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五月风暴”运动的政治影响,安德烈·高兹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萨特“自在-自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生态理性构建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指向。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形成,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具有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加剧生态危机以及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和“新奴隶主义”出现的危害,而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有效措施和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启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绿色运动、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一种社会思潮,其产生与苏联模式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学、未来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的理论。生态社会主义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批判,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描绘。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社会主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由于资本占有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全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商品、货币和资本三者是不同的理论层面,货币是商品的完成,资本是货币的完成。从商品中,马克思看到的是异化;透过货币,马克思走向了物化;只有站在资本层面,才能看到资本承载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才能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去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这三者的步步深入,达成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批判。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涉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亦有其内在矛盾。我们既要认同这种现实状况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在萨拉·萨卡看来,生产力发展范式下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并不具备与生态社会相吻合的生态性维度,只有变革传统的话语体系,由发展范式转换到增长极限范式,生态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除此之外,传统的资本主义和市场资本主义等理论主张也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因为资本主义先天的逐利本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存在着明显的背离.所以,萨卡认为,唯一可行的替代性方案就是他所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萨拉·萨卡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致使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和实践构想具有很大程度的反历史的乌托邦色彩.但尽管如此,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的坚持和未来生态社会的原则构想以及当下的全球环境治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分配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研究分配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应该认真学习《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毛泽东也曾对研究分配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必须把公有制与私有制区分开来研究分配问题.两极分化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现象,不能离开资本主义私有制来谈论两极分化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关系,只有不断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萨拉·萨卡从增长的极限范式出发,坚定地认为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为此,萨卡分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其很早就面临着与环境和资源相关的增长极限,而生态资本主义企图实现可持续也只是一种幻想,最后,他构建了自己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景.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生态学家福斯特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地论证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性关系,并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批判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的冲突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与生态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中,福斯特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生态革命的同源性与同旨性,即二者同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旨于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奥康纳的<自然的理由>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旨趣,奥康纳通过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责难进行了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奥康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内涵制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生态批判,他试图建构在实践层面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尔萨斯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不承认自然的极限、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和生产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和生态学对立起来,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而创立生态思维方式,形成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衰竭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的中断,提出只有破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合理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世纪末著名的作家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在其小说<乌有乡消息>中表达了非常丰富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他揭示了生态破坏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私有财产制和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生态恶化、人性扭曲的根源.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莫里斯对今天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颇具启发意义.但他的思想中空想色彩过于浓厚,距离现实实践太遥远,最终不免陷入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16.
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数字平台时代出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于资本增殖中无度盘剥自然的基本逻辑,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持续在场。在延续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性的同时,平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由于先进数字平台的技术加持,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之中,进一步造成自然资源消耗加快、生态环境污染加深以及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退化,必然使得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加剧。资本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限制,也是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数字平台时代,只有超越资本增殖逻辑,促进数字平台的社会主义应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平台经济,方能推进生态文明实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下国外研究领域中较受关注的两种生态文明观分别是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以克莱顿为代表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它们皆以生态文明关怀为价值旨趣而存在共性,但因其理论批判武器不同,对危机根源分析的侧重点以及解决危机的措施又存在不同。生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论作为思想根基,将生态危机根源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并主张生态社会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将生态危机根源指向现代性并主张建构为了共同福祉的有机共同体。两者凭借各自的研究路径所进行的理论尝试对于拓展马克思的生态视野具有时代意义,特别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勇气以及积极建构新的生态文明家园的努力,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理论参照和现实借鉴,也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权利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逐渐被凸显,而作为现代性发展的时代产物,生命政治学表现出对人作为现代主体的自然生命权利的价值审思。在此意义上,科威尔立足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人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集合中,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无论对生态危机的揭示,还是对作为危机根源的资本逻辑的批判,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政治关怀,具有丰富的生命政治意蕴。科威尔不仅从理论维度揭露了资本与危机对人的生命世界的渗入以及“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异化,而且从实践维度提出了资本主义视域下人的生命政治回归的基本构想,即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本质占有。因此,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为主题,蕴含着以批判“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异化为核心,以克服生命权利异化从而实现人的生命解放为应然旨归的生命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