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因而城市体系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殊性.清代前中期,西藏城市主要分为前藏、后藏、阿里、康藏四大区域,并初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日喀则、昌都、噶大克为次中心,各宗所治为第三层级的区域城市体系.西藏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城市多集中于河谷地区,二是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甚远,多沿陆路交通线分布,为交通要道的节点和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2.
方旭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150-154
清末民国时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初具规模,旅游专业机构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苏州作为自然及人文资源皆丰富的古城,旅游业更显繁荣。旅游影响了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促进了苏州市政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苏州传统手工业部分地得以维持,并开阔了苏州居民的视野、促进了苏州"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何一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37-144
中国城市行政体制初建于清末 ,而确立于民国时期。随着城市行政体制的建立 ,城市行政也开始出现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市行政体制与民主选举相联系 ,二、城市立法与行政相互制约体制的初步确立 ,三、市民阶层参政议政的兴起 ,四、城市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行政合议制度的初步形成 ,五、城市行政法制精神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4.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气温低,很多地方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自远古以来西藏人民就在雪域高原条件下创造了城市文明,并构建了适合高原条件的城市人居环境,其城市选址、空间布局和住居建筑等都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顺应自然,展现了西藏人民的人居智慧,西藏城市成为全球人居环境的一个特殊样本。20世纪中叶西藏民主改革以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高原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对高原自然规律认识不断加深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和能力,将城市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林承园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79-85
胡适先生所说的"无徽不成镇"不仅是指徽商在外经商的人数之多,而且也包含有徽商在外经商,对当地城市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这一含义。徽商在汉经商,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促进了汉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汉口城市化的进程。此外,徽商亦商亦儒也为汉口人树立了"儒商"的典范,通过对汉口公共领域的积极参与促进了汉口城镇的安定与繁荣,而这种行为的内在动因正是来源于徽商饱读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6.
刘继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50-53
盟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主要在蒙古族中实行的组织制度。到民国时,盟旗制度得以保留。但由于中央和西北地方政治环境的变化,西北盟旗制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盟的政治职能发生了急剧变迁,由监督职能变为行政职能;郡县制、区村长制、保甲制等社会组织制度对盟旗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西北盟旗在制度变迁的同时,面临着困境,如蒙族日衰、蒙藏对立等问题在民国时期一直未曾解决。 相似文献
7.
陈柏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0-14,73
文章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民国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进行了阐述 ,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自元王朝西藏地方正式归入祖国版图后 ,历代中央王朝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藏方略 ,并对范普拉赫所谓的自 1911年至 195 0年以来西藏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和夏格巴在《西藏政治史》中一再鼓吹的“西藏是独立的国家”的谬论予以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8.
西藏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区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如何维持与改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拉萨市与日喀则市的全部38个社区中随机抽出13个社区的197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从频度、规模、满意度三个角度对社会交往进行测评,并创建了社会交往与居住条件以及健康状况三个潜在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西藏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是频度较高、规模较小、满意度较高;居住条件的便捷性越高以及周边环境越好,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频度就越高、规模就越大;社会交往的频度越高以及规模越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好,社会交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社会交往满意度受社会交往的频度、规模影响较小,而对增强社会交往对健康状况促进作用有较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消失,英帝国主义在中国西藏继续实施各种侵略罪行。辛亥革命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方式由武力手段转向政治渗透、经济侵略、文化殖民等。重新总结这段英国在民国时期对西藏的文化侵略历史,对于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揭露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宝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1-16
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的变迁肇始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历史文献、地方文献,并结合实地踏勘,较全面地复原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在清初及清中叶时期的森林环境,继而探讨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此地森林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修筑中东铁路、作为船舶燃料以及挖参和采金。文章最后揭示了该地森林演变的空间特征,即由清初、清中叶的点式影响变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沿边、沿江、沿路(铁路)、沿村、沿屯的破坏,但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平原腹地森林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崇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0-16
本文以确凿、丰富的档案史料为依据 ,通过对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代表在中华民国国民会议、善后会议、立法会、监察会、政治会议、协商会议中积极参政议政的历史事实 ,再次批驳了西方帝国主义制造的“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的政治谎言。 相似文献
12.
周晓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
作为现存的音乐活化石,南音以其艺术上的独创性和完善性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瞩目和青睐.民国时期是南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泉州南音为例,社团馆阁、文献出版、演出活动,都可反映出民国时期南音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集邮发展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邮是随着近代邮政业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文化活动.我国近代邮政业起步于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已有一定的规模,当时的集邮人群中有在华外国人,本国内部包括集邮名家和提倡集邮大众化后出现的实业家、小朋友等新人群.收集的邮票种类有外国邮票和国内发行的瑕疵邮票、纪念邮票和稀有票品等,集邮人士主要通过集邮会社报刊、集邮组和集邮册三种途径收集邮票.民国时期集邮得以发展,集邮人士及会社邮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述略(1912—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宝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2):88-92
1912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其前期(1927年前)是省、道、县三级制,中后期为省、县二级制。辛亥革命后沿袭清末22省,1913年起置绥远、热河、察哈尔、川边(西康)特别区,后遂改为省。顺天府改置京兆地方,旋并入直隶省。阿尔泰区域由外蒙直隶中央,继又划属新疆省,并新设宁夏、青海省,另置过东省特别区和威海卫行政区。抗战胜利台湾省回归,东北地区划建新9省。1946年初承认外蒙古独立。该时期还创设直辖市和普通市,增添不少设治局。1947年6月全国共35省,1地方,12院辖市,57省辖市,2016县,40设治局,3管理局,131旗。 相似文献
15.
贺电作为交际电报的一种,在民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民国年间,随着交通部业务的日益完善,同时受拍寄费用降低、报刊媒介宣传推广、社会舆论倡导及民众观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贺电在拍发数量、类型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国期间贺电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社会各阶层的交往与情感交流,时至今日,贺电仍在政务层面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试述清朝至民国时期西藏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西藏自古以来地方教育都是以宗教教育为主的,而且享受教育一直是贵族的专利,绝大部分平民阶层都没有学习的机会.至清代,西藏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直至民国,出现了宗教教育、政府教育、私塾教育、地方政府教育、外国西方教育等多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共存的局面.究其缘由,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多变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受地理环境、政治地缘、社会形态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西藏城市居住环境呈现出与中国其他地区城市相异的治理变迁图景。这一过程以治理目标的演变为立足点,历经消除住房等级差异、优化住房分配制度和建设高原特色人民城市的三个阶段,西藏城市居住环境实现了由“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再到“住有优居”的伟大飞跃,在住房面积、居室环境、住区绿化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并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贯彻党的治藏方略是根本保证;二是稳定和团结的社会环境是基本前提;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特殊政策支持及全国帮扶援助是重要外源性力量;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是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何一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清代是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清朝建立以来,东北地区纳入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中,中国内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制度被引入,城市功能从单一化向功能多样化转变.东北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人口聚集紧密相联,同时各级城市一旦形成后,对国家的安全和统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又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4-59
西藏传统婚姻形态受阶层内婚和血缘外婚的影响,民主改革前,处于底层的藏族渔民婚姻受到限制。在俊巴渔村内部,渔民与皮匠阶层内婚,婚姻缔结保证村内两种生计模式的延续。西藏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变革旧西藏的政治制度,在改变渔民政治地位的同时,为其通婚圈的扩大奠定基础。渔村传统生计方式依赖交换与市场,为生计转型提供了资金积累,并逐步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1950年至2016年,西藏渔民婚姻形态逐渐突破等级观念的束缚,政治身份的平等、生计转型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是影响渔民婚姻变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成功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224-227
[摘要]民国时期,为了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四川逐渐建立了省、县两级农村合作行政系统。合作行政既强化了省、县两级政府对农村合作事业的领导和监督,也为四川农村合作事业的推行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障。但是,在合作行政系统运行过程中,合作经费少、合作指导人员待遇差以及人员严重不足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