰的形象传承于世,这类造型为数众多,影响广泛而久远,其所反映的水神巫术仪式,既用于国家征战,也用于民众生产、日常生活,且传承数千年,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关键性仪式之一,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发达,巫术往往被贴上野蛮落后的标签,同时巫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必然有着自身的一套逻辑和内在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特征,在巫术研究中能够发现某种程度上巫术文化也存在着此类特征,从巫术灵物与刑罚用具、巫术咒语与家族伦理和巫术犯罪与善恶观念三个方面尤其能够看到两种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在南朝社会,岁时节日是荆楚民众沟通神鬼的重要时机,有着浓厚信仰的荆楚民众通过主动的姿态去祭祀神灵、禳除恶鬼.荆楚地方巫风盛行,岁时节日中巫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岁时巫术行为依照性质与目的大致可分为辟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这三种巫术形态并非界限森严,三者相错杂与融汇.南朝荆楚岁时的鬼神信仰与岁时的巫术手段相互倚重,鬼神信仰依靠巫术手段实际干预民众生活,巫术依靠信仰为自己提供存在的解释与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地素有崇巫尚卜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民间节日中有着突出表现。人们在节日中利用着各种巫术手段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节日巫术行为依其性质,大致可划分为驱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三种形态间并无明显分界。由于岁时节日依自然时序与人文时序的变化而出现节日主题的变换,因此巫术形态也因之发生主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神秘的恋爱巫术在形形色色的巫术中,有一种称为“恋爱巫术”,而在这种巫术中,又有一种足以施放“爱药”为条件的巫术。我们从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资料发现,这种恋爱巫术不仪历史悠久,而且世界七的许多民族和部落都曾经存在过,有些民族和部落目前仍在秘密使用。  相似文献   

10.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仍然以 活的形态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影响着中国民众民间信仰。巫术的 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维护着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的主要内容是"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这些内容包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巫术文化。在巫术活动中要使用一定的工具作为一种沟通人神的媒介,这种工具一般被称为巫术灵物,也叫巫术实物。大多数灵物是被用于驱鬼辟邪由此而体现了深邃的文化意蕴。《搜神记》中所记录的神鬼巫术故事中运用最多的巫术实物是植物和动物。这些作为巫术实物的动植物体现着中国早期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凝结的文化蕴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人类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并没有消亡,一方面它仍然以活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依然存在。巫术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而维护的是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13.
“巫术时代论”是 19世纪后期西方人类学古典进化论者关于巫术起源、发展规则的一个错误假设 ,该理论认为 :所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都要依次经历三个智力演化阶段 ,即“巫术时代”、“宗教时代”以及“科学时代” ;巫术必须而且仅仅产生于“巫术时代” ,有史以来的诸多巫术现象则统属史前遗留。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这一错误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广泛蔓延 ,近年来尤呈愈演愈烈之势。重新审视学术史上这一“公案”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对于严格学术规范、推进巫术文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乘(?)是流行于魏晋道教徒之中的一种飞行巫术。本文认为,该巫术并非史前巫术的遗留,相反,它乃是秦汉间好事者以战国黄帝乘龙飞升神话作为原型,并综合历史上众多神话要素而成的文化现象。神话演变为巫术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条通例,这一规则对于正确解释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众多巫术现象的本质及其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格萨尔》史诗中巫术的类型、仪式、咒语等的分析可看出史诗中的巫术与宗教紧密相关的文化内涵.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人公格萨尔被塑造成既具有很强法力集帝王与巫师为一身,又具有解民于苦海,莲花生大师转世的传教圣人的形象,藏族人民在他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2.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反映,是原始的文学艺术。3.巫术体现了藏族人民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4.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在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作出来的。说明史诗的创作和传播者深信巫术、否则不会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巫术描写。  相似文献   

16.
巫术作为理性的"他者",一直遭到理性的压制和排斥,必须打破理性的霸权,打开并思考"他者"的空间,重新表述巫术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而分别以二者为根据的巫术治疗法和心理分析法对精神病治疗的惊人相似也有助于打破理性的神话,发现巫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8.
宗教人类学作为一门利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宗教现象的新兴学科,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备受关注,但是学者们对本学科的学术遗产却梳理不够,一些前辈学术大师的学术思想仍然亟待重新阐释,如本文所讨论的著名民族学家莫斯的《一般巫术理论概要》。概而言之,"一般巫术理论"包含有巫术要素理论、巫术信仰理论、玛纳理论以及巫术集体表现理论等多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黑巫术”是“标准的巫术”、“标例的巫术行为。”研究巫术的学者都在致力寻找黑巫术来进行剖析,可是由于诸多原因,面对零碎匮乏的资料而难以深入进行。水家是个典型的泛神民族,信仰的鬼神竟有七八百个之多。这个庞大纷繁的鬼神世界正是水家巫术的温床,致使巫术现象遍及水家生活的各个环节,尽管有的已发生嬗变,但依旧可以追溯其原形。笔者初中辍学之际,被家父逼去从师学水书,后来又得到一些人士帮助,有幸到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拜访水书先生。这样,使笔者对水家原始宗教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本文拟就水家黑巫术的分类、结构及  相似文献   

20.
紫姑信仰作为一种世俗性很强的民间信仰曾经遍及华夏大地 ,而巫术文化则以不可抗拒之力在紫姑传说中踵事增华 ,拜偶人、穿败衣、请神、扶乩、颂祝辞、念咒语、画符 ,等等 ,各种巫术内容杂糅其中 ,紫姑传说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接纳了神秘诡谲的巫术文化的赠与。民间传说与巫术文化呈现出一种剧烈的互动态势 ,早期相对单薄的紫姑传说因为认可接纳了巫术文化的参与而获得了蓬勃生长的动力源。在此意义上 ,巫术并不单是紫姑传说中的副产品 ,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紫姑传说中不可小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