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主要展现为一个经学阐释性命题。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其实就是"实事求是者",就是经学所蕴含之真理的"辩护人"。以知行问题为探究视角,可发现由于这一辩护人秉持汉宋分治(为学尊汉、为行尊宋)之理念,从而引发出对"实事求是"之精神的背离倾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代学术代表的乾嘉汉学,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口号相标榜。以东吴惠氏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和以戴震、凌廷堪为代表的皖派汉学及其后学扬州学派的阮元等学者,各学派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即对汉代学者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说的阐释和运用是各有侧重的。通过对“实事求是”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乾嘉各学派不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面貌,而且也在治学理念上摆脱了宋明理学的框架,建构起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展现出乾嘉时代新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传统存在论的视野考察“实事求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事”和“是”两个层次,分别相应于存在问题所涉对象的存在者和存在两个层次.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视野考察“实事求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事”、“是”、“是”之根据和“是”之意义四个层次,相应于存在问题所涉对象的存在者、存在、存在者存在之根据和存在之意义四个层次.海德格尔以存在论差异为原则,以Dasein这个特殊的存在者为切入点考察存在之意义问题对我们研究“实事求是”具有重要的启示,并由对“实事求是”的四个层次划分可以引申出研究“实事求是”的三重向度.  相似文献   

4.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实行”,阐明“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而且将学术有机地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使其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显著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江藩是清代著名汉学家,在《汉学师承记》中,他第一次流露出划分乾嘉汉学为吴、皖两派的思想。章太炎认为江氏在此书中对戴震多有批判之辞,存在“扬吴抑戴”的倾向。然而,通过考察该著中戴震、洪榜、孔广森的传文、《经师经义目录》之内容以及其中围绕《孟子字义疏证》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汉学师承记》确然体现着江藩较为明显的“尊戴”思想。  相似文献   

6.
乾嘉时期汉学家从经学到文学对理学进行了清理,汉学与宋学对峙,骈文与古文对峙。在汉学家的推动下,骈文被推到了文章正宗的地位,以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遭到了怀疑。骈文理论的突起与乾嘉学术的复古思潮、反宋学基调及文人幕府的奖掖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学术界兴起的考证之学,迤逦发展至清代乾嘉时期而蔚为大国。这期间经历两个阶段:(1)从求博到求真。明代考证学以博奥夸耀于世,实事求是之意不足,而哗众取宠之心有余。入清以后,学者鄙弃明人治学的浮嚣之气,考证之学转向求真。(2)从求古到求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有吴派和皖派之分,吴派稍早于皖派,其学标榜“求古”,唯汉是从。皖派不以为然,治学主张“实事求是”。清代学术的思想理论性不如宋明之理学,但亦自有其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戴震“以情情”的思想意义,以及“由词通其道”的治学方法,同时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方法论作了分析与检讨。  相似文献   

8.
“摩西五经”是《圣经·旧约全书》的开首五卷。《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全部为基督教所承袭、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经典。犹太人称它为《约书》(Testament),据说因为书中记载了上帝通过犹太人的先祖如亚伯拉罕(Abraham)、摩西(Moses)等人和希伯来民族立下的“契约”。后来基督教承继了这种说法,但又认为基督降世后,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乃称自犹太教承受下来的经典为《旧约全书》,基督教自身所编的圣书称之为《新约全书》,并以这两部经书为基本经典。汉译作《圣经》。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史学版(第193期)上刊登了刘汉屏同志的文章《略谈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评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盛行,造成一种脱离实际的学风。如当时有个学者秦近君解释‘尧典’二字,就引经据典讲了三万言(见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18《答惠定宇书》)。这种为读书而读书,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同清初顾炎武等学者学以致用的精神比起来是一种倒退。”我核查了《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在《答惠定宇书》中并没有说秦近君是清代乾嘉时期学者。袁文中只有这样的话:“秦近君说尧典二字至三万余言”,是作为汉学之弊的例子举的。汉学非清代乾嘉时期所独有,怎能据此就说秦近君是乾嘉时期学者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否定理论界把“实事求是”当作客观范畴来使用 ,切断它与“人”之间的联系。主张从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角度 ,在“实事”、“求”、“是”三个层面 ,论证“实事求是”的两重属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的伦理内涵──邓小平对实事求是内涵的新揭示毛泽东同志在揭示“实事求是”的涵义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这是对实事求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实事求是的丰富哲学内涵;第二部分论述了任何“实事”都是“多样性的统一”整体,人们在“求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性的要求,第三部分论述了“实事”具有历史性,人们要“求”得“实事”中的“是”必然是一个过程,第四部分论述了任何“实事”都是有条件的,“求是”同样也是有条件的,并具体阐述了人们要能“求”得“实事”中的“是”必须具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唐僧为何曾两次去西天取经。要讲清原委,这还得从头说起。话说唐王李世民登基后,很想从佛经中得到“生活准则”的阐释,于是就派玄奘去西天取经。这次取经,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被压五百年的孙悟空。悟空出于感激,一个筋斗翻越十万八千里便到了西天,径直把经书取回并送到了大唐。这便是唐僧的第一次取经。唐王看到经书倍感兴奋,但当他翻开经书后就怒不可遏——那整整一套经书都是白纸,没有点墨。无奈,唐王便决定不再费劲去求取经书,而是从大唐的书库中找寻那个“生活的准则”的答案。要从字面上解释“生活准则”的含义,就需先解答什么是“准则…  相似文献   

14.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解,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在现实中,将“实事”简单地等同于“是”,这一偏误表现于诸多方面:认识上的就事论事、现象罗列;实践上的短期行为,疲于应付;利益关系上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偏误对于实事求是的辩证解读,对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来极大妨碍。为了走出“实事”即“是”的误区,必须坚持辩证思维,重视理论指导,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一、“实事求是”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八传卷五十三的一段文字中:“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该段文字的注①中写道:师古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其意,原来讲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把它运用于认识论之中,赋予它以哲学的含义,获得了新的生命.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来.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  相似文献   

16.
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一样,是清末四川的两大官办最高学府。它所从事的刻书活动在四川近代文化、教育和出版史上都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尊经书院的刻书情况作一概述。 一 尊经书院的刻书经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洋务派兴起之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以自强御侮,在文化教育上,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改良教育、变法文化是中国富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治十三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决定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ZI世纪,至关重要。一、贯彻实事求是必须认识客体的复杂性“千难万难、要做到实事求是最难”。实事求是,首先碰到的是“实际”或“实事”问题,能否把握住客观实际乃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大前提。然而,实际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中,要把握它却颇不容易。首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历史中反复实践而得出的基本结论。“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没有“实事”,也就没有“是”。解放思想,就是要解决坚持实事求是的主体条件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华扬 《山西老年》2008,(7):33-33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六义风、雅、颂、赋、比、兴4.六艺(1)指六种本领,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击)、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2)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古文观止》书名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界对传统学术史的清理 ,很多仍以章太炎为起点。章太炎《訄书》 (重订本 )学术史诸篇几乎可以看成一部简明中国学术史 ,对它的再认识 ,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学术史 ,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章太炎。在《訄书》 (重订本 )中 ,章太炎保持着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同时对现实的殷切关注 ,他又借清理学术史而批判现实 ,有着极强的“经世致用”的倾向 ,这两方面使其学术史研究呈现出了异常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