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价值教育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 ;自身的教育功能 ;自身的医疗质量的保证 ;自身对医学科学发展的推动等。而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伦理教育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2.
李钧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8-42
从行动理论视角解读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有助于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微观基础的新解读。韦伯的论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解释对象前后不一;价值观变动理论以缺乏证据的心理假设为前提;经验证据存在概念混淆。认识到这些问题有助于社会学家更好地构建宏观社会现象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景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22-25
帕雷托一反社会学研究中的理性主流倾向,认为情感等非逻辑行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派生物和剩余物与逻辑行为和情感行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派生物与剩余物比较起来,具有虚伪性;情感比理性更接近社会实在,是解释社会行为乃至社会历史变化的真正原因。历史就在组合的本能情感和保持组合的持久性情感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中循环运动,实现这种历史运动的人就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精英阶层。 相似文献
4.
5.
王永惠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2):75-77
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理性的灌输固然必要,但理性不会直接导致情感体验。从理性到情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促使这一心理变化的机制是情感的评价功能。通过情感评价,导致相应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人们对理性认识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才是构成人们理性认识到积极实践的内部动因。所以,情感是从理性认知向行动反应过渡的激活力,而实现这一激活作用的是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6.
许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3):31-36
网络一社会行动模式的宏观结构是: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变迁”;中国社会仍然是伦理社会的“结构”;网络世界建立起的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包括简单的道德二元论划分逻辑和民粹主义。社会中层组织缺乏,及以工具理性、情感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社会行动非理性化的直接原因。网络——社会行动的破坏性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制度化社会行动。中层组织的广泛建立,有助于习俗的建立。在习俗基础上起草与施行的法律,更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为法治社会建设找到了一个切人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伦理实证研究已呈蔓延之势,但学界尚未对伦理实证方法进行系统讨论,对伦理实证方法理论探讨缺场的结果是具体伦理实证研究的混乱。在对具体伦理实证方法探究前,首先有必要对方法的方法也即为具体研究方法奠基的方法论基础进行思考。本文旨在对伦理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进行研究,具体从伦理实证研究的正当性辩护、伦理实证研究的合法性探寻、伦理实证研究的独特性价值、伦理实证研究的合理性讨论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王家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1-6
教育公正是教育伦理的重要范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底线伦理;它是社会公正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教育公正是当代教育伦理构建的内在支撑点,是当代教育发展人本要求的价值体现,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价值力量。教育公正伦理价值的实现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亚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95-97
针对全球化的挑战,世界宗教议会提出全球伦理价值问题,在世界上引起较大反响.全球伦理不是一种乌托邦,而是基于全球伦理共识的价值构建策略,是我国现代伦理建设必须应对的课题,对我国价值教育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32-35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火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8-91,112
教育政策伦理是教育政策主体调节教育利益所遵循的价值和规范,包括教育政策伦理价值和教育政策伦理规范两个层次。在本质上,教育政策伦理是规范教育政策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的准则体系,是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主流价值对教育政策的道德诉求。当前,加强教育政策伦理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指导教育政策主体的政策行为,保证教育政策的公正与公平,提高教育政策的效率,确保教育政策公共利益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克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4):98-102
周代教育伦理的主要特点有:明确教育的社会功能,坚持教育入世的价值取向;重视礼仪教育的作用,奠定中国礼仪之邦的基础;注重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借鉴周代教育伦理就要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把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学校礼仪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稳妥地调整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就把情感目标提升到课程目标的维度加以阐述。但当前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了情感教育方式的失灵。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回归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权·教育责任·教育角色——教育伦理的三大课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文章从“教育 -伦理”生态的视角 ,分析“教育权”、“教育责任”和“教育角色”。教育权作为一种组织权力必须真正能够体现制度性公正的伦理原则。教师的教育权是教师对自身权力的正当运用 ,也是教师对自身权利的正当要求。受教育是人所固有的基本人权 ,改善人的教育权既是一个伦理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还是一个人权问题。在“教育 -伦理”生态中 ,教育权与教育责任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形成了教育中“权利 -责任”的生态系统。教育责任对教育权状况的完善是至关紧要的 ,教育共同体有其不可推卸的教育政治责任、教育经济责任和教育管理责任。教育责任具体表现为“教育人”的道德责任感。它对未来公民的培养是异常重要的。教师的教育角色对于“教育 -伦理”生态起着直接构造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化存在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范导意义的角色化存在 ,它不是使角色面具化的冷漠表演 ,恰恰相反 ,它最大限度地要求“角色”与“本真的人”的内在一致 ,要求做人的“诚”与“真”。 相似文献
15.
郁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5):60-68
环境伦理话语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冲突,各自的论证及其争论可以理解为价值哲学的方法论尝试。在价值哲学的视野下,探析环境问题中的价值冲突及其价值排序的原则、方法与限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需努力澄清不同立场的价值序列及其基本冲突格局,指出权利是价值排序的约束条件;强调生产性价值需要被认真对待,需反思将生产性价值与其他价值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借助生产性价值的桥梁作用,能够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践入诸善并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土诗文具有丰富的认知内涵、优美的情境意蕴、高雅的内容格调,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开展本土诗文教育,举行
“本土诗文进校园”活动,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发掘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探索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生活的学科,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伦理问题在伦理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统计方法纳入伦理研究方法体系中并加以科学运用,必将提高伦理研究的广度、深度和精密度,推动伦理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伦理价值问题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海波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5
教育伦理在现代社会不仅要探讨如何对教育主体进行道德立法,提升教育者的教育道德水准,而且整体上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义上关注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将此作为现代教育具有价值理性的一个标识.就教育伦理对教育行为主体进行伦理规约和价值导向而言,在当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当将价值追求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有效地发挥教育伦理的实践功能.这将有利于教育主体的道德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也有助于和谐教育精神的培育和和谐教育生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冯兵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90-92
两性暧昧情感是两性之间的一种非婚恋、无性爱的超友谊情感方式。根据其表现形态和伦理关系的特点,对它进行伦理评价应遵循三个原则:不伤害原则、平等与尊重原则、隐私原则,以促使这一社会群体正确对待和处理两性间的暧昧情感关系,同时也使社会公众能对其有一个公正理性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三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分析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失败之道,其中劳动力的雇佣、管理和监督是关键所在.家庭经营的优势在于扎根于村庄的社会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农民"内外有别"的行动伦理.经过案例的对比可知,外来企业的规模经营只要遵循这些伦理,也有可能通过"扎根"而获得成功.行动伦理也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