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学批评开始由单维批评视角向多维批评视角转换的转型时期,高校的当代文学批评教学应注重在强化多元观念下优化学生的文学批评品质,在张扬批评个性的同时让学生深化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在汲取丰富理论营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自如地选择恰当的批评方法,应对日新月异的批评对象。而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运用多种文学批评手段,采用灵活的批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批评训练活动去提高学生的批评素养。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批评话语的强势包围,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模式乃形势所迫。"感兴"是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的文学批评模式。尽管它在参与建设中国现代文论的过程中遭遇困境,但不应当被遗忘,而应当在中西交融中获得新元素和新力量。感兴批评法从审美体验入手,与修辞论美学结合,展现民族传统批评法的新貌和解释效力,从而融入现代文论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3.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批评,理应就是“文学”的批评。但是自建国初至80年代末期,由于受我们国家“政治中心“的影响,文学批评也充当了这一中心社会政治批评家的角色,实质上这是文学批评的“角色错位”。90年代,社会进入正常的和平发展时期,当代批评应从这种“角色错位”中摆脱出来,回归它真实的本色,才是它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批评场概念是用来描述文学批评活动的运动形态的.文学批评活动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一个复杂而又不不断运动着的有机体.本文就批评场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但这只是静态的描述,还未涉及批评场的动态阐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多以时间为线索对过去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以体现撰史者的社会立场、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在新世纪的文论生态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应突破传统的著述体例,借鉴雷蒙·威廉斯开创的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词批评”的研究范式,以理性思考学科性质为始基、以对学科发展的全景扫描为门径、以勾稽爬梳关键词为中轴来探索以关键词为纲重新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样,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论精髓和逻辑演进脉络,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范畴体系的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作为社会文化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积极的建构力量,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但目前的文学批评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文学批评的商业化倾向,文学批评的粗滥和低质量,文学文本被搁置,文学批评价值取向迷失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文学批评界积极反思,努力探索,寻求能真正促进文学批评健康发展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高校影视教育实验室开始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因高校影视专业实践教育需求所搭建的高校影视教育实验室,充分发挥其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交互性与想象性三大特点,通过技术应用展开教学实践,能够使师生在虚拟场景下互动,实现传统影视实践教学工作中难以实现的任务,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水平,为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接地性"问题,是针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这一话语症候而提出的。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与文学文本的错位;二、文学批评的泛文化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错位。现象批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接地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前提或基础,避免使这一本土话语流于纯粹的公式化或口号化,亦契合"理论之后"文学批评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为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2.
翻译文学批评对于翻译文学来说,非常必要,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它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有共通性,更有特殊性。它是跨越不同语言的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语言学批评的基础上。一般的文学批评可以“得意而忘言”,翻译文学批评却应该是“言意兼顾”,应该将语言学批评与关学批评结合起来;细节批评与总体批评结合起来;特殊的批评角度与全面公正的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翻译文学批评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对我国翻译文学而言,“信达雅”是基本标准,“神似”、“化境”可以作为最高标准。在批评方式方法上,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的比较批评,即译本比较批评,在翻译文学批评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使高校影视课程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引入实践教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影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影视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还不太成熟,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影视文学”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探索其教学实践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满足成人学员的需求,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又要体现影视文学教学的基本规律.选择合适、优良的教科书;精选观摩影片,双向互动研讨文本;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培养和提高学员的鉴赏和批评能力;注重课堂内外、学习与练习、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促进是实现影视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以传记批评作为其文学批评形式,与他对中国文学研究体系化的探求以及文化建设的构想互为关联;是为其文学理论谋求的一种实践方式和探索途径,也是对中西方文学批评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他旨在贯通中西文化,疏通传统和新文学,掘发中国文化价值,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6.
对明代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是王夫之著述的一大特色。王夫之论诗,能别开生面,不为成见所缚。“风骨”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自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系统地论述“风骨”后,附和标榜者不绝,王夫之对历来的“风骨”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他认为,由于片面追求“风骨”而导致了文风的粗豪乔野,并认为这种弊端的症结在于“气”不平。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他极力张扬批评精神,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其批评理论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溢着现代气息。而感情的批评、理智的硬性、比较的批评,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点。这使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浓烈的情感,又有着理性的自觉,既有印象鉴赏,又有分析判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1954年批评界对于路翎的批评,是一次正常的文学批评,其中呈现了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和诉求,从中我们探究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原则和理路。由于随后路翎在胡风事件中的遭遇,这次正常的文学批评没有得到学术化的梳理和审视,以致误导了我们对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宣告了古典文学批评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拉开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序幕。近代学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学批评学科的口号,但却在客观上做着学科建设的努力,自觉借鉴西方文艺思想进行批评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为文学批评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并为其确立了开放性的学科建设方向,因而近代文学批评对文学批评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不安与自信──对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考察与展望季桂起展望的前提应是回顾。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在这十多年中,文学批评同整个新时期文学一起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经历了激烈的动荡与增变。回顾近十年来文学批评的进程,人们普遍会感受到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