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禳灾即通过特殊的仪式祛除灾祸。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代表样式,郊庙歌辞作为其中歌颂祖先、赞飨神灵的部分,还承担了禳灾表达的功能。汉代郊庙歌辞以天人感应、经学、谶纬与农本观念为文化基础,针对天文、气候、地质和生物等灾害类型表达禳灾意愿。在审美价值上,汉代郊庙歌辞继承诗乐舞结合的演绎传统,拥有绮丽的意象,晦涩的歌辞背后是巫术与宗教的内在需要,充当禳灾时统治者与神灵沟通的文字工具。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揭示从禳解性的仪式行为到替罪羊式的悲剧文学发生的文化自卫法则,重新建构有关文学功能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洪水和同胞婚姻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洪水是神话创作者用以灭绝人类的工具,是他们为同胞婚姻设定的必要条件,与历史上的洪水灾难并无直接联系;神话中的同胞婚姻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同胞婚姻的再现,而是人类潜意识中同胞婚姻欲望的表现.神话中的同胞婚姻以"世界上只有同胞二人"和"天意许可同胞婚姻"为前提,旨在强化现实生活中同胞不可结婚的普世原则.  相似文献   

4.
渝西仪式歌的主导思想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祈福禳灾思想;渝西仪式歌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礼数周全;其它的思想和特色,与之相比都是从属的、次要的.当然,渝西仪式歌也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人们在祈福禳灾的大前提下,也会想到娱乐,也会作些调侃,甚至也会唱出一些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渝西仪式歌的主导思想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祈福禳灾思想;渝西仪式歌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礼数周全;其它的思想和特色,与之相比都是从属的、次要的。当然,渝西仪式歌也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人们在祈福禳灾的大前提下,也会想到娱乐,也会作些调侃,甚至也会唱出一些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对立、以神为本、人性本恶、个体本位和立约精神等价值观之上,而东方民族性格则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为本、人性本善、集体本位和伦理观念等价值观之上.  相似文献   

7.
2008~2017年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刊载了一系列灾难研究学术成果,以灾难研究为学术增长点,在特色栏目的设立与整合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遗余力地推动学术刊物、学者与学术之间的密切互动和良性发展,不断唤起学术刊物和学者的学术自觉意识。国内外学者围绕灾难/灾害概念、灾后重建、灾害治理、灾害应对等主题,从概念的理论辨析到地震、干旱、泥石流、海啸、风灾、火灾等具体的个案分析;从灾后重建、移民安置到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与适应;从灾难/灾害的现代应对方式到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古为今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台湾少数民族的神话与传说张崇根台湾少数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是他们对宇宙构成、异象和灾害等自然现象进行的猜想和解释,有太阳神话、洪水神话和创世神话等,这些神话传说,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太阳神话各族都有太阳神话流传于世,大致可分为拜日型与斗日...  相似文献   

9.
[提要]民族的图像空间呈现是竹枝词特有的一种空间叙事方式,其以视觉语言为文化符码来展演可视的西南少数民族。竹枝词的民族图像空间以“可视的语言”为视觉形象的媒介形式,对西南族群的盘瓠神话、跳月对歌、节日庆典、婚丧礼仪等仪式场域进行展现。在“同化”视野下对西南族群进行服饰、发式、秉性、形貌等种族特征的视语建构,呈现为以视觉语言解码破译与编码转译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符码。与跨界想象、族群边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及社会结构互动中演进形成认同的根源,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上的“西南少数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今开远市老勒村的彝族"人祖庙"也许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续存的供奉洪水遗民两兄妹之"人祖庙".彝族的传统文化本无宗庙、无偶像.开远彝族地区却出现了兄妹"人祖庙",并以庙会形式对两尊人祖石像进行祭祀,显然是明代以降彝、汉民间信仰圆融的结晶.调查表明,历史上开远彝族及周边地区之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呈密集分布,并曾一度续存着将洪水遗民两兄妹视为人类始祖的信仰,与中原地区对伏羲女娲的人祖信仰与祭仪有着某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仪式是传统的"储存器",储存了民族的历史与历史深处最真实的记忆,无法看见的宗教与神话信仰在仪式歌的"真情诉说"中成为真实的"存在".由于干旱一直是对关中农业社会危害最大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为禳除旱灾举行的祈雨祭祀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仪式风俗,伴随着祈雨仪式流传下来的祈雨歌是农耕民族在与旱灾抗争中谱写的悲壮乐章.祈雨活动在营造宗教氛围之同时,又根据现实生活之需要使仪式成为最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俗活动,事实上,神话性与宗教性只是祈雨仪式的显性结构标志,其本质是对民生疾苦与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鲧禹治水神话和诺亚方舟神话分别是中西洪水神话文学中的两朵奇葩,二者在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反映洪水灾难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为产生于不同的年代,生长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土壤上,二则神话又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神的作用、面对灾难的态度、反映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文章在比较中感悟二者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在比较中找出对当今防治灾害有用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莆仙地区“大神尪”傩舞活态遗存在时空流变下,其“驱逐”原形被遮蔽,逐步变型为将驱恶纳吉、禳灾祈福作为主要诉求,以傩舞等传统歌舞仪式为主轴的祭祀巡游活动。在莆仙“大神尪”傩舞祭祀活动中,鲜明体现莆仙先民对驱鬼逐疫的追求、对加强联防的公共管理诉求、对无病无灾的祈求,其中亦蕴含莆仙传统社会中个人、族群及仪式之间的素朴哲思构建。  相似文献   

14.
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着无数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地、万物、人类来源的认识。用哲学眼光审视,这些认识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体现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女姓始祖神话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以女性为主的偶生始祖神话的相似之点以及对日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女神信仰文化节日祭祀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与日本神话的比较,明确日本神话中中国西南神话的痕迹,概述装饰古坟的背景,并通过解释古坟壁画的含意,揭示在日本也有这类神话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反映在信仰仪式、节庆礼俗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神话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勒俄特依》记载的洪水漫天创世神话,以及以支格阿龙为代表的英雄故事等,构成彝族神话的主体。从对彝族神话结构的解读,可以了解彝区的自然风貌,彝人对于所居生境的认知,对于易发灾害的预测和减灾举措,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以及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道德伦理等彝族传统生态文化要素。对于彝族生态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0,(1):I0001-I0001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叶舒宪《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旨在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  相似文献   

19.
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一般与人类再生问题相关联,其叙事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多洪水神话中已注意到情节或细节叙事关节点的设立、矛盾的应用与处理、大团圆结局等手法,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