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军旅古道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修路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军事的烙印.汉代司马迁《史记》开篇即讲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炎黄与蚩尤涿鹿之战,经"釜山合符"("合符"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在文字发明之前常用于重大的政治、行政、庆典、军事等活动)又披山通道征服四方,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统一,开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明起源时期,冀西北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畜牧、狩猎和农业耕作,这为黄帝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现存着大量有关黄帝的考古遗迹和传说,诸多文献也记载了黄帝在这里与炎帝、蚩尤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后来,兴盛强大的黄帝族从冀西北逐渐扩散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受封于蓟,立唐称国,在晋为狄,凤鸣歧山,最终黄帝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作者《千古文明开涿鹿——华夏创世之谜》[1]的续篇,主题是对蚩尤在长江下游创建良渚文化的业绩作进一步探讨。通过考古界迄今提供的地下丰厚遗存,对蚩尤在华夏创世中的历史地位提出进一步阐释,力图拂去历史的尘埃。重现其与炎黄等被视为华夏始祖的传说人物同样光辉的远古形象。  相似文献   

5.
黄帝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故而黄帝神话传说中便呈现出诸多东夷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溯源炎黄、蚩尤及其关系,论证蚩尤是苗族的先人及其影响,探讨蚩尤被历史遗忘的原因以及重新评价蚩尤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轩辕黄帝是我中华民族始祖,有关黄帝大战蚩尤的神话和传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相传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北、东部地区有许多部落,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大部落最为强盛。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在陕北一带,后东渡黄河,越过中条山和太行山,最后在河北涿鹿定居下来。炎帝部落发祥于渭水上游一带,后也沿黄河南岸向东迁至山东一带。  相似文献   

8.
蚩尤新探——汉苗蚩尤神话传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蚩尤是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因为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黄帝的可怕的对手。聪明而善战的黄帝几乎惨败在他的手中,经历了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始终占不了上风,直到关键性的涿鹿大战,黄帝才打败并杀死了蚩尤,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黄帝的地位不断地上升,成为正义、智慧与力量的化身,在人间他是威临四方的中央之帝,在天上他是统管万神的“玉皇”。而与之相反,蚩尤则由“古天子”降为“战神”、“兵主”,甚至于成为撤旦式的恶魔。  相似文献   

9.
古人也爱晒     
中国古代神话中写道: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打仗,蚩尤呼叫风雨的力量,顿时暗无天日。黄帝请来了旱魅神,太阳这一"晒",把蚩尤打败了。中华民族,跟"晒"一起起源。这就是晒的本来意思,让事物见到太阳,目的是为了使其干燥或杀菌消毒。今天晒客们的"晒",也  相似文献   

10.
善卷是常德上古时期的一位名人 ,蚩尤也与常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们二人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的祖先。在常德开发以善卷、蚩尤为主题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松锦之战是明清(后金)之间继萨尔浒之战后的第二个重要战役,也是洪承畴在蓟辽总督任上指挥的一个大战役。此役的最终结局是明军惨遭败北,“庙社以墟矣”,从此再也无力与清朝一决雌雄。洪承畴本人,则在战败被俘后,投降清朝而成为一名“贰臣”。如何评价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的历史功过,史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拟就此谈点意见,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正之。 一 评价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的历史功过,首先涉及到当时明清战争的性质和其中的是非问题。因为如果战争双方没有什么是非之分,洪承畴在蓟辽总督任上所进行的抗清斗争包括松锦之战,便不值得肯定,更谈不上有什么历史功绩了。  相似文献   

12.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3000年前后,炎、黄两部落分别从今陕西西部、北部向东迁移,黄帝部落东迁到今晋南地区。晋南自然环境优越,尤有天然盐湖之利,此后这里便成了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黄帝族取得涿鹿和阪泉之战的胜利,促进了中原地区不同血缘关系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中原酋邦。中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文明因素不断涌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秦汉之际,崤山以东原六国故地的地缘性政治力量开始整合,项梁叔侄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依托江东势力形成反秦武力,所倚重者为"江东八千子弟"。也就是说,以江东八千子弟为核心的江东势力是项羽早期的核心力量。但是定陶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江东势力损失殆尽,项羽在巨鹿之战后重建的军事力量,其实质是诸侯联军,在楚汉战争期间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力量。缺乏核心力量的支持,是项羽战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涿鹿大战是传说中黄帝与蚩尤等族群间的剧烈战斗.历代汉语文献对此作了多种多样的记述和解释.本文结合神话、正史及考古发现的相关表达,阐述古代夷夏各族因天灾人祸而产生的激烈竞争,直至在后期构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上的互补关联.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除了武器的相对落后之外,其实有着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诸如君主专制制度下民众普遍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官民矛盾尖锐、存在大量“汉奸”现象;清军的腐败、缺乏战斗力,互不配合,以及清朝统治者思想观念的落后,不谙世界大势和国情、国力,和、战失据,等等。这些都是比武器落后更重要的原因,思想家魏源等人对此就做过一些深刻反思。清朝的战败,昭示中国需要一场全面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方能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时过180多年之后,仍然值得后人深刻记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古史传说时代,蚩尤曾是与炎帝和黄帝共时的著名人氏。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远远低于炎、黄二帝,概而言之,是贬抑多于臧褒。例如:《尚书·吕刑》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大戴礼记·用兵》云:“蚩尤,庶人之贪者也……昏欲而无厌者也。”汉代著名的史家司马迁也指责“蚩尤最为暴”,“与其大夫作乱百姓”。更有甚者,《汉书·古今人物表》干脆将蚩尤划入了“下下愚人”之列。类似的谪辞,也每每见诸汉以后的一些古文献中,兹不一一赘举。要之,在有关史前史的记载中,蚩尤往往被定性为贪利忘义,戮民无道的“作乱”之辈。  相似文献   

18.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0,(5):71-71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开始了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大败蚩尤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和采集治创良药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的经济和出纳;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