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奇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顾曰国根据礼与礼貌的联系归纳了中国式礼貌的五个特点,并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作了对比.本文就顾文中提及的礼貌原则中的同情一条作了进一步考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论证,提出同情准则作为一条准则也适用于现代汉语.但是,同情准则在汉语中的体现与在英语中的体现不尽相同,这与两种文化和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2.
礼貌原则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准则。本文通过介绍英语礼貌原则的概念定义以及各条细则,举例阐述了礼貌原则在英语言语交际中的体现,同时对比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礼貌准则的差异性,探索了英汉礼貌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礼貌原则为基础,详细探讨了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中六条准则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发现广告商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其广告产品,多采用得体准则、一致准则、赞誉准则及同情准则,从而达到其最终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汉民族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使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中英不同传统的家庭组织形式使两种语言的称呼语大异其趣。在委婉语、问候语中,也明显地反映出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礼貌虽有普遍性,但礼貌原则下的各准则的重要性因文化、社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礼貌用语进行对比,找出两种文化在遵循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各准则上的差异,以及言语交际过程中对于礼貌原则的不同侧重点及其文化根源,以达到减少交际误会、更好地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语用学中的六项礼貌原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则。并围绕这六项准则及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性,从"礼貌与隐私的关系,礼貌同'脸'、'面子'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切入,详细论述了英汉礼貌语用与文化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安慰是日常言语行为之一,它对提升面子,维护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语料,对安慰用语进行语用分析,发现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和慷慨准则,赞誉和谦虚准则,同情和一致准则在安慰用语中得到体现,这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在交际中要遵循合作原则,但在具体语境中却可能由于礼貌而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求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主要是体现礼貌原则当中的两个准则,礼貌原则受到具体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在考虑礼貌原则的同时也是在寻求其文化适应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汉语交际中主要的语用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着重探讨汉语交际中运用这些原则所体现的汉民族文化特点以及体现这些原则的言语方式,进而阐明语用原则的普遍生与变异性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出建立具有汉民族文化特点的语用原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礼貌原则是我们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准则。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礼貌原则的各条准则,第二部分主要举例阐述礼貌原则在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体现,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中西文化中礼貌标准差异。本文的观点是礼貌原则是各个文化群体中所普遍适用的交际准则,但是会因文化的差异使其侧重点或含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原则作为语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众多的语言学学者所关注。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和"一致准则"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并提出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应该使用礼貌原则,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认为他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对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所提出的语用中的“合作原则”的补救 ,这样他便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有时说话时不遵守“合作原则”所体现的四条准则。在笔者看来 ,“礼貌原则”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其不足之处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礼貌原则在师生交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作为语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众多的语言学学者所关注。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15.
英汉礼貌原则因其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礼貌的内涵、"面子"观、礼貌准则等方面,而这些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体现。因此,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得体的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礼貌原则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要遵循的一条重要的准则,它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语言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同样也受这条准则的约束。由于中西历史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中英礼貌用语在语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中英语言文化礼貌用语的差异,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社会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模糊语言理论。本文从社会文化、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在英汉礼貌准则的理论准则上就存在异同, 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在称赞语、自谦语、致谢与道歉语、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等方面.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异同,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可以进一步理解礼貌用语的这种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据Spencer-Oatey(2005)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中同情言语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设计考虑到了对话双方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使用者在表达同情时强调对交际权或关联原则的遵守,通过对听话人表示关联、同感、尊重等方式来满足交际的行为期望,维护双方的身份面子和素质面子,从而达到提升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目的里奇(G·N·Leech)论述人际关系修辞时,在格赖斯(H·P·Grice)的“协调原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导入了“礼貌原则”—人们要表达合乎礼节的欲念要超过失礼的欲念。其“礼貌原则”又分为如下几个下位准则:①得体准则;②慷慨准则;③赞誉准则;④谦逊准则;⑤一致准则;⑥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