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以高额票数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开始。人们在期盼这一改革的同时,对于能否取得成功却抱有疑虑,其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建国后我国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包括本次),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三次大的机构改革(1982年、1988年、1993年)均不很成功。这一事实使得人们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怀有一种企盼和怀疑的矛盾心理。然而,我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与前几次不同,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2.
民政部机关的机构改革去年已经顺利完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的机构改革也将陆续展开。这次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对对世纪初的民政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精心操作,确保机构改革高质量地完成。转变职能是一场革命最早把机构改革上升到“革命”高度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那么,笔者认为转变职能同样是一场革命,是革命中的革命。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是建筑在计划经济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杜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理论对我国改革的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增添了新的成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4.
一、机构改革无异于一场革命(一)剪不断,理还乱的机构改革在共和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对政府进行改革一共有6次。1951年12月,我国实行第一次精兵简政。当时的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到1953年...  相似文献   

5.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即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是一次“体制革命”,即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不合理体制。不少的同志以为,体制改革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改变,仅仅是社会改良,是一种量变。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大会中,曾经先后四次从不同角度提到改革是一场革命或新的革命。第一次是就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第二次是高度评价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又一次伟大革命”。第三次是将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实际步骤,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是打好改革攻坚战的硬仗,其意义极其深远。改革开放20年,我国虽然进行了三次机构改革,但是,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是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既是深化改革的标志,又是能否取得改革胜利的关键。一、机构改革具有系统推进改革的客观必然性人类社会是一个系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所构成的,三个系统的改革只有同步,改革才能取得成功。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政…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机构改革正全面展开,人们期待着这次机构改革能成功地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顺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此,必须顺应我国现阶段特定的行政环境调整政府职能,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和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本文试引入“组织再造”理论,就当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的“组织再造”问题作一些探索。一、“组织再造”的要义“组织再造”理论形成于1993年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合著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宣言》一书。在此书中“再造”…  相似文献   

9.
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结构变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西津 《社会》2004,(4):11-12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的重要部分,中国新的一轮行政改革已启动。这次行政改革,提出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的基本原则,从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政府机构两个方面推进。这将成为继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行政改革。中国的行政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作过四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婚姻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相互占有、相互归属和依附”的婚姻关系的格局,显著地呈现出夫妻双方同是婚姻关系的主体的发展趋势。这种婚姻关系的主体化趋势,是我国婚姻关系的一次转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与新中国建立后新婚姻法颁布,实行婚姻自主和一夫一妻制,出现我国婚姻关系的第一次革命相对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关系出现的这种主体化趋势的转型,是我国婚姻关系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结晶徐首军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15个年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跨越10个春秋。收入《文选》的一百多篇文章中,纪录了邓小平十几年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多处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并从各个角度反复阐述的重要思想。“改革是一场革命”,其核心是揭示这场改革的性质,能否准确把握改革的性质关系到改革的得失成败,至关重要。结合伟大的改革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对改革性质进行再认识。一、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改革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邓小平同志“改革是一场革命”理论的重要前提。以前,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同具体制度混为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四次飞跃周歧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革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近代日本的社会改革放到近代世界大的时空背景中进行考察,认为其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都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以明治维新为标志的改革,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这一改革主体的“资产阶级改革”;西方列强侵略这一“外压”所引发的民族危机,催发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改变“从属”地位,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则是改革的主要目的。在这一分析框架下,近代日本存在的大量封建主义残余,疯狂的对外侵略行径,赶超型经济、体现为“后发优势”的社会进步奇迹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两宋中央机构包括政务机构、监察机构和皇宫、京师禁卫侍奉机构三个部分。其中的政务机构,以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官制改革为界线,分北宋前期和元丰改制后两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一、北宋前期中央政务机构两府、三司制的建立北宋前期,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为中书门下,其治事之所称政事堂,即宰相办公处。中书门下省称“中书”,与枢密院对掌行政、军事大政,号称“二府”。又有三司,掌国家财政。“二府”与“三司”构成了北宋前期中央  相似文献   

16.
控制人口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二亿,接近美国总人口,而且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数。因此,开展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认识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浙江省人口学会与省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联合邀请上海同行参加,前不久组织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首先讨论了我国城镇化问题。所谓城镇化通常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从而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对城镇化的标准,长期来学术界看法不尽一致。按照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标准(即市镇人口和非市镇人口分别划分为城、乡人  相似文献   

17.
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提出大政奉还的“上表”。11月10日,朝廷给以敕许。1868年1月3日,朝廷发布“王政复古”宣言,废止幕府、征夷大将军等职,同时确定新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为三职之制─—总裁、议定、参与,开日本近代国家政治机构组织之先河。《政体书》公布之后,三职之制改为模仿古制“大宝律令”的太政官制度。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的改革取得成功,以此为契机,太政官职制得以改革。1873年5月,太政官职制再次改革。此次改革确立了至近代内阁制度创立的过渡性的日本近代中央政治机构。一、明治政权的官…  相似文献   

18.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开辟了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建立社会存在的新基础的道路。今天,在全国开展的改革已成为十月革命事业的继续,在苏联共产党的资料中把这个改革评定为“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以及在人们的头脑和心灵中,在他们的心理状态中和对现阶段的认识中的一场真正的革命”。党提出改革是“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的革命”的问题,便向社会科学首先是哲学和历史社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为什么1993年至1996年全国性的机构改革刚刚结束,机构庞大等问题又“亟待解决”,而且要“通盘考虑”?原因就是机构设置与机构改革问题报复杂,不能孤立进行。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历次机构改革的过程及形成恶性循环的原因;提出了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的理论,说明了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论证了机构改革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性,指出中国机构改革的唯一出路是全方位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社会》1982,(3)
中国社会学研究会1982年年会于5月22日至5月26日在武汉召开。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三年多来第一次召开的年会。年会的任务是:进行学术交流,检阅三年多以来的工作和研究成果;讨论会章,产生新的领导机构;交流工作经验,讨论今后社会学的发展方向。这次年会,共有代表160人参加,其中既有我国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又有大批中青年社会学工作者,群贤毕至,济济一堂,是我国社会学史上的一次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