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 85% 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交流的。但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中的语言,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误解或失败的情况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言语语言差异, 包括词汇、句法、语域、文本差异和非言语语言差异, 包括手势语、体势语、时间语言、空间语言差异的分析, 揭示了因语言差异而造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和商务失败的严重性, 及其内在的原因。探讨了如何避免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因语言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的有效途径。旨在改善国际商务交往过程, 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2007~2009年沪深两市A+H股的双重披露差异的实证分析来检验和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和国际趋同效果。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较好地实现了转换和过渡,执行效果较好,且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国际持续趋同,但在执行过程中与国际准则执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除了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和资产减值这三个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外,对资产的重估或评估价值方面的调整也是双重披露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英美国际商务英语书信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本文主要就英美国际商务英语书信方面的差异进行了例举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权力来源于国家综合国力,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安全,其规范性与合法性弱于国内权力,具有较为多样的使用形式。国际权力与国内权力差异根源于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场域差异,场域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国家权力:其一,场域的物质结构决定了国家权力在主客体、权力来源与目的方面的差异;其二,规则的效用与效力。国际社会中规则具有脆弱性,导致了国际权力的合法性、规范性受到削弱,进而权力的使用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运用2005年至2008年AH股公司双重披露的数据来分析和检验中国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效果.研究表明,双重披露的净资产、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双重披露的差异呈现阶段性显著缩小的趋势,说明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上的协调,但是三个指标并没有同步实现了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6.
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各地的税收政策及相互间的税制差异进行国际税收筹划。论述了跨国企业国际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进行国际税收筹划需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法学史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效力不断面临各种质疑,原本为法学内部的争议在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重新浮出水面。将国际法置身于国际政治现实的大背景中,澄清对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对国际法的遵守的质疑,需要有新的注解。此外,造成学科间误解的原因在于交流的缺乏和视角的差异,对共同问题的关注和共识为差异的弥合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以追求最原始的约束因素为目的对一系列国际分工理论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在国界的约束下,无论是古典国际分工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国际分理论,其理论基础都是假设各国间存在要素禀赋状况差异,要么由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决定,要么由素禀赋总量差异决定.结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要素禀赋状况.  相似文献   

9.
国际广告本土化对广告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国际广告本土化策略,并通过译例分析了国际广告本土化策略对翻译的启示:国际广告的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消费者的接受效果,考虑读者(潜在消费者)的审美、文化和接受差异,抓住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共核部分,对广告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通。  相似文献   

10.
中日税务代理制需求环境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导致税制结构的差异和税收管理方面的差异 ,进而形成了税务代理运行机制的差异。在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我国应着力培育税务代理的客观生存条件 ,使税务代理沿着市场化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受生成语境、传播范围、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唐宋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性风貌。因而,叙事性也是词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