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格萨(斯)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蒙文《格斯尔风物传说》在蒙古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百年来,它为人民以口耳相授,世代相传,广泛地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蒙文《格斯尔风物传说》来源于蒙文《格斯尔可汗传》史诗?还是蒙文《格斯尔可汗传》史诗来源于蒙文《格斯尔风物传说》?这是“格斯尔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格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藏文《格萨尔》与蒙文《格斯尔》的关系。认为《格萨(斯)尔》首先发祥于藏族,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藏文《格萨尔》是蒙文《格斯尔》的本源;蒙文《格斯尔》是藏文《格萨尔》的蒙古化,二者虽然存在着渊源关系,然而,蒙文《格斯尔》绝不是藏文《格萨尔》的翻版,藏文《格萨尔》经过蒙古族人民的再创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的经典。在蒙古语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中,除举世闻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外,有记录的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诗及异文有550部以上。虽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果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等两部学术著作,可谓是我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宏观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6.
四月十九日,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九八六年春季蒙古学信息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从事蒙古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近五百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九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介绍了匈牙利和美国的蒙古学研究概况,概述了国内托忒蒙文文献、史诗《格斯尔》的搜集整理现状及蒙古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动态,报  相似文献   

7.
一、蒙文《岭格斯尔》 蒙文《岭格斯尔》即是《匝木岭桑沁传》,是一经卷体作品。于本世纪20年代发现于蒙古霍布苏尔省阿尔山苏木。原本现藏于蒙古共和国国立图书馆。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于30年代复制过该本。1928年蒙古国立图书馆曾请了一位叫陶格幸胡日德图的老人抄录了一份。1959年在乌兰巴托出版了铅印本。著名学者博·仁钦为该版写了前言,认为这部经卷作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选自《东蒙古流传的几篇蒙古英雄史诗》一书(关于该书内容介绍,参阅本刊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文中介绍了内蒙古地区(即作者称之为“南部蒙古和东部蒙古”)历年来搜集、出版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情况,及国外学者翻译、和研究内蒙古英雄史诗的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我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蒙古族英雄史诗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提到的收入该书的五篇英雄史诗是:《格斯尔与吉尔班·沙尔之战》、《格斯尔与嘎尔丹蟒吉思之战》、《茹格慕高娃之悲泣》、《吉尔班·沙尔之出世》和《金色的须弥山》。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蒙古文文献中的"格斯尔"进行了追踪研究,结论是:1.在早期蒙古文献中没有记载"格斯尔"这个称谓。2.在蒙古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格斯尔"不早于17世纪后半叶,时而指国家时而指人,暗示着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国家和历史人物,但是,与史诗主人公格斯尔没有任何直接关联。3.自18世纪初木刻本"格斯尔"问世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内容才逐渐流传到蒙古地区,慢慢扩大了它的影响。4.学术界长期谈论的"格斯尔",特别是加上"岭"、"冲木"、"朱古"之类冠词才能够加以辨别地域、民族、语言的这个名称,最早应该是个舶来符号,它的文化流向无疑与佛教文化传播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蒙古文格斯尔的我国学者们仅仅重视了蒙古文与藏文书面版本的关系,根本没有重视国内外口头唱本之间的关系,没有指出蒙古格斯尔的蒙古素材。其实金巴扎木苏唱本和图瓦唱本分别是把哈斯尔和成吉思汗的传说改编成格斯尔故事。而在阿拜格斯尔中,布里亚特固有的两部巨型史诗被看成是格斯尔的序本。  相似文献   

12.
蒙文北京版《格斯尔传》内涵有佛教文学因素,借鉴了一些佛教文学题材(诞生母题、吃仙果怀孕、神变斗法故事、《格斯尔下入地狱救出母亲》之章等)和表现技巧,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蒙古族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反映了那一时期蒙古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和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王满特嘎教授的专著《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于2 0 0 3年1 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门研究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学术论著。1 9 2 1年蒙古人民革命胜利,随着蒙古新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其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也逐步发展起来。色·宝音尼木和等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们把蒙古传统的文学理论思维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相结合,撰写并发表了具有蒙古特点的、为数可观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成为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开创者,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维在蒙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2 0世纪2 0—40年代,是蒙古现代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蔡和森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和第一部党史研究专著———《党的机会主义史》 ,开创了中共党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参考与借鉴古典学、人类学、口头诗学等多学科的成就,以不同的历史-族群经验为支撑,瓦尔特·翁归纳出口传思维与表述的基本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在口头文学的思维与表述中并非具有完全的普适性。因此,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史诗与蒙古史诗《琶杰格斯尔传》为个案,反思这些特征在口头文学,特别是在口传史诗研究中的阐释力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俄国对史诗《格斯尔传》的研究[俄]Д.乌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格斯尔》或称《格斯尔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格斯尔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相似文献   

17.
继《思维创造学》之后 ,吕汉东先生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学术专著《审美思维学》(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出版 )。吕先生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就潜心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工作 ,陆续在《潜科学杂志》和几家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 ,到了 90年代末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思维科学专著《思维创造学》,而在 2 1世纪初又出版了《审美思维学》。尤其是《审美思维学》一书是吕先生 2 0余年来在思维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厚积薄发之结晶 ,它是国内 2 1世纪初思维科学研究的最新代表成果之一。《审美思维学》由思维的生理心理基础、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金巴扎木苏演唱的《圣主格斯尔可汗》是《格斯尔》史诗文本历程中的新近的说唱文本,也是当今世界上韵体史诗中内容最丰富、篇幅最长的文本之最。她的问世不仅成为研究说唱文本的典范,也能充分阐释歌手创编技巧的有力之作。在当代语境中,史诗《圣主格斯尔可汗》文本内容的增量、创编的法则、高度程式化的语言和内容形式的互文性都成为史诗学界关注的焦点。《圣主格斯尔可汗》既是新的文本也是史诗传统文本。对该文本意义的论述,必将大力推进《格斯尔》史诗传统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冉皮勒演唱的史诗《江格尔》和金巴扎木苏演唱的《圣主格斯尔可汗》的程式之异同,以阐述蒙古史诗口传文本中歌手是如何用传统的叙事单元构建史诗诗行的内部法则及由不同地区的不同歌手创编史诗文本的特色与语言技巧,进而管窥蒙古史诗传承与发展中歌手做出的贡献,史诗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5 0周年暨蒙古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呼和浩特的召开 ,中国近年来有很多有关蒙古学方面的书籍面世。这些代表性的著作是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5 0周年而出版的《中国蒙古学文库》丛书 ,这里介绍的《阿尔寨石窟回鹘蒙文榜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作者分别是在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的哈斯额尔敦、丹森、布仁巴图、嘎日迪、扎拉桑、那·巴图吉日嘎拉、恩和巴特尔七名学者。他们是当今中国蒙古语言研究领域里富有代表性的学者。笔者 1992年在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