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多语言文化环境中开展广告活动采用当地语言,还是全国性标准语更有助于提高广告说服力是营销管理决策中的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认为:本地消费者偏好地方语广告,而外地消费者偏好标准语广告,在本地消费者中,上层社会经济地位的消费者对两种语言的广告无显著偏好差异,而中层和下层的消费者则更偏好地方语广告;对于立足发展区域品牌或欲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采用方言广告更能突出品牌的区域特性,也更能获得本地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定位于中、下层消费者的产品可以用方言将广告本土化、平民化,而面向上层消费者的高档产品广告则更宜采用标准语言,以有利于保持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高端、可靠形象。  相似文献   

2.
环境标准是环境法上一项重要而又特殊的制度,随着对环境标准认识的日渐深入,研究环境法实施过程中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尤为必要。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依其作用的领域主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环境行政管理尤其环境执法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的特殊意义,二是作为环境行为违法性的判定标准之一在司法中所起的作用。目前的分析研究偏重于环境标准与环境法律责任关系问题,过分夸大了其在司法领域的作用;事实上,环境标准法律意义的重心还在于它是环境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环境标准还不足以成为司法判断行为违法性的唯一依据。重视和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在环境行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标准“超期服役”折射出中国现行环境标准与环境管理客观需要的严重脱节,这一现象成为在环境标准制度中引入“日落条款”的直接动因.作为一种法律淘汰机制,“日落条款”的基本理念与环境标准的内在属性高度契合.在环境标准制度中设置“日落条款”,可以平衡法的稳定性和灵动性之间的冲突,增强环境标准修订的可预见性并增加环境标准修订程序的正当性.唯有明确“日落”期限和期限届满效力、完善后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修订的程序规范,构建环境标准常规审查修订机制,才能实现环境标准制度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于在—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层次上,品牌原产地联结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品牌偏好的问题需要实证研究进行回签.我们利用一个包含175份有效问卷的便利样本数据对消费者“本地货”意识、品牌特性对本地品牌偏好及其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加入品牌特性变量,“本地货”意识都会正向影响消费者本地品牌偏好;本地品牌的相对知名度、相对质量、相对性价比越高,消费者就越偏爱本地品牌;而“本地货”意识、消费者本地品牌偏好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分离定价是企业常用的一种价格战略,分离定价时,总价如何在各个部分之间进行分割,是否会系统地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是一个值得企业决策者和营销学者研究的问题。通过三个实验发现:在对总体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消费者对次要属性在分离定价中比在整合定价中有更多的选择性注意,对次要属性的评价在分离定价中比在整合定价中有更高的权重,次要属性的交易价值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越高。在分离定价中,分离部分属性的价格衡量能力越强,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越高,在总评价中其权重越大。此时,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价格易衡量属性的交易价值,易衡量属性的交易价值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就越高,这说明消费者在对某一交易进行判断时会出现系统偏差,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番茄为例,引入BDM机制拍卖实验研究了食品安全标识的消费者偏好,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加贴欧盟有机标识的番茄的出价远高于加贴中国有机标识的番茄,与同时加贴中欧两种标识番茄的出价相差不大;不同个体特征消费者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与有机知识对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环境意识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不显著。政府认证制度安排与厂商战略决策应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不同认证标识的偏好倾向,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环境标准是法律授权相关部门制定的用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虽然不是法的渊源,但其一旦被法律法规所援引,或者被环境行政机关所采纳,就具有了法律上的约束力.环境标准的制定与环境标准的适用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环境标准制度.这一特征决定了环境标准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把握环境标准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需要全面剖析制定环境标准和适用环境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标准之间制度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零售之轮"理论发展的逻辑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分析零售之轮理论、真空地带理论、核心与周边市场理论、新零售之轮理论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提出消费者偏好理论.认为不同的零售业态满足的是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从而得出各类零售业态应相互促进、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考虑消费者绿色偏好和零售商销售努力情形下,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由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和一个风险中性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产品定价和绿色度决策,并通过数值分析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1.集中决策时,相比无消费者绿色偏好时,存在消费者绿色偏好时的销售价格和销售努力较高;2.两种决策模式下,分散决策时销售价格较高,集中决策时产品绿色度和销售努力较高;3.在集中和分散系统中,消费者绿色偏好与销售价格和批发价正相关,零售商销售努力仅与销售价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消费者调查 ,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及偏好是商业预测的基础。但是 ,消费者在调查中的陈述偏好与其购买行为未必一致 ,如果忽略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以生态标识食品为例 ,对消费者陈述偏好和购买行为的差异进行了分类 ,消费者保留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以及信息对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最终购买行为。为企业预测消费者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均有大量的消费者面临着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增加成本,并最终依赖于市场的实现。研究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偏好,寻求生产成本与消费者支付水平的藕合,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必要举措。基于陈述性偏好研究方法可能存在偏误,引入模拟市场环境,通过实验拍卖方法获取消费者的引致价值研究消费者偏好就成为经济学家们更信赖的方法。对此,文章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拍卖理论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回顾了激励相容的拍卖机制在食品安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标准的健康价值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达标排放"累积的环境健康风险及由此导致的恶性环境健康损害事件,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环境标准建设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保障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环境标准的健康价值失落既有内在体系构造上的不协调性,也有外部配套机制的耦合不足.环境标准的健康价值实现过程,也是对正义的接近过程.以健康价值为引领,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健全环境标准的实施工具是环境标准接近正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比较了北京、武汉、长沙三地消费者在零售企业品牌偏好、品牌选择、品牌忠诚及对中外零售企业品牌差异的认识等方面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三地消费者在人口统计特征、品牌偏好度、品牌选择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而在品牌忠诚度、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等方面差异不大。中外零售企业的差异主要在服务,消费者选择购物场所时注重的是商品、服务和环境,消费者并不总是偏爱国外零售企业,忠诚度偏低。这对于国内外零售企业开展针对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品牌营销活动特别是品牌的跨区域拓展有直接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它的行为是由少数几个寡头操纵的, 因此寡头垄断市场表现出了一种异常复杂的动态结果,研究这类复杂系统就必须借助于当代复杂性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借助混沌理论分析了有两个厂商的寡头垄断市场的演化规律。认为如果两个寡头都根据已有的产量和利润来决定未来的产量,那么两个寡头对于利润和产量的不同偏好决定了市场的最终产量可以是单一的、周期的、甚至是混沌的。  相似文献   

15.
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十分严重,而完善电子产品标准化制度将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完善电子产品标准化制度除了要抓住环境标准这一中心着力点突破外,还应当特别注意加强电子产品在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置环节中的标准化操作和管理,以强化环境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生态设计制度有助于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标准化生产居于中心环节地位,其目标就是在创新和环保中找到平衡点.构建系统的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平台,鼓励全社会参与电子垃圾的防治.逐步形成以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和回收者为主体的类似于生物学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模式的电子产品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改变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消费者通过改变自己的偏好,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来降低对物质资本的使用和废物的排放;生产者通过技术进步,清洁生产和循环物质等方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制度激励在改变消费者的偏好及生产者的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米勒(1956)提出,人脑同时只能处理7±2个信息团,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勒法则。虽然学者们对于米勒法则所指的魔法数字究竟是多少仍有争议,但人脑具有短期存储与信息处理限制这一事实已被学者们所公认。根据这一法则,人们在进行偏好排序时有同时处理项目数量的约束,这一约束对消费者进行商品束的偏好排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一个两阶段实验证明,超过人脑处理能力限制的偏好排序是不稳定的。由于人脑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消费者只能对有限的数种商品进行排序。这也是许多行为经济学研究所发现但并未合理解释的现象背后的原因。米勒法则在行为经济学上还应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消费需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竞争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使用2011—2020年各省份百度环境污染搜索指数、公众环保诉求指数和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等数据,研究消费者环境偏好和市场竞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消费者环境偏好和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均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激励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在所有制方面,环境偏好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更强,而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区位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企业,市场化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边际影响更大;提高消费者的环境偏好和市场化程度比以行政处罚为代表的环境规制更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政府应推出更多提高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措施,从需求端和市场化角度引导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消费者购房偏好为视角,以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广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析出影响消费者购房的偏好因素有建筑设计、物业管理与开发商、户外环境、感知途径、价格与收费、学校、室内装修、位置与交通8项因素,由此将购房者分为追求完美型、崇尚环境型与务实自信型三个类群,并对其进行特征描述。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在购房偏好方面既有相似,又存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将零售商公平偏好引入供应链减排博弈中,在碳税规制约束下分析了零售商无公平偏好、制造商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制造商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三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减排与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产品减排量与零售商公平偏好负相关,即零售商公平偏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减排。因此,需要政府宣传低碳产品的优势,使零售商将关注焦点由利润分配的公平性转移到产品的低碳情况上,从而降低其公平偏好,促进产品减排;如果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此时制造商在决策中考虑其公平偏好的影响,能同时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