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5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贵州省委组织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讲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转变成“白话”、“本地话”,内容要务实管用、联系实际,篇幅要紧凑精简,以讲清问题为原则,字数要求主要领导一般不超过6000字,其他领导一般不超过4000字。  相似文献   

2.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它是白话的基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文言典故、词汇和辞章。现代公文虽然以白话文为主,但也离不开文言语汇的运用。准确直述、语言简练、语感平实、语气严肃,是对公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此要求,仅用纯白话文是不够的,还需适当地用一些文言语汇。这既有助于体现公文的庄重性、严肃性,也可以丰富公文的语言,增强公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再造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二十世纪中国有两场针对汉语的革命我们至今不忘 ,一是胡适发动的白话文运动 ,再即是毛泽东发动的“反对党八股”的斗争。从“划时代”这个意义上看 ,胡适的运动当然更出名 ,不过 ,说老实话 ,白话文这件事起念头虽然很难 ,但真办起来还是比较好办的。首先革命的对象明确而集中 ,文言文就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 ,可以一把抓住狠打 ,可以拎起来把它挪开。再说白话文运动还幸得陈独秀这样“必不许人有任何讨论余地”的凶猛之人 ,幸得鲁迅这样若干年后还“以最黑暗、最恶毒的诅咒咒骂倡文言者”的老辣之将 ,何愁攻而不克。不数年民国政…  相似文献   

4.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以后,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于是小学改设“国语”课,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儿歌或故事等。中学虽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有明显的增加,大量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及内战等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相似文献   

5.
杨大伟 《领导科学》2004,(20):30-31
领导干部讲话是讲给群众听的,首先就要让群众听明白,其次要让群众听进去,还要让群众记得住,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群众语言,多讲群众的话,不能总是“官话挂嘴边,大话没个完”。领导讲得入时、入情、入理,群众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要  相似文献   

6.
王昊军 《秘书之友》2011,(11):46-46
我国第一个用白话文写电报的人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胡适。 “五四”时期,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并以推广白话文为己任,始终关注着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为此,胡适还特意编著了一部《白话文学蚴。在推广白话文的活动中,胡适身体力行,处处使用白话文。为了说明白话文的优点,胡适还使用白话文写电报,因此,他也成了我国第一个用白话文写电报的人。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群众工作真难做,你跟他讲大道理,他咋也听不进去.”时下,一些基层干部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抱怨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认为群众很刁蛮、很难缠,总觉得自己工作做了不少,道理讲了一通,群众听不进去是群众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解决“三最”问题要有真感情、用真功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最近指出,对群众要有真感情,对群众的事情要用真功夫,这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前提,是检验宗旨观念牢不牢的试金石。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感情有多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我们解决“三最”问题的决心、力度和成效。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虽有财力困难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是宗旨问题,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如果仅仅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私心杂念太多,在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时就会一味强调客观困难,消极被…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讲话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或秘书语言,讲出来的话或是玄之又玄,群众听不懂;或是讲了前一句,群众自然会接得上后一句。领导干部为达到与群众沟通的目的,就要善于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的口语表达应当平实、简洁、明确、得体,这是毫无疑问的。由于受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或者考虑到听者心态、群众情绪、组织机密等诸多复杂因素,领导者在口语表达时常常会遇到有问题不便直接问、有情况不便明白讲、有事情不便立即办等情况。每每此时,直言往往惹麻烦,快语便会留后患,性急难免出现乱子,于是在人际交往中只得借助语言“避忌术”了。因为经过“避忌”处理的语言,不仅能够表示出领导者对问题的基本态度,使所面临的矛盾纠纷得到缓冲和回转,而且能够有效地排除信息传递中的某些障碍,较好地维护对方自尊,沟通相互间的理解。可见,“避忌”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凡是有头脑、有修养、有社交经验的领导者,都会在特定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它。领导者的语言避忌通常表现为以下五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