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始终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议题。从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到1788年德国的汉堡制;从最初的协调救助资源到参与家计调查;从睦邻运动到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社会工作的变迁历程与社会救助的发展如影随形,相伴始终。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仍以政府提供的物质或现金救助为主,鲜有社工介入,主要救助项目均由行政机关或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
林枫  蒋荣华 《社会学》2004,(4):22-27
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乞丐工作的立足点由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救助,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佐证。但救助管理办法作为一种普遍化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英国的保障模式,还要先从400年前的《济贫法》说起。英国的《济贫法》于1601年制定,此前大约一百年左右,托玛斯·莫尔就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这样描述过当时的社会状况:那些“贫困、愚钝、不幸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夫妻相伴,老幼相携,急不择路,衣食无着。他们背井离乡,流落四方……”结果,“要么被迫偷盗,而后被判处绞刑;要么四出乞讨,而后被当作流氓投入牢狱。除此之外,他们别无生路”。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保险法》和《社会救助法》已经摆上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因此相关的讨论颇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也许再回顾一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次在国家政策法规层面规定和申明了社会工作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这是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升级的表现。在这一政策中,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是置于社会力量参与框架之下的,政府购买服务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1.将个案工作运用到社会救助中,增强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 社工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会救助,首先是对救助对象进行家访和家境评估。社工在家访时应该秉承尊重、平等和接纳的价值观,从链接资源协助救助对象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帮助救助对象,这样可以减轻救助对象的戒心和敌意,与救助对象建立和谐关系,以便收集救助对象的具体资料,  相似文献   

8.
聂丹 《现代妇女》2014,(4):212-213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着不足之处。社会救助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已是必要选择。本文主要是从当前社会救助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的角色定位,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的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参与度分析,总结问题并有针对地提出公民社会视角下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司法救助”的概念最早由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4条第2款正式提出了.首次对我国司法救助的概念、范围和条件、申请、缓交期限、减交比例及申请审批等作了原则性规定,司法救助概念以及相关法条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地区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无法对社会救助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救助水平较低,报销水平低下,不能满足救助的需求。同时,部分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救助,也导致了救助不公平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为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政策变迁的维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余年社会救助实践,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行动原则和实践逻辑。认为,建党百余年来,社会救助在发展阶段、实施条件和政策理念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救助实践,不断推进社会救助的时代性回应、革命性变革、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社会救助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社会救助人民性、保障性、民生性和法治性的发展要义,展现了在社会历史巨变中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理论是当今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理论之一。公民社会将在今后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由公民社会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公民社会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中的角色分析,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制定以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救助资金不足、救助方式不完善、与其他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不畅以及其社会属性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提出拓宽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实现“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方式、重视贫困边缘人群等对策建议,以期望医疗救助制度能更好的惠及更多的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上海等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江平 《社会学》2004,(1):43-47,59
为了较为全面地掌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最大限度地维护医疗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对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安徽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的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由于“非典”的影响,调查主要采取委托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社会救助事业及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城市贫困治理中引入社会工作,应采取“设岗、搭台、培育、购买”等措施,使社会工作由专业教育逐步转型为社会实践,不断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救助事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2006,(1):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保障体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内容。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早面临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国家;处理贫困问题,不仅考验英国的政治家,也是对政府职能的一次现代转型。近代早期,英国的济贫政策更多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政府能发挥的作用没有那么突出。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贫穷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单纯的惩罚只会激起更大的阶级矛盾和反抗;尤其到了20世纪济贫法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新的济贫、福利政策呼之欲出;构建新的济贫福利体系,标志着政府已经全面接手贫困问题,不再漠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双方面的贫困压力。文章通过城乡二元结构下贫困老年人口在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导致贫困老人生活状况差异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贫困老人在获得低保救助和养老金、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提出合理的社会救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