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品牌原产地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湖北省品牌原产地形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湖北省品牌原产地形象的形成机理是比较复杂的,与多种形象因素存在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
屏幕主持人素质的形成与确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客观因素方面,要独具一种优异资质和才能,包含观察、记忆、思辩、临场应变等多种能力。主观因素方面,刻苦学习各种知识,苦练内功,在节目中展示独特的个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主持人要根据自己主客观条件,塑造自己独特的屏幕形象,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湖北省品牌原产地形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湖北省品牌原产地形象的形成机理是比较复杂的,与多种形象因素存在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4.
形象是和人类的文明相伴生的。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形象是现实世界的存在方式。而人们对形象的反思必然要形成形象科学。历史之初的形象科学也就是后来人所说的哲学。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哲学逐渐独立化而成为智慧学,但围绕逻辑的自适性也形成了一定的封闭性。这些哲学都多少带有"经院"的痕迹。为了克服概念的演绎所带来的惰性,人类必然要追随形象的发展使哲学"回归"到形象科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返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形象科学将在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上给与全新的回答。她以形象生态体系的内在建设性为主导线索,以把握"完备的客观性"为依据,在形象内在矛盾的展开中引导人们正确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可操作性"蕴涵到她的基础理论中,从而真正实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造词看词的色彩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造词法、造词材料和造词意图等造词因素在色彩意义的形成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造词法可以作用于多种色彩意义,但尤以形象色彩最为突出和集中,汉语词汇的生动形象性可以由此得到深层次的揭示。造词材料的选择同样对色彩意义产生影响,感情色彩表现得最为明显。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形成机制是有差异的,前者偏重形态型,后者偏重意义型,但多数情况是造词的各项要素对多种色彩意义综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口语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实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口语表达的应用语言艺术,"诚于内"、"慧于中"、"美于外"是对其人格形象的科学描状,它鲜明地表现了先进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口语人格形象在教育实践中透散出宽广而深刻的艺术魅力,具有教育功利实现、文辞魅力导引、韵律技巧美育、情景催化感染和风格形象定位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标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具有很好的识别功能,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形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形成视觉习惯而导致品牌忠诚.商标是品牌的一部分,一个良好的品牌的形成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便于消费者识别并能与其他商标区别开来的商标设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崛起势头日益明显,但同时西方国家宣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也时有浮现,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造成损害。中国政府最终要确立的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这种国家形象的确立贯彻到实践中去就是要建设民主、和睦、公正和包容的和谐世界,多边的、双边的,展开交流、谋求对话、达成共识、形成制度,最终促成共赢。国家形象并不仅仅是外交政策的问题更是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交往机制的问题,国家形象的成功与否还是在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成功与否,因此,和谐的国家形象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变的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传播、塑造与国际主流媒体(主要指西方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媒体如何报道.国内专家对国家形象的概念有诸多阐释,其核心是国家形象的三个层次内涵:一是国家客观形象,即一个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内在支撑的实然状态;二是国家虚拟形象,即国际新闻媒体报道中的国家形象;三是公众认知形象,即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通过媒介传播所获得的对国家各种活动及其成果的看法和认定.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中国报道视角的变换,从长期轻视、俯视、粗略、宏观的视角转变为平视和微观的视角.西方主流媒体的具体案例展现了对中国国家形象报道视角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缘由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要学会用立体多维的传媒手段构建中国形象,尤其要重视网络对于中国形象塑造的作用;其次,我们要尝试建立全球性媒体,建构自身的话语权;第三,我们必须与西方国家的传媒人士、学者等意见领袖加强交流;第四,我们要学会用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公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也是思维,因为它能通过形象概括,与抽象思维同样对于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那么,什么是形象概括呢?从心理学说,形象概括是一种表象运动,它依赖表象的运动而进行概括.我们知道,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因为它感知的对象往往是同一类事物或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同一个事物,所以表象不仅有具象性(也有人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地区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菲利普·科特勒立足于全球竞争的视角对地区营销基本体系做了集大成式的论述,认为地区形象影响人们对该地区投资、办厂、移民、旅游、就业以及地区外市场消费者对该地区产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1]学者Foot.J.M认为,地区形象是人们对地区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  相似文献   

12.
岩画作为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 ,是人类没有文字之前文化的最大载体。它不仅生动而丰富地印记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足迹 ,也为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形象的资料。对岩画的研究涉及多种学科 ,从岩画研究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中 ,可以看出学科交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目的地形象,识别未到访者形象的特征及其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收集省内其他城市未到过江门的292名不同年龄段的代表以书面形式回答的有关江门的开放性问题的资料,借助定性研究来评估江门的形象.研究表明:①未到访者会通过与自己对某个地方的经历进行比较来想象目的地.②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形成一个目的地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湿婆之舞是印度文化的最核心的形象符号,要理解这一象征,不但需要对湿婆之舞的形象进行细析,还需要从印度思想的基本结构,空幻宇宙进行理解,还可以从古印度文明与雅利安文明的融合之中去理解.这三方面又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三个主题,可以对印度文化形成三个较好的观看视点.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形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党员的总体形象处于良好水平,品德形象突出,而业务形象不佳,有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掌握入党条件不全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入党启蒙教育、入党动机、入党标准和入党后的再教育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各界对一所高校的总体评价,它反映了高校的知名度和辐射影响力.民族地区高校要从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7.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来源非常复杂.从文字角度看异形词的来源,包括因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而形成的异形词;语音角度来看异形词的来源,包括因通假字、古今音变、方言音转、听音为字、连绵词、外来词而形成的异形词.有不少异形词的形成是同时具备多种原因的.  相似文献   

19.
异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种形象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不同文化之间在交流的时候经常存在误读现象,比如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由于民族情绪的存在和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影响,使人们把误读等同为误解、误会.而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先天性差异才是文化误读的根源.因此,正视误读的必然存在,认真探求误读形成的原因和动机,将误读看成是了解自身、了解他者、推动民族交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