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乾隆平定金川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平定大、小金川是清朝中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民族事件 ,它直接反映了清代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政策。两次对大、小金川的用兵 ,不仅劳民伤财 ,而且成为清政府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嘉绒藏区而言 ,战争是残酷的、不公平的 ,但是 ,在客观上保持了金川地区的稳定和统一 ,促进了民族交流和生产力的发展 ,加速了金川地区在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下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清代乾隆朝,在黔东南、川西、湘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屯。驻兵设屯,战守结合,并将当地各族民户按军屯体制编管。在四川,还将屯区周围土司归屯管理。这使康熙雍正以来改土归流政策产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仅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改土归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年间,朝廷2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其巨额资金来源,除了国库财政支出外,还有就是从地方财政调拨以及商人捐输。广东作为当时经济发达省份,对朝廷2次平乱付出了巨大的财力支持,极大地支持了国家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两次金川之役不仅是清乾隆朝的重要事件,战后施行的一系列善后政策更给两金川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第一次金川之役起,清廷上下便围绕战后如何在大金川地区施行有效治理,达到一劳永逸之目的而就善后政策进行讨论。至第二次金川之役,随着战争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善后政策也逐渐着眼于整个两金川地区,政策内容也日趋全面。文章指出,乾隆朝大小金川善后政策形成于两次金川之役的全程,经历了从最初提出多种设想、不断修改完善到最终形成的过程,体现了随着战争不断深入,乾隆皇帝等人对两金川地区相关情形不断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滇南大营村回族名人辈出,马廷辅即其一。文章中记述了马廷辅撰写的《"昭垂千古"建寺碑》和《本村门役碑序》2篇碑文,介绍了碑况和碑记的主要内容,对白寿彝先生提出的马廷辅四五十岁中举、是伊玛目和马明阳的女婿等看法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7.
8.
9.
平定三藩之乱是有清一代重要的历史事件,研究蒙古军队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了解清初满蒙关系,肯定蒙古族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勒乌摩崖石刻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苯教母续和大圆满在嘉绒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显示了象雄文明在嘉绒藏区遗留下来的深层的文化积淀。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缜密的考证,文章对摩崖石刻的内容、历史年代和文化价值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写诗最多的人是谁?学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同志会不加思索地回答:“是陆游!”其实,如果学习过满族文学,翻阅满族古籍后,你会发现中国写诗最多的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弘历。 相似文献
12.
金川藏族士兵保卫祖国的战斗业绩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族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描绘了一幅幅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英雄赞歌。金川嘉戎藏族便是其中一支贡献殊多的力量。金川嘉戎藏族的爱国英杰,在保卫祖国的独立与安全的神圣战斗中,同仇敌忾,英勇顽强,功勋卓著,业绩辉煌。 相似文献
13.
乾隆统治时期,在平定大小金川的过程中,清政府曾将大小金川的一部分藏族,迁至北京。这是藏族发展史上和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的一个颇令人感兴趣的小插曲。本文系根据有关文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笔者的实地调查,对这一历史事实略作考证,可供藏族史和清史研究者的参考。不妥之处,尚祈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李普曼<论大清律例当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一文中乾隆"歧视回民"的观点,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件的分析,论证乾隆没有歧视回民.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推移,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清代前期,由于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和巩固,以及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则更加频繁。通过这种商业贸易,内地的各种丝绸、布匹、瓷器、茶叶和铁器农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并深受天山南北的蒙、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族上层人物和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又通过频繁的贸易,把新疆丰富的农畜产品和玉石等,运往内地,亦受到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喜爱。因此,这种商业贸易,不仅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当时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清代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中国当代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奠定。回族“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众多,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强化对回族的统治,乾隆朝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回族的某些特点,通过谕旨、判例等形式产生了为数较多的处理回族犯案的特别法令。其内容涉及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婚姻制度诸多方面。灵活性大、效力高、处刑重、针对性强。这些特别法令,充分地反映了乾隆君臣“以法治回”时“刑用重典”的基本精神。暴露了统治者在“盛世”光环下仍然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18.
2017年5月,作为湖北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湖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与雄赴藏担任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2019年8月,接续援藏担任山南市东辉中学校长.在藏工作的4年里,他牢记援藏使命,立足山南教育实际,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行风,立足特色教育,打造教育品牌,在受援地教育系统赢得良好口碑... 相似文献
19.
20.
杂谷土司曾是清初嘉绒各部中势力最大的土司。乾隆年间发生的清地方官员灭杂谷土司的杂谷事件,不仅对第二次金川之役有一定影响,而且对“理番四土”土司的最后形成及嘉绒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介于两次金川之役之间的杂谷事件,无论耗时、耗资都远不及金川之役,所以一直未引起史家们的重视。本文在此拟对杂谷土司世系及杂谷事件的影响作一探讨,以期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