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尽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渗透到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中去,但传统的模式仍然有很大的延续性,图书馆仍然存在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智力含量的各类工作岗位.只有合理地、科学地按照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配置人才资源,图书馆才能保持队伍的稳定,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最能动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其余资源需要人去使用,去支配,因此,实行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建设是核心。一、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必须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实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技术和信息为社会服务。然而,图书馆现实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从需求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作用、服务方式也不同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工作岗位对馆员提出了新要求,伴随图书馆工作范围的扩展需用产生的新岗位更需要高…  相似文献   

3.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超常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文献资源危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许多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将面临生存危机,同时也可能危及职工的工作岗位。据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调整文献资源建设思路,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加强职工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对图书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们已经又重返到工作岗位开始兢兢业业地工作了。犹忆半月之前那一票难求,我想大家的印象依旧深刻。听听百姓们如何分析这种每逢佳节倍头疼的事儿吧。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对于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开展图书馆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入研究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都有重大关系。它涉及到图书馆领域里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关于图书馆的性质问题,在图书馆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对于图书馆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对于藏书不分新旧,兼收并蓄,“对于读者,不分阶级,一视同仁”。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阶级性,片面宣扬图书馆的社会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是图书馆的根本性质,图书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观点,否定图书馆的社会性,片面夸大图书馆的阶级性。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把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历史,虽已颁布了一些图书馆事业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多以规程、条例、大纲等形式出现,没有形成体系,不具有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统一化,标准化,也无法唤起公众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图书馆法》,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社会地位不搞,因此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做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应明确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并通过多种措施来参与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宣传、发展文献保存与服务体系,提供活动场所与组织服务,参与研究与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善待自己的晚年。首先,要"高看"自己。有些人一旦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就精神萎靡,觉得自己没有"用"了。这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围绕图书馆工作与大学生阅读,分析大学生阅读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图书馆工作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转变服务理念,改善硬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馆员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开宗明义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明确地阐明了其毋庸置疑的学术性地位。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地位、性质、功能,又必须是在“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之中才能得以体现的。这种既表现为服务性、又体现出学术性的双向功能特征,可视为高校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及归宿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均应在深化各项改革的基础上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推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共同支撑起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鸿图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