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流动社会经济政策演化脉络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士德 《人口学刊》2013,35(5):71-80
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所经历的劳动力流动,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也是一种转轨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劳动力流动本身以及相关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作用的微妙性突显了其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的差异化特征。文章区分了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微观干预措施,侧重探究19782012年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演化脉络及其在每一个阶段给劳动力流动与宏观经济带来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社会经济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偏重城市与发达地区而弱化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导向。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其作用于劳动力流动应有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并不显著,从这一视角来看,甚至是延缓了城乡间与地区间差距的缩小进程以及外流劳动者微观主体福利的提升进度。  相似文献   

2.
王锋 《西北人口》2006,(3):53-57
目前宁夏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青壮年人口,主要流向是从农村和回汉杂居地区流向城镇、外来人口大部分来自本区,外省流入人口以邻近省份就近流入为主,人口的流出——农村多于城镇、川区多于山区、长期多于短期。宁夏目前的人口流动符合经济规律,具有合理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利大于弊,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会给农村社会经济和城市的稳定发展带来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妇女作为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面对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也不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妇女的多重作用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妇女就业机会的增多,妇女对社会经济参与程度的增强。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妇女的劳动参与水平有所不同,妇女的就业模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从妇女的就业状况的地区差异可以看出。同时,社会经济变革中就业给妇女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这些多重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创造既有利于妇女参与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2015,(2):102-112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迁移带来的家庭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影响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文章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深圳市外来已婚农村打工者的性别因素对流动后其对仍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及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女打工者在流动后都增加了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但女性打工者在流动后更可能增加给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这一结果说明,依靠儿子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外出打工女性正在缩小这种社会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8.58。出生性别结构失衡必然侵害女性生存权利,造成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男性择偶困难、加剧女性就业难度"、婚姻挤压"及妇女地位问题等难以逆转的长期的社会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7.
变革中的乡村妇女参与和人口控制新机制李树茁,朱楚珠一、引言中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变革以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主导,使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等领域发生着或即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急剧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对农村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城镇人口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具有什么特征?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人口流动产生哪些社会经济后果?本文试根据全国的研究情况及我们同美国双边合作项目在武汉市的调查,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农民的社会流动机制发生了变迁。社会流动机制的转变必然导致经济、社会诸多变量的变动,而经济和社会变量的变化又影响着生育行为。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社会流动机制的变迁对农村生育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海忠 《西北人口》2008,29(1):85-89
留守妇女问题可以放在制度与政策的背景下审视。中国独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户籍制、不发达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是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基本制度背景。男性的外出虽然将妇女推向了关系网络处理与建构的前台。但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农村社区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好、弱关系网络建构的制度性支持不足等使留守妇女难以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导向是否有助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让流动农民回到乡村.二是如何使留守妇女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省农民就业程度与效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数量大,而且,转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对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把黑龙江省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段成荣  杨舸  张斐  卢雪和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4):3-14,32-39
改革开放30年,引发中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庞大的流动人口的产生和存在,不仅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还引发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变迁,劳动力的行业和职业构成、人口的城乡分布、社会的阶层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2000年以来其农村劳动力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可见,吉林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现阶段,吉林省内部转移空间狭小,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内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拓展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省内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male labor mobility in 84 urban labor markets. Mobility studies have frequently used employment variables to approximate differential labor demands and to explain mobility. It would seem that supply factors, as well as demand factors, could exert an influence on mobility.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supply factors, new labor force entrants and withdrawals, along with labor demand variables, were regressed against gross in- and out-migration rate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hypothesis that labor mobility is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labor market. Higher rates of in-migration were found in regions with higher rates of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here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or market result in larger labor supplies, out-migration rate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and in-migration rates lower. Labor seems quite sensitive to differential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and would appear to flow toward markets where an economic advantage lies. One interest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migration and wages is tha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may expand more rapidly in low-wage sectors, perhaps in the nonmanufacturing sector, thereby providing job opportunities which attract labor into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日本经济增长和集聚程度下降明显,以外向型发展模式为主的中心地区衰退迹象出现较早且遭受冲击严重,而以内向型发展模式为特征的外围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或衰退迹象尚未完全显现。区域内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后者作用突出,表现为中心和外围地区较大、次中心地区较小的"哑铃型"态势。区域内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阻碍作用,后者作用也很突出。相比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对经济形势和就业预期变化的反应缺乏弹性,其变化主要在次经济中心和外围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以此为鉴,我国应积极消除阻碍劳动力区域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以发挥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Trends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and the age of retirement are shown to b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upward mobility. Reductions in age specific participation rates increase the speed of movement through the employment hierarchy. In conjun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alling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older men acts to offse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lowing population growth on promotional prospects. These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by extending a model of employment status developed by Keyfitz to limit employment competition to only those actually in the labor force.  相似文献   

18.
赵秋成 《西北人口》2009,30(1):81-86
就业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正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连市而言.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趋势是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统计资料.深入探讨了大连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发展趋势,指出,按目前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015年前后大连将真正迎来劳动力短缺期,此后劳动力缺口将持续扩大。并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要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今后大连市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同时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全力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应对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翁仁木 《西北人口》2010,31(6):54-5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劳动力跨国流动将越来越频繁,反过来它将有助于全球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对跨国劳动力进行社会保护的重要性由此也更加突出,其中解决好养老保险权益可携性问题将可以实现劳动力输出国、输入国和劳动者之间的三赢。全球不同国家已经对跨国劳动力的养老保险问题做出规定,并在多边或双边层次上展开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和经济大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也需要高度重视跨国养老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贡献分析——基于期权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金岷  奚宾 《南方人口》2010,25(4):52-58
劳动力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促进流入地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劳动力价值具有期权特征,劳动力流人地相当于持有一份买人看涨期权。本文以广东为例.对劳动力流动的期权价值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地区流动人口劳动力期权价值逐年增长,说明流动人口为该地区所创造的价值不断提高,其对流动人口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用工荒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存.使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