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现有产学合作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是研究产学合作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基础。以发文时间在2010-2022年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吸纳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与PMC政策效力模型,对我国产学合作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产学合作政策效力基本满足现实需要,但存在着政策主体协同失衡、政策类型分布不均、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良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政策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本挖掘、网络分析、政策工具挖掘等多种方法对我国137项创业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政策工具结构还有待合理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加政府小微采购、对外交流等开拓市场需求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导向,挖掘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可能性,并体现在创业政策设计中。现行政策还存在重复发文占比较大问题,一种政策工具多次重复出现于各层面国家政策之中。创业政策稳定性导向较高,探索性导向不足,关注创业拉动就业,关注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创业,但是对相关小微发展的支持性政策设计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互联网医疗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以国家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与发展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外部不均衡,内部组合尚欠合理性;在发展过程维度,三种政策工具在不同发展过程均有涉及,其内部结构的侧重皆有不同。建议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策工具的选择,平衡其在互联网医疗不同发展过程的使用。应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政策工具的使用;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增加公私合作和海外交流政策工具;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扩大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2022年我国中央和地方出台的较为典型的20项区块链产业政策,构建了政策“路径-工具-评价”分析框架对我国区块链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采用文本分析法和PMC政策指数模型,对区块链产业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块链政策主要围绕政策目标、重点布局、政策环境、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合作模式、资金保障这七个方面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地区块链政策仍有较大的改善优化空间。根据具体政策评分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区块链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指导,提高我国区块链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但创新能力不足,成活率低,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四个发展阶段的154篇中央层面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进行政策文本计量分析,运用Ucinet及NVivo分析各阶段政策数量统计、发文部门府际关系、政策主题发展变迁三个维度,总结政策阶段性特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从1978年至今,政策数量呈现出阶段性增长趋势;政策合作网络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部门合作不固定走向部门合作趋于固定等特点;中小企业创新政策主题由单一到多元、由失衡走向均衡,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从政策体系角度,加强顶层设计、细化政策内容;从发文部门合作角度,优化部门合作关系、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从政策工具角度,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创新政府采购形式、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策价值直接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与政策目标的确定,立足农民工就业发展权,通过构建“政策价值—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以103份广西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文本为例,设计量化标准手册与政策协同度度量模型,以量化数据客观呈现多维视角下政策协同的真实情况,深入探究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协同的路径选择偏好及其协同度。研究发现:政策价值导向下的“生存保障”与“发展共享”协同度偏低;政策工具协同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被长期忽视;“就业权益与就业质量”目标缺乏协同,影响新就业形态下农民工的稳定就业;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长期存在“就业权益”路径的协同短板等。未来应着力强化“生存保障”价值取向、创新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组合应用策略、重视“就业权益”目标协同,进而强化政策合力,更好协同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对2010年以来我国民办学前教育政策40份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民办学前教育政策的文本具有鲜明的以儿童发展为本和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直接价值与“解决入园难”的间接价值,还重视其应然价值,但普及学前教育、提高毛入园率的实然价值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彰显出普惠性的显性价值,并体现出教育公益与公平的隐性价值。为此,要努力达到这三对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研究现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对于推进新时代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体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97年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的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存在政策工具结构失衡、政策目标组合前瞻性不够、法律性依据相对较少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采用均衡配置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目标组合、加强养老保险立法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 2009—2023 年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 554 个与卫生健康改革密切相关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卫生健康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结构及政策内容维度对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治理进行政策计量及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卫生健康政策发文多部门协作网络逐渐完善,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以医疗为核心,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的趋势在卫生健康政策中得以体现,三医联动逐渐从各自内部治理到耦合协同,供给型政策工具为初期常用工具,而在改革深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较多。据此,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反思,为今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持续出台政策以支持小微创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018年国务院"双创"升级战略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政策优化路径.文章选取2002至2018年间中央及部委发布的创业政策文本172件,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挖掘,以了解中国创业政策热点议题的演进态势,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思路参考.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借助政策工具分析和政策文本挖掘手段、语义网络分析法,运用Ucinet工具等,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关注点.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创业政策呈现"倒U"型发布态势,2015年达到高峰后,发文数量有所回落;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政策链逐步形成,围绕每个时期的国家战略以及"根政策",中央和部委之间的政策呼应性较好;政策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协调性趋势,联合发文数量快速递增,形成复杂府际关系;政策工具呈现全面性和非均衡性趋势,"政府采购""对外承包"等拉动需求的政策工具使用率偏低;政策关注点呈现深化性和时代性特点,"产业融合"、创业"服务"、创业"保障"等都成为关注点,但"小微+新技术"组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体现有所不足.本研究自建"中国创业政策文本库",对政策文本进行测量和数据挖掘,并展开阶段性演化分析,分析思路与结论,都体现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科学地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评测已有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完善与否,从政策工具的视角,将基本政策工具、装配式建筑驱动主体和产业价值链组合成一个三维研究框架.利用该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现有13份中央政府级装配式建筑政策文本中采用的政策工具进行计量和分析.得出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过溢,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政策工具缺失,装配式建筑产业价值链维度的政策工具滞后于其价值实现环节等结论,并为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 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 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 Nvivo11和 RostContentMining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 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 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 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 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 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 角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3.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的财产权益及释放、激发农村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本分析法,以国家层面出台的52份农村宅基地制度相关政策文本为样本,以“政策意图”为切入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国家对宅基地的定位以及宅基地管理政策制定的核心目的,剖析政策调整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意图展现出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加强与规范管理—保护农民财产权利的演化路径。依此路径,未来中国农村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将愈发显化,国家将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相似文献   

14.
政策文本是政策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研究长期忽视的一个话题.以政策文本内容为切入口,构建"政策势能—政策激励"分析框架,将政策分为四种类型,并运用四个案例尝试明晰不同政策文本内容形成的政策扩散速度、扩散路径、扩散机制以及扩散内容的差异.研究发现:强势能强激励类政策扩散速度最快,以政策创新为内容,通过强制、竞争与学习机制进行扩散;强势能弱激励类政策扩散速度次之,以强制、学习和模仿为主要扩散机制,政策往往会发生变异;强激励弱势能类政策扩散速度快,竞争与学习是其主要扩散机制,并以政策再生产为内容;弱势能弱激励类政策扩散速度慢,以学习和模仿为主要扩散机制,政策往往雷同.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透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形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城市偏好”、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教育绩效评估政策和“重点学校”政策等多层面上的错位。当前对基础教育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强化基础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突显弱势补偿原则;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估体制;取消“重点学校”政策,推行学校标准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构建适切的省级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以2015年以来省级政府公开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工具、政策主题和政策要素三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发现:省级教育信息化“政策林”已基本形成,政策文本形式以解释类文本为主,但发文主体较为单一;政策工具使用存在结构性失调,表现为对权威工具高度依赖,对激励工具和象征与劝诫工具存在一般性依赖,对能力建设与系统变革工具存在弱依赖;区域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相似度高,但在教育信息化“建”与“用”的政策主题上存在明显不同偏好,且在政策要素方面的政策供给存在“差序化格局”。最后,从丰富政策形式、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完善政策内容三个方面提出政策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安排。以1979年至2019年中央层面发布的80份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政策文本形式与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其特征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的演进具有明显的情境依赖性;援助主体由单向行动转向多元协同,由政府管理趋向社会共同治理;援助方式注重教育、人力资本等智力手段的长期效应;实现从单一的政治义务逻辑到复合的价值理性逻辑的转变。对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结构特征的探索,有助于理解该政策体系的内涵、价值及阶段样态变化,为进一步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对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以2015—2019年辽宁省颁布的13项典型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策工具—产业创新链二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指出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不平衡,分布结构不合理,创新链各阶段的政策工具供给结构有待改善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政策工具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工具应用情况,为转承的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支撑。基于2015—2019年111份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文件,构建X政策工具维度、Y扶贫领域维度、Z扶贫价值链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进行政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政策工具运用重心向能力建设型工具转移,但命令型工具仍使用过溢,自愿性工具严重不足;在扶贫各领域方面,精准扶贫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社会保障领域响应最多;脱贫致富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公平正义则是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精准扶贫乃至转承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和政策工具应用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52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析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总体上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徘徊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集生态理念、操作要点、控制手段于一体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体系;纵观其演进过程,碳减排政策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空间特征,政策定位多集中于回应现实的减碳需求,政策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政策内容逐渐从模糊向具体演变。今后应精准识别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地区适应性,构建健康的畜牧业碳减排制度环境,完善畜牧业碳减排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