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符号的选择呈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功能。通过对61部武侠电影的内容量化分析显示:武侠电影包含丰富的武术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体现和传播武术(中国)文化内涵;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符号的选择呈现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易选择动态的、有特色、表现力强的以及在大众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武术文化符号,且与电影风格类型、时代变迁及大众文化消费偏向有关;武术明星符号集中承载着武术文化内涵的展示和意义生成;在全球化背景下武侠电影主题和价值表达应该调适到普世性,不能囿于狭隘传统叙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同属外邦殖民地的港台地区,以银幕上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为国家塑形,坚守中华儿女的国民精神.台湾光复以后,电影以宏大叙事宣扬主流价值观,维护—个中国的传统形象;香港电影则在武侠的幻象世界中打造具有忠贞与侠义风范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新世纪以来,香港与内地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叙事立场与理念逐渐合一,台湾电影却仍在文化身份确认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学说与传统武术及武侠文学刘学谦关键词阴阳五行,武术,武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B227中国武术以及在武术文化中升华出来的中国武侠文学,萌生和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吸取母体文化营养的同时,也必然受其指导和规范。本文就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武侠电影与传统武侠电影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侠电影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打设计和武打场面,动人的情节,以及鲜明的侠士形象和感人的侠义精神,弘扬传统的武侠文化,并迎合了人们的某种期待心理。20世纪武侠电影从各方面分析,大体表现出一致性。但进入新世纪后,武侠电影的叙事主题、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影像风格、情节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侠片中的神怪元素与电影高新技术的结合,催生了魔幻武侠电影,通过对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继承而与武侠文化建立起关联。中国式魔幻武侠电影孕育的土壤是中国悠远的神话传统与"剑仙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神怪/武侠片热潮到当下中国魔幻武侠大片都在其中汲取资源,与域外魔幻片强调恒久的"善恶对立"主题相异,国产魔幻片也在本土慈悲世界观的宽恕包容和世俗化情爱母题中不断耕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艺术手段,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伦理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心理等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演绎和阐释,从它刻意营造的影像奇观里传达出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剑:中国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及其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座展现中国古代各类兵器的"军事博物馆".从刀枪剑戟到长鞭棍棒,武侠电影中无不俱有.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它们不仅是杀人的利器,而且还是武侠电影中印证人物性格的重要标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任何置人于死地的利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被人所用的工具,武侠电影中最顶尖的制胜之宝是人的精神力量,最锋利的杀人武器是看不见的心计--它比所有看得见的兵器都更锋利、更危险、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香港新武侠电影<东方不败>系列所依据的文化母题源于中国古老江湖社会中的侠义文化,作为徐克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笑傲江湖>的续集,它造就了一个现代江湖神话;作为关于东方精神的隐喻,将这个回归中国历史精神的神话演绎到它现代性的极致,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口、历史、民族等方面的表象特征的总和,是通过大众传媒、影视产品等传播介质所塑造出的形象。它既包括一个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在国外的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直到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仍表现出两个极端,而在文化的功能上则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一方面要保障自身健康发展,同时又要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电影产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当下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第五次武侠电影创作浪潮中的新武侠电影的美学特色及其成因。新武侠电影把叙述故事放在次要位置,而更加注重视觉造型和营造意境。它摒弃了善恶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而采用更加灵活的叙述策略。在“侠”的内涵上,新武侠电影不再把“孝”和“义”当作侠客的最高伦理规范,而把侠客的“情”放大突出出来,作为行使动作暴力的依据。数码技术的发展是新武侠电影美学风格形成的物质条件,而国际国内受众对暴力的抵制和厌倦是新武侠电影淡化暴力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然而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走向国际市场,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电影《龙门飞甲》综合了侠义、剧情、视觉、明星等诸多要素,对传统武侠电影做出了全新的阐述。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借鉴《龙门飞甲》的思路,采用转变投资方向、借鉴网络文化、拓宽盈利模式、发展多种媒介、融合金融资本等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传播的完整战略体系,注重互动交流;整合文化资源,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貌;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明确文化身份、彰显国家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与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求。影像的文化形塑,可以通过国家文化形象在公共空间的传递,成为表达民族心理的重要方式。张艺谋作为世界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所传达的影像话语,成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中国民众以及所有关于中国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认知与评价的对象。即便是作为一种主观印象,也影响着中华民族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与地位。然而,影像话语对本土文化与价值观进行隐含性命题表达,也导致了对异质文化的曲解和误读。这些在美国电影作品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内蕴的文化心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衰的精神影响,并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王立教授在多年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上,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的<武侠文化通论>从主题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对武侠文化进行了观照,体现出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胸怀.  相似文献   

18.
《七剑》在故事主题、七位侠客的形象塑造、斗争策略、讲述战争中的爱情四个方面参照了经典影片《七武士》。同时立足于中国的武侠文化,在侠士与村民的融洽相处、侠士的独立人格、抨击恶势力的刻画上有所超越,使《七剑》成为一部典型的武侠电影,也彰显了中国侠客和日本武士文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所独有的电影类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欢,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武为形式,以侠为核心的独特品格.新世纪之前的武侠电影,尽管在主题上有不同的选择,但是都较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侠义精神.新世纪之后武侠电影大浪潮由两股不同的力量组成,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武侠电影侠义精神的弱化,观众在电影院中所欣赏的“武侠电影”与他们心中的预期有差别.通过理清侠义精神慢慢弱化的原因,希望能够对武侠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图解文化与人造珍珠--解读武侠电影中的"东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语电影最为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武侠电影一直拥有最广泛的东西方观众群体 ,武侠电影的长盛不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近几年《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几部风靡一时的武侠电影可以洞析 ,在全球化语境下 ,武侠电影似乎已找寻到与西方强势文化对话的有效策略 ,即将最传统的东方按照西方人的想象符号化、图象化 ,使之成为能为东西方共同消费的娱乐极品 ,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润。而在这个被消费的过程中 ,文化日渐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 ,里面盛满的是人造的珍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