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国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王梵志是隋代至初唐时期的一位平民诗人。由于王梵志亲身感受了生活的不幸 ,其诗洋溢着对现实的关注 ,对人民爱恋的执着追求 ,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王梵志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3.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永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陆永峰关键词:王梵志诗,寒山诗,唐诗,雅俗之别王梵志诗与寒山诗常被视为唐代白话诗的代表,这种并举有利于对唐代白话诗发展脉络的认识,但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它们的区别,特别是对寒山诗全貌的把握。本文拟重新审视这种并举,揭示二者异同,... 相似文献
4.
王绍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27-30
文章考察《法苑珠林》的异文,并利用其所引用《续高僧传》原文及异文,运用对勘与理校的方法,对中华书局版的《法苑珠林校注》中的10条校点作了商补。 相似文献
5.
朱瑞熙、孙家骅两位先生的《义丰文集校注》是对南宋文学家王阮文集的首次系统整理,为读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其中不免有一些疏漏,本文对此试作补正。 相似文献
6.
张能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本文从王梵志诗中,选取了七十多个俗语词,从意义类型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详尽地分类研究。同时,也指明这些俗语词在增补辞书条目、提供更早例证、补充不完整义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卢其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16-18
王梵志是初唐诗坛通俗诗的代表,他的诗提供了大量有关唐代社会的珍贵资料,深刻地反映了初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宗教的真实情况,王梵志诗作为史料可以以诗证史,正史书之不当,补文献之不及。 相似文献
9.
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看助词“了”、“着”,“得”的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
本文通过对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及部分唐诗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了”、“着”、“得”3个虚词各自的演变阶段和年代,试图描述其轨迹,寻找其规律,以补充和修正前人说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方海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42-45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以关中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文为题材,体现关中地域特色的诗占有显著的比例。关中水深土厚的自然环境使其诗具有高远空阔的地貌特点;安土乐生、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使其诗具有朴澹安恬的风土人情;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氛围与平和安宁的个性又使其诗具有了廓落雍和的胸怀气度。 相似文献
12.
张在杰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89-92
历代以"秀"评王维诗者颇多,"秀"要求诗作精警、自然、秀丽。王维诗不仅多有"秀"句,并且诗风也秀丽雅致。这些"秀"句,在意象的选择、色彩的搭配、音响的描摹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具有状物精妙、句中有人的特点;其诗风的秀丽,美秀、隐秀兼备,这与诗人的巧妙构思和随意挥写是分不开的。王维诗之"秀"与其人之"秀"互为成就。 相似文献
13.
王利器"范注"订补柬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9-64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1929~1931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分上、中、下3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7册线装本,至此"范注"基本定型.1958年经作者又一次核对订正,人民文学出版社分2册重印,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本子.人们一直以为"范注"由开明书店本到人民文学本的修订工作就是范老本人做的.然而,据王利器回忆,他曾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重版的责任编辑,在整理过程中,他订补了五百多条注文.笔者从增补、订正、补充、厘正4个方面,对王利器所做的"订补"进行考辨,以期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4.
宋红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4-50
王士禛作为清初诗坛圭臬,对其诗歌理论及创作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何焯是清初考据学开风气的学者,开乾隆以来考订之风,治学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学术成果主要保存在大量的批校本中,堪称评点大家,他对王士禛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的研究主要保存在其所批校的《古诗选》及《渔洋精华录》中。何焯论王士禛诗重在揭示其诗作风格及其渊源所自,分析王士禛诗歌中集前人之大成的创作轨迹,从而对王士禛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点形成比较完整的历时性认识。强调温柔敦厚是王士禛与何焯诗学思想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康熙盛世之治对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小妮是当代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她的写作越来越凸现出其个性化的风格,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坛上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本文通过对王小妮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深入解读,试图探寻构成王小妮诗中不可言说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张祜诗歌注释、辨伪、辑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74-77
张祜是中晚唐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的注释、辨伪、辑佚工作,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就张祜《石头城寺》、《送法镜上人归上元》、《题赠盐官池安禅师》、《高闲上人》、《赠贞固上人》、《登金山诗》等诗注释作辨析和补充,就其真伪进一步寻找论据;另外,又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故宫珍本丛刊》中辑出张祜的两首佚诗,是当今所有张祜诗集中不曾收录者,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批评明诗的思想原则和艺术标准及其对明代诗歌流派、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虽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局中人的情绪,却总结和印证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创作的原则.检讨王船山明诗批评的成果,对于今天研究明诗,建立科学的明诗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慧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5):80-83
“效果历史意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与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意识,强调的是历史与诠释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效果,“诗言志”作为一个诗学命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遭遇多种阐释。在诗论的历史的长河中,“诗言志”即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彩,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注着中国美学的体验传统。由此,“诗言志”的诗论命题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意象,解读这一文化意象,对理解当下的美学现象与思潮会有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0.
钟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136-139
王安石诗歌中刻画了西施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和月里嫦娥、巫山神女等仙女、神女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托了王安石变法受压抑以及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生命情怀,体现出王安石反对红颜祸水论、注重女子幸福的进步女性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