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之分,“故事”、“情节”之别虽早已被理论界熟知,但也因划分简单而遭诟病。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的深度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透视他的小说理论,还原一个既蕴涵传统理论精髓又具有显著现代意识的福氏小说美学观。重估他在传承传统小说理论和现代小说理论中的开拓性作用。同时指出他的《小说面面观》和詹姆斯的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小说的艺术》不分轩轾,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2.
玛姬·玛汉是当代世界舞蹈举足轻重的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历经30年仍是教科书级的经典之作,具有研究价值.“贾安南德里亚·波埃西奥(Giannandrea Poesio)重申了编舞家之间的这种差异,他说鲍什在'德国表现主义经典'中发挥作用,而玛姬的风格却在不断变化.例如,玛姬(Marin)的《May B》(1981)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草 《回族研究》2005,(1):57-62
著名作家艾芜小说《月夜》中所写内容,涉及到了回族的历史背景,并正确地、艺术地描绘了一个年轻的回族女子形象。在有影响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月夜》恐怕是唯一一篇反映云南回族遭受兵灾之后孑遗生活的小说。因此,它很可以成为云南回族受难史的一个艺术旁证。  相似文献   

4.
5.
国内对锡伯文手写字体的复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 36641—2018《信息技术锡伯文名义字符、变形显现字符和控制字符使用规则》,以锡伯文《识字课本》手写字体为依托,通过对锡伯文《识字课本》的数据采集和资料的数据化,分别对其字体尺寸、手写笔画规律、笔画部件、字母连接方式等做了分析和归纳,并完成了一套锡伯文手写字体的复刻和设计方法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论述与张兆和关于近代以来苗族拒绝汉族身份而宣称苗族身份的认同的论述均显示了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差异,忽视二者的差异是后来学者对许烺光"民族错失"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保存有较多的越南使臣题咏伏波庙的诗文作品,在诗文当中,越南使臣们高度肯定其马革裹尸、死而后已的忠诚,是忠义的化身。而各种原因,马援本身还具有了伏波安澜的水神功能,是水上航行的守护神,大量题咏横州五险滩之险、祈求伏波将军保佑平安的越南使臣诗文即可为证。  相似文献   

8.
新派古音学者普遍认为,一个韵部中往往包含有多个不同主要元音的对立,而且元音还有长短的对立。但是,汉藏语系少数民族的诗歌押韵、《诗经》押韵以及《说文》谐声,都没有长短元音押韵的事例,只会偶见不同元音的韵母押韵。即便在有长短元音对立的语言里,新派古音学者所说的这些对立也不能鲜明地区分开来。《说文》的谐声系统、《诗经》的押韵系统以及少数民族的诗歌押韵系统均表现出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押韵原则。  相似文献   

9.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于18世纪前半叶通过藏文转译成蒙古文。作为梵文原本的目的语文本和蒙古文译本的源语文本,藏文译本的得与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文译本。从蒙古文译本的语序和用词特征不难看出其对藏文译本的依附性。但藏文译本究竟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到蒙古文译本,以及这些影响与梵译藏过程中的问题又有何关联?本文在《云使》的梵文、藏文、蒙古文三种文本逐字逐句比较的基础上,解析蒙古文译本所受藏文译本的具体影响,并在梵文、藏文本的对照中找出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到了心灵的最后皈依。  相似文献   

11.
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代燕云地区崇佛信教者不分民族(汉、契丹均有)、不分阶层(贵族、平民均有)、不分性别(有男也有女),呈现出普及性和大众化的趋势;广大僧俗信徒组邑社、建寺庙塔幢、刻经讲经,佛事活动呈现多样性和繁复化倾向;佛教流派以密宗为主,并吸纳其他宗派教义“有用”成分及契丹原始萨满教中与密宗教义相类部分,同时杂采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内涵呈现兼容性和地域化特征。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之所以出现繁盛景象,尽管成因错综复杂,但却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要与唐及五代两次灭佛、契丹皇帝支持、社会民众需求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影响下,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之一是设置了国子监等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起以中京学、兴中府学、州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表现之二是辽朝在中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他们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居住于中京地区的汉、契丹、奚、渤海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为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朝统治时期的渤海世家大族,基本上以原渤海国的传统世家大族为主。原渤海王族由于具有较强的社会势力,契丹统治者以联姻、任官等方式对之加以拉拢、利用,使之成为新王朝的世家大族,以利于对这个庞大的被征服民族的统治。渤海右姓入辽后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是辽代渤海世家大族的一个重要来源。渤海人普通家族上升为世家大族的情况不多,史料中仅见个别事例。在辽朝民族不平等政策的作用下,渤海人家族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借才异代”是辽金文学共有的文学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促成了典籍的迁移、文士的流动、观念的改变以及汉语文的传播,对辽金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稚 《世界民族》2002,(4):46-49
一、分布与族称越南的泰族有1040549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27%(1989年人口普查统计数,下同),仅次于京族和岱依族,是越南第三大民族。越南泰族主要分布在越南的西北部地区,按各省泰族人口的数量排序如下:山萝省376037人,义安省213604人,清化省177836人,莱州省156532人,老街省37485人,安沛省34564人,和平省25923人。此外,在西原地区的林同、多乐等省也  相似文献   

16.
韩世明 《民族研究》2012,(2):69-75,109,110
本文利用新解读的辽代契丹文石刻资料研究成果,与汉文石刻资料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辽史》的《皇族表》、《皇子表》及传、纪中关于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记载不清楚的问题及错误予以匡正,搞清了痕得瘾.帖剌、解里宁.蒲古只和曷鲁宁.匣马葛三个历史人物的父子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三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的争议问题。同时,纠正了《辽史》中的某些错误记载,也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耶律羽之墓志》的误读,厘清了辽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复杂的世系,列出清楚的世系简表。又对帖剌与玄祖被害案、蒲古只与释鲁被害案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自己对该墓志的最初考释不确。该墓实为辽圣宗之孙、耶律宗愿之子耶律弘用与其妻萧氏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18.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篇幅宏大、内容广博、以情为主、纪实史诗、风俗尽显、手法独特、音韵优美、魅力四射的特点,在壮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20.
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代僧尼有法号,得自具戒时,之前用俗名;部分僧尼得法号之同时另取法字;僧尼同辈之弟子或门人的法号首字相同。辽代高僧名尼有师德号,师德之号由皇帝赐之,受赐条件为德法双馨;德高法重之大师、大德可由二字师德号晋升为四字师德号;一些高僧名尼在荣获师德号的同时,还会被赐紫及授俗官誉职,并荫及弟子和俗亲;师、德之号有差别,前者关注学问,后者侧重寺业;赐号程序是由大德而进大师,师号高于德号。辽代僧尼有学位称号,分不同层类,获得学位称号的基础是专攻之术业;学位称号有两类:一是××法师,一是讲(业、念、诵、习)××××沙门(比丘、比丘尼);在第二类学位称号中,可依其首字之含义,分为高、中、低三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