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文章用2001-2010年中国食品工业的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收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食品各行业,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都显著提高,但不同细分行业,影响大小不同.饮料制造业影响效果最为显著,饮料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长0.34个百分点;其次是食品加工业;对工资水平提高影响最小的是食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长0.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改革20多年来,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体现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而且更表现为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且由于部分职工“非岗位收入”的不断增加,造成城市居民之间实际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大。整体意义上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贫富分化的格局初现。鉴于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实际差距已经超过国际通行的相对合理标准的上限,对社会结构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成负面影响,因此,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加以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由所有制改革引致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有显著影响,不同所有制结构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例的实证研究显示,外资企业具有强的正增长效应,国有企业具有强的负增长效应,两者都具有增加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与自身较弱的增长效应相比,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探讨环境污染、公众健康需求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发现,第一,环境污染在公众健康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中具有干扰型调节效应;第二,该调节效应具有先促降后促升的非线性特征,公众健康需求会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出现先抑制后促进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三,该调节效应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能够促使拐点前置,减轻拐点前公众健康需求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提高拐点后的正向影响。若不考虑城市的经济、制度等特征变量,容易低估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研究结论丰富了环境污染、公众健康需求和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城市协调环境建设、民生建设和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收入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政策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本文从宏观、微观和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收入政策调整的影响效应,并从收入乘数模型的角度提出了增强收入政策调控效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整体处在中间水平,经济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加速增长,但收入分配问题也很突出。本文从安徽省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特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经济的影响、安徽省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安徽省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全国省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存在明显的逆向调节作用。虽然城镇自2005年、农村自2006年起转移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微略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城镇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远多于农村居民,导致2002—2010年平均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由自有收入的2.57扩大到可支配收入的3.25,从而使得总体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11.98个百分点。除2008年略高于0.4以外,2002—2010年所有年份居民自有收入基尼系数均未超过国际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加上转移性收入转化为可支配收入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幅度扩大,并且所有年份的基尼系数均超过国际警戒线,进入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区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具有单门槛效应,当技术创新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技术创新会增加环境污染,当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东部地区样本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理的基础上,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内在机制检验证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推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结构中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强于数字产业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还受到城镇化与环境规制的影响,表现为门槛效应与调节效应。研究有助于解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类型的收入分配差距,其产生的公平与效率效应也不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城乡与地区、不同所有制系统内的个人收入差距其公平与效率效应差异很大。研究不同类型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同效应,目的在于确定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具体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碳排放问题成为环境治理保护的重点处理问题,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减少碳排放纷纷做出积极的努力。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向世界承诺碳减排,故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测算,构建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排放总量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同时产业结构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并基于实证结论,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简要政策建议,包括低碳技术开发和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等,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不仅影响消费,而且影响劳动积极性,影响社会稳定,社会的和谐需要在一定的张力或承受力内进行。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现状,得出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经济财税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不仅是和谐社会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文章所使用的转型,特指“经济转型”,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为增加各阶层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和最终结果看,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恶化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要强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运用SE-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31个省份2000—2017年的绿色水资源效率,构建总体环境规制以及三类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较低,区域空间差异较大,且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基本呈现依次降低的梯度格局;环境规制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三类环境规制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门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命令型环境规制门槛值低于其他两类,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环境规制的异质性,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调整环境规制的最佳区间。充分发挥命令型环境规制的驱动作用,注重市场型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弥补自主型环境规制的短板问题,促进区域绿色水资源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群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群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曲线特征,经历了逐步缓解——恶化——得到好转三个阶段。当城市群规模小于5 919.6万人时,环境污染随城市群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城市群规模在5 919.6—9 790.67万人之间时将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跨过这一区间后则有助于环境污染减少。2)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特征,当外资利用水平小于225.047亿美元时会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在225.047—4 195.32亿美元之间时影响作用开始减小,超过4 195.32亿美元时则会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我国十大城市群,除了长三角跨过第二门槛值之外,其他城市群外资利用均处于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阶段。3)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科技人力资源培养都将对环境质量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分项收入不平等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城乡收入结构优化的分项收入调节方向.研究发现,分项收入不平等效应的性质不同、大小不等;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不平等效应最大、转移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很小;而经营性收入不平等效应是缩小收入不平等的.据此,优化江苏城乡收入结构的可行措施是努力提高乡镇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尽量扩大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在再分配中的转移性收入比重,不宜依赖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份额,而要努力改善经营环境以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数量.  相似文献   

19.
20.
农户兼业化过程中的"兼业效应"、"收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1999年农户结构变化的考察、对第一次农业普查各地区农户结构的χ2 检验以及对农户的微观分析表明,我国的农户结构演变很可能走出一条农户兼业化的道路。简单的相关分析表明,兼业能够给农户带来比单纯务农更高的家庭收入,农户兼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分省数据估计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对农户的农业投资而言兼有“兼业效应”与“收入效应”,而且前者之弊大于后者之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规避“兼业效应”主要是要解决农户兼业带来的土地流转滞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