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后城市化”视野下,乡村人口就地市民化、村镇就地城市化将会取代传统城市化模式。天津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和经济优势,在近郊区地带实现就地城镇化、民众生活方式城市化,并促进市区人口逆向流入郊区城镇地带。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指导,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发展多种规模形式经营,以乡村普遍富足为经济前提,确保郊区乡村地带真正实现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随之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常常失地又失业。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失地农民要真正变为市民,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整合和农村规范与城市规范的整合等。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论述失地农民问题,探讨解决现阶段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包含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寓于社会问题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只单独地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解决城市问题结合起来。同样地,解决城市问题也不能只单独地解决城市问题,必须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的单身人数在10万左右。到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这个年龄段的单身人数分别达到50万人左右。到2003年底,则已经分别达到65万人左右,其中女性超过六成。这表明,我国都市单身群体的规模日益庞大,单身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鉴于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和延伸,它蕴涵着社会对个人的关怀,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公益诉讼愈发重要,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出发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7)
以社会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因素在社会学的概念、价值追求以及自身本土化过程三个方面的影响,探索传统文化在社会学本土化中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己成功举办了三十一届。它不仅带动了哈尔滨市音乐事业的茁壮成长,也极大地促进了哈尔滨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音乐文化积极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代性背景下的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农村城市化实践的反思在理论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结合到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理论与历史来梳理这种理论渊源,最简洁的方式莫过于从现代化与现代性这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入手。对于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研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已经成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热门课题。就现实社会生活而言,现代化与现代性其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它们只不过是“日用而不知”。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城市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基本责任与发展方向,其中城市休闲文化发展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面对市民游憩休闲与游客旅游休闲需求,促进"城市文化休闲化、城市休闲文化化",建设城市休闲文化,丰富市民与游客休闲生活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的话语场域、共同关注的论题、共享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是一种复杂的学科品性:它是论战与共识、自由发挥与兼容共存、多重体系与共同遗产的结合。这一品性之中必然有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基点,这需要从中剥离出最具共性的意涵和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社会学的学科史研究除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重要的人物、出版物、组织和制度,也将目光投向学术知识、学科制度、人际交往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复杂关联。本文采取后一种思路,考察冷战所带来的重视科学技术、了解其他社会、对外文化宣传与对内管控等政府行为和文化氛围,从制度、文化和思想三个方面对美国社会学产生的六点影响:(1)学术界对政府资助的依赖加深;(2)跨学科合作和社会学学科自身认同深化;(3)研究对象和范围受到引导与限制,超脱政治的中立化姿态盛行;(4)科学主义传统进一步强化;(5)“个体-集体”社会模型得到延续和深化;(6)现代化理论等特定理论和方法出现或被广泛应用。时至今日,这些影响有些已经在美国本土消失,有些则扩散到了全球各地的社会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文化与城市在新型城市化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关系变化。未来的城市要成为国际名城并使居民感到幸福,就必须确立文化的统帅地位来实现城市发展的质的飞跃,通过建立文化价值链等新方法来具体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并在时代性和国际化两个方面创新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的深远影响,研究数字技术与社会环境相互建构的作用机制,一个新的社会学分支——数字社会学应运而生并迅速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对数字社会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数字社会学在劳工经济与生产、数字政治与权力、社会关系与互动、身体与自我、社会不平等以及方法论革新六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与西方数字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数字社会学在中国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艺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的介绍,明确了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树立艺术社会学观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艺术社会学视野下如何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关注等方式实现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目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8)
城市化是人们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而我们的城市化却实现了四个伪幸福,被城市化——强加的幸福,物质城市化——表面的幸福,人口城市化——虚假的幸福,静态城市化——搁置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19.
城市文化的浅薄与粗俗化倾向、短视与功利化倾向、焦虑与浮躁化倾向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阂失的主要表征。唯GDP的发展观消解了城市发展理念,造成了社会心理的失衡和城市文化的失序;信仰缺失、信任关系淡化则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化的碎片化;社会阶层断裂,社会关系网格化也催生了城市文化的淡漠和虚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相得益彰、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融会的贯通以及世界文明与民族特色的和谐包容呼唤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与再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