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正式确立至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学界众口不一,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和简析。  相似文献   

2.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少数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积淀与四川少数民族特定生存环境之关系 ,结合社会政治及时潮荡激等外部因素 ,运用散文文体学理论和文化学观点 ,剖析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散文的特质及其形成原因。着重指出 :运用“异质”的表现符号体系 ,选取具有本民族文化形态特征的童年生活作题材 ,着重从本民族文化意识和价值判断的角度去审视 ,是民族杂合共处的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散文的基本特色 ,研究之 ,对繁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建构新型中国文学的事业 ,有实在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属性,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身份问题也在“文化热”的讨论中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多民族国家,从上个世纪初以降少数民族文学就伴随着中国文学的整体进程在不断前行,但在整个发展历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文学在自身发展中历经了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被启蒙、被解放到文化自觉,整体上呈现出从少数民族作家身份意识的萌发、文化身份的“遮蔽”再到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三大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甚至在许多方面与主流文学之间达成高度的契合,时至今日已形成了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提出与费孝通先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有关。文化自觉既是毛泽东构建其文化理论之前提,又内在于毛泽东文化理论内容之内并表现于外。文化自觉体现于毛泽东文化理论的方方面面,主要是:对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地位认识上的自觉,对中国新文化内涵的自觉界定.以及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从文化自觉的视角理解毛泽东文化理论。无论是对全民文化自觉的培养,还是对加强我国在新时期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探究少数民族“双语”基础上的第三语言习得特征、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文化冲突等影响因素,综合运用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探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上的障碍,从而探索出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教育理论体系,为社会语言学、民族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提供支持和补充,对发展新疆民族高等教育、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建设新疆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少地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的文化现实.而只有把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文化存在放到历史哲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探究,才能更好地说明少数民族文化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具有的多重价值趋向,把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引入到人类精神哲学的思考上,从而建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在时下热烈的“中国风”吹拂下,建立、发掘和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领域的发展、衍变和应用,对探索民族动画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元素为我们提供了足够探索的素材,而上海美影厂拍摄的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片和目前我国游戏中西南少数民族人物、地域性场景设定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以原生态文化为内核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背景下,通过对原生态与现代性冲突与协调的影像符码的运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这既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也是少数民族电影实现大众化传播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且不可走入保护的误区,应该坚持“在保护中调适,在调适中保护”的方式,努力从本民族文化自身寻找保护的动力,这才是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造血式保护,是深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的历史考察往往涉及实物与文献词汇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常常会因文献词汇的模糊性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描述上的偏差,对“椎髻”一词的使用就属于上述偏差中较典型的一种。古文献中常见的“椎髻”一词被大量运用在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描绘的语境中,后人在考察少数民族发式特征的时候,由于其具体样式并不十分明确,往往会根据“椎髻”出现在历史文献中的地域归属作为当下同一区域少数民族发式特征的依据。但“椎髻”一词在汉统文化语境中的语义重心在于指代异族文化,这种指代背后的参照系就是汉统文化礼仪中的“冠礼”。因此,“椎髻”就并非古代某一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征的专属特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执政理论”的“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出发,对现实民族问题主要元素的“民族问题内涵、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关系、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依法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健全民族政策法制机制”等问题,探讨其创新性诠释与全民性共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既可能指个人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也可能指不同民族成员彼此认可对方的文化要素。从这一视角考察新疆汉语小说中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至少有三个维度:一是汉族作家汲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二是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三是少数民族作家对"他者"文化的自觉吸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疆本土汉族作家在民族团结颂歌的时代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展现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80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更趋向多元化,同时一些优秀的"民考汉"青年作家开始活跃于新疆汉语文坛上。  相似文献   

14.
苏联民族过程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过程,是民族理论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我国,迄今为止,还未见有人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在苏联,“民族过程”这一概念的出现和被运用于民族科学研究,时间也不很长。但近几十年来,苏联学术界无论是在对民族过程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还是在对当前世界以及苏联民族过程具体情况的研究方面,都很活跃。为促进我国学术界开展对民族过程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对苏联的民族过程理论作一概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完成从介绍、消化西方传播学向探讨、建立自己传播学的嬗变,并拓展出许多传播学分支领域,但文学传播研究,以及其中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成果还极少见到。在此背景上进行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有其特定的意义:一是首创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领域,为文学传播学的创建和拓展奠定基础;二是突破传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模式,探索出新的研究途径;三是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博展提供素材和理论支撑。具体的研究步骤呈现为三方面:一是文献整理与汇编;二是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理论原则与方法,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结合历史、文学史描述手法,对整理汇编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资料进行研究;三是说明和阐释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对于东北文化的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以“意欲”这一概念入手,提出了三路向文化观,又由此引申出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与中国儒学复兴说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探讨评判,对于今天中国文化的走向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高潮,这一时期,大众媒介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从大众媒介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经济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语幽默欣赏中的文化语义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拉斯金基于脚本的幽默语言理论,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无法欣赏某些英语幽默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语义学的角度提出幽默欣赏中的文化脚本这一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无法完成文化脚本的转换是一个民族不能欣赏另一个民族某些幽默的原因.这个结论和以前的观点--幽默的理解必需与语境和百科知识相互联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高潮,这一时期,大众媒介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从大众媒介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经济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开发实际上是民族地区的开发,不仅是经济的开发,还包括文化的开发。而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学在西部文化建设中,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在保留西部传统文化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