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洛阳的职业墓志撰稿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洛阳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不少志文几乎相同或大致相同者。究其原因,应该是志文撰者自留底稿,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加以修改而成。这些志文撰者是职业墓志撰稿人。墓志作为随葬物,是埋于地下的,一般不容易穿帮。但随着一方方墓志的出土,这一情况也随之大白于天下。这种墓志文一般都不署作者大名。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它本质上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物质、技术、符号和人;传播新闻的媒介是比较固定的和专门的,而传播文学的媒介则呈现为多样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学有时本身就是传播的媒介,而新闻不具备这方面功能。文学传播中,更多的是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往往表现为交叉关系。中国古代传播文学的媒介主要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石,以及写本文学媒介中的竹、木、帛、纸、雕版、墙壁等。  相似文献   

3.
图腾传播是以图腾为载体的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它传播了人类早期的亲属观、生育观、和谐观、禁忌观和命名观,具有区分部落群体、维系社会稳定、协调成员关系、传承民族文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文学传播思想主要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与"再次立言"、"成一家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章可立身、以幻为真与声律传文等。这些文学传播思想大都是一些与文学传播有关的意见、主张或观点,而不是系统的传播思想体系或理论。同时,上述文学传播思想在中国古代还不仅仅是以理论表述的形式发表,还有一些是通过某些文学创作的倾向或致力方向体现出来。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文学传播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请托他人以征信、以避嫌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初唐墓志亲属撰文数量的增加,但在情势所逼、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亲属撰文不多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最终成为唐代墓志撰写的一种重要形式。亲属撰文的增多客观上增强了墓志的抒情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墓志人物书写的个性化。略述梗概,是史学书写的特点,注重抒情和细节,却是文学表达的特长。在墓志文由史学书写向文学表达的发展过程中,亲属撰文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代文学传播在城市生活状态下,呈现出了新的传播途径,表现为轰动效应、品牌效应、旅游广告效应、宫廷文学消费以及城市谋生等息息相关的城市化特征。这些不同于题壁传播、纸媒传播的文学传播新特点,是文学传播近世化的开始。研究这些传播途径,可以更深入认识影响宋代文学的生成发展机制,解读宋代一些特殊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疫情渐趋结束的语境下,健康传播面临着关系重塑、场域更迭、概念革新等重大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数字技术的可供性样态为健康传播的发展拓展了多种新的研究范式,也提出了可能的发展脉络。健康传播已形成以定量内容分析法为基础,以叙事、跨文化、媒介技术等研究多轨并行的普遍范式。在智媒环境下,身体转向与情感转向则是健康传播后续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卷《庐山远公话》讲述庐山远公的传奇故事 ,是以东晋高僧慧远为原型 ,经说话人辗转流传、不断丰富加工而形成的一个抄本。其中一部分内容以慧远生平事迹为基本线索来铺张敷衍 ,更多内容则完全不依史实而构撰 ,“话说”的性质十分明显 ,虚构的成分占主流。本文从该写本的虚构入手 ,通过对史实与虚构的比较分析 ,揭示其虚构在讲唱文学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特殊意义 ,并试图寻绎佛教以讲唱方式在中国传播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
近代服装新思潮是以西方传播而来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想为主体,同时融入了部分我国古代的思想而形成的近代服装思想趋向。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传播是人们通过思想的交流,形成新的服装观念,并以这些新的服装观念为指导,改变个人形象和社会风貌的过程。本文结合近代社会背景,论述了近代服装新思潮的传播动因、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达到的传播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