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流出流入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人口流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比较研究的方式,以东北流出流入人口为样本,重点研究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城市长期居留意愿差异,定量研究发现东北的高学历人口流失严重,非农户口人群高比例流失,年富力强者和事业有成者偏好于非东北地区。从更好地发展东北经济的目的出发,提出重视东北本地人才、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步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8,(4):82-91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业已对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口结构和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深入研究东北人口流失问题的成因,本文分别从整体经济环境、就业预期、教育水平、环境条件、社保水平、经济结构和迁移成本这七个可能对人口迁移造成影响的角度出发,选取35个子指标衡量东北三省人口吸引力情况,使用因子分析法,从35个指标中提取经济发展差距因子、经济结构差异因子、教育环境因子和迁移阻碍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并以东北人口迁出率为被解释变量。同时本文还选取2000年到2015年间东北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Kalman滤波过程的时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潜在因子对东北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及其时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结构差异是引发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最重要因素,其影响能力表现出逐年扩大的态势;产业机构过于单一化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局限性是东北人口迁出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差距对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口学刊》2018,(6):75-85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北人口流动和空间分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发展特点,利用1987-2015年的相关城市数据,运用PVAR模型,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城市化和东北人口集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有利于全省人口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以重工业发展模式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为特征的东北工业化发展不利于人口的集聚,另外市场化进程缓慢和指令性经济的影响弱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循环累积效应,导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较弱且持续时间不长。在进一步讨论中,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与PVAR模型一致。目前在东北人口流失的背景下,东北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资源集聚优势,合理安排产业比例,完善产业布局,确定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关系,促使工业化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此外,还要减少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摩擦成本和协调成本,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发挥人口集聚优势,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21年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人力资本匹配与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匹配程度较高时,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技能匹配程度比专业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强;(2)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可以通过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性需求、胜任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等职业心理需求,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3)由于专业类型、高校类型、技能类型的不同,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文章从心理机制层面拓展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的作用机制,为高校提升人力资本培养效率、推动毕业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心理需求的契合、促进企业用工模式和用工效率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新  丁琪 《西北人口》2023,(5):14-26
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就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扩张,导致劳动力资源错配阻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户籍制度是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落户”是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部门就业即可破除户籍藩篱,进而导致公共部门就业不断扩张,户籍制度改革成效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充分释放配置型人口红利至关重要。利用2011~2016年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匹配的混合截面数据,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公私部门就业选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城市落户门槛指数每降低一个单位,流动人口进入公共部门就业的概率将会下降1.2%;当城市落户门槛降低,高学历群体比低学历群体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城市流动人口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的概率最高。第二,非农户口流动群体相比于农业户口流动群体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当城市落户门槛下降时,非农户口流动群体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第三,当城市落户门槛降低,女性在服务业等相关行业比较优势突出使其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高学历女性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的概率也明显提升。第四,城市落户门槛下降会通过减少流动人口福利获取成本,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省际间人口迁移的人力资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人口迁移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区域间人力资本的流动情况更能反映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采用教育年限来计量东北地区及其各省迁移所造成的人力资本的得失,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在1995-2000年间经历了较严重的人口流失和人力资本流失。但东北地区内部又表现为辽宁省人力资本大比率的流入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大比率的流出。东北地区省份间出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反映了东北三省对人口与劳动力吸引的不同的社会与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流动人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变迁进行定量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主要是由迁移流动引起的,人口净流出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平均每年流出人口超过200万且数量逐年递增,流向呈现从北到南的趋势。区域流入和流出人口的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的流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有人力资本的流失,区域人口的流出包括了数量与素质的双重外流特征。从区域内部看,辽宁为人口净流入省份,而吉林、黑龙江则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政府普遍意识到高学历人群流入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公共政策,但是对影响高学历人才长期居留因素认识不足,致使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并且效果欠佳。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因素的研究较多,而从人口社会学特征视角,以流动人口中的高学历人才为研究对象的尚少。高学历流动人才作为流动人口的组成部分,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如文化程度、年龄、随迁家庭情况显著不同于其他群体,为此,在充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口社会学特征视角,采用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方式,使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Logit回归方法,对高学历人才长期居留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配偶户籍地和随迁家庭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加深对高学历人群长期居留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logit模型的城市高学历人群长期居留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政府普遍意识到高学历人群流入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公共政策,但是对影响高学历人才长期居留因素认识不足,致使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并且效果欠佳。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因素的研究较多,而从人口社会学特征视角,以流动人口中的高学历人才为研究对象的尚少。高学历流动人才作为流动人口的组成部分,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如文化程度、年龄、随迁家庭情况显著不同于其他群体,为此,在充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口社会学特征视角,采用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方式,使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Logit回归方法,对高学历人才长期居留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配偶户籍地和随迁家庭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加深对高学历人群长期居留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厚莲  沈燕 《南方人口》2020,35(1):42-52+68
运用北京和上海的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行业选择对其流入区域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选择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最倾向于流向超大城市核心区,其次是一般服务业、文教卫体和社会管理行业,说明通过经济产业手段,疏解核心区的现代服务业所能发挥人口调控的作用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核心区对流动人口集聚能力强,高学历、非农业户口、省内流动的人口更偏向于选择核心区。北京从事现代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最偏向于流入核心区,而上海从事一般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最偏向于流入核心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中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就是要通过调整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的产业资源布局来优化超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改造区域,对人口资源需求较大,但近年来辽吉黑三省人口始终保持净迁出状态,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匮乏问题,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以区域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符合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配置人口资源可以实现公共领域中的所有资源及价值的最大化使用,可以缓解人口资源流失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谢颜 《人口学刊》2022,(4):29-38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规模较大的人口流动,清末以来的农民流向东北即“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场大规模移民在民国时期达到了高潮,本文以1912-1931年东北地区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史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大量的史料考证还原东北地区农民流动的概况。通过分析这一阶段东北地区移民的规模、人口结构、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人口特征描绘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移民的总体状况。同时,利用历史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从土地价格、交通条件、就业机会、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迁徙的原因,民国时期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人口迁徙。东北地区农民流动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经济、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直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种植结构的变化,为东北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大粮仓”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了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东北地区人口迁徙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东北地区振兴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力资源就业两方面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东北三省现有的人力资源总量大、素质较高;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聚集和具有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东北地区面临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未能成为研究与开发(R&D)主体等方面的人力资源问题。针对东北振兴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程度越高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的女性通常选择外出就业;配偶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比配偶纯粹务农的女性更有可能从事非农就业;另外,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苏中与苏北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当地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外出.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潇 《人口学刊》2006,(3):29-34
东北地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在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东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东北地区从人口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地区,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显现出衰落的迹象,人口净迁出的速度加快,东北地区内部人口从北向南迁移的趋势增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分布的一致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了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并强调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东北三省在人口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由于较好地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东北三省率先进入超低生育水平,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与少子化加剧等人口问题提前显现。在新的人口形势下,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社会福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性问题,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及国际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世界多级化趋势愈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和中国劳动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研究中国劳动就业问题更具理论探索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为更有效的促进就业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部分东北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日渐枯竭的局面,而且东北地区又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基地,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如轻工业,因此成为遭遇就业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大批下岗工人形成新的贫困群体,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使资源型城市面临更重的压力,要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就要分析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成因,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根本性问题上入手,多方面寻求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而不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中大量跨境移民的涌入是一个重要特征。大量的国内移民人口的增加促进了东北近代农业的发展,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代中国内地的人口压力。另外,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促进了近代东北地区贸易、工业和城市等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近代东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协调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1978~200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就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构建模型对我国不同产业的GDP与就业人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我国不同产业的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产业对就业吸纳作用的差异;以及利用得出的结论提出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劳务输出等政策建议是缓解和扩大我国人口就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