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民”是中国思想史上可贵而优良的传统,亦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积极因素。富民思想首先为儒家所正式倡导,但富民思想的萌芽在中国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从《尚书》、《周易》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思想发刃之初就十分重视养民之欲。孔子以后,富民思想不断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所主张。富民思想和政策在中国历史周期性地实施,为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地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在历经一段创伤与毁坏之后,又重新恢复并有所发展。 一、富民思想形成的政治历史根基 富民思想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民本思想。可以说,富民…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的富民思想牛士敏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产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搞清楚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渊源和内容.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明  孟明娟 《社会工作》2011,(18):30-33
费孝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创始人。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志在富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富民思想具体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发展,但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深入研究,探求中国式的富民之路。费孝通先生不仅为推动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他的治学精神和科研方法也为当代农村社会工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深刻的启迪。本文拟就费孝通的"志在富民"思想及其对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启示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封建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化,突出表现为商品经济观念的加强①。民营工商业较前代明显发展,土地占有方式以“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为标志,中古田制至此终结了。经济发展呈现出“私化”过程的倾向,反映在“国”与“民”的关系上,则是国家对经济事务强制干预力量的逐渐弱化(并不排除一个时期人为地强化),和民间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在这一时期,富民的呼声渐趋高涨。自孔孟、荀子、司马迁等人而降的广义富国论道统(含富民思想在  相似文献   

6.
姚万禄 《社科纵横》2005,20(4):31-32
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思想学说,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义,而更深层次的,是他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把握,是以对民族、对人民生存命运的把握为基点的,尤其是他的富民思想、科技思想、法制思想、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新精神的具体表达,则是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生存关怀。追寻其政治文化的价值意义。有助于我们树立新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建构符合时代需要和代表未来趋向的新的政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喜所 《唐都学刊》2003,19(1):88-92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改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根基。进化的历史观、实践第一的改革观、富民的经济观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构成了其鲜明的改革家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力克如果说追求物质丰富的“生产力标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那么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要在转型中国才真正取得其价值合法性?为什么在西方被归为...  相似文献   

9.
管子治国理念中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人是天下最重要的,施政治事,要以人为本.统治者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关键看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和对待人民.二、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和谐就是要倾听人民的呼声,要正确对待人民.和谐的前提是提高人的素质.三、"强本事"是人本思想的第一要义.强本事的根本目的是富民,其核心则是吃饭问题,其关键是土地.强本事也是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反贫困工作压力大,针对这种特殊的省情,为了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甘肃省委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创造出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农村反贫困模式。本文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模式创新及其与《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进而指出当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形成了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相统一的"善政"思想.胡锦涛"善政"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形成的,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以及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实践基础.胡锦涛"善政"思想蕴涵着深刻的人本精神,强调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人的实践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林文勋 《求是学刊》2015,(2):158-162
<正>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中,如果将宋元明清时的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可以称之为"富民社会"。自中唐特别是宋代"富民"阶层崛起以后,该阶层即构成经济社会的核心,成为社会的"中间层"、"稳定层"和"动力层",并对唐宋以来租佃契约关系主导地位的确立发展以及国家基层控制方式的转变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所形成的"士绅社会",实际上也是"富民"阶层崛起后追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浙江省将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着重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民生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福彩事业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平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经济思想论析方健古在今来,在关于范仲淹汗牛充栋的论著中,很少有涉及其经济思想者。尽管范仲淹没有自成体系的有关经济的论著流传下来,而且也未象他极为欣赏、力加荐拔的后学李靓那样提出过富国富民了策,也来象他改革宏图的继承人壬安石那样注重经济,概言“政...  相似文献   

15.
高三祥 《社科纵横》2005,20(5):22-22
文章对小陇山林区兴林富民做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边省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其发展关系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国土和边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目前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到全局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国家对沿边省区政策供给不足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从保障经济、能源、资源、矿产、粮食、生态、淡水、国土、文化、边防等十大安全的战略高度考量,应促进沿边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缩小。因此,国家应制定和实施兴边富民的大战略,明确长远目标,以兴边富民的大政策、大投资、大交通、大特区、大开放、大移民,促进沿边地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生菊 《社科纵横》2012,(10):40-41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是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实现争先进位、富民兴陇的根本出路和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的理论渊源,对转型跨越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甘肃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龙海平 《创新》2013,(6):112-116
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美丽广西建设的生态工程,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基础工程,农民梦广西梦的民生工程,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作风工程。需要解决农民意识与社会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短期行为与长效机制之间的矛盾。实现活动动机和活动效果、农民利益和干部政绩的完美结合。通过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清洁乡村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1):24-30
基于江西省余干县一乡村的农民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但精神文化生活简单。他们对自身情况除了经济状况外其他均较为满意,但对外在的政治、风气和环境等满意度偏低。综合分析得知,欠发达地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对收入期望高,而政府宣传教育工作并不到位,农村风气及环境问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持续深入而广泛的农民流动及其酿成的农民心态与"物质万能论"思想主导是关键。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组织的纽带作用,重新将农村基层群众团结起来。在保持和巩固江西省生态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的平衡,在实现经济富民的同时不忘文化强民战略。同时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化解社会焦虑,培育幸福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