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封建思想和制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李大钊同志当时所发表的许多辉煌的政治论文、学术文章等,代表着“五四”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最高水平,起到了树立旗帜、指引方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国春 《云梦学刊》2006,27(4):102-104
<怂恿>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矛盾的展示,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与文化,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国民忧患;小说构思巧妙、布局严谨,乡土语言运用灵活而不晦涩,体现了彭家煌乡土小说的独特风格,是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学术角度看,是当时中国思想界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反省民族文化的一种思潮.它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思想文化.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化落差意识,作为这一思潮的主导心理背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必要的.如果把文化广义地理解为人类发明、运用工具和符号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那么,工  相似文献   

4.
正如刘嵘导师所说 ,于幼军同志新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 ,堪称近年来文化研究的开拓性成果。它的开拓性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特质、功能、发展趋势作了深入的阐述 ,从目前所查文献资料来看 ,这样全面、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问题尚属首创。其中提出不少富有价值的新观点 ,如关于当前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应当由批判反思转向建构创新的观点 ,关于反对封建思想文化仍是初级阶段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的观点 ,关于初级阶段文化呈日益现代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等等。其次是在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这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5.
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剖析与批判朱熹的哲学思想,给以适当的评价,这对于清除封建思想毒素,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指导意义的革命运动,它的性质决定了五四运动涵盖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革命具有双重性:催生了中国新的文化革命,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文学革命为工具,以反封建为手段,对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制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中国新的政治革命,促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理想、新的革命政党和新的领导阶级的形成,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发扬“五四”时代的战斗精神,继续清除封建思想,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通过近十多年我国政治生活的风雨震荡,从林彪、“四人帮”篡改文化大革命的方向当中,从他们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所干下的滔天罪行和丑恶表演当中,人们渐渐清醒地看到在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下,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无论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礼教思想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教制度与礼教思想,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主轴--解读礼教思想,务必要解析宗法制度,宗法乃礼教的劣根性--我认为周公是礼的制度的始作俑者;孔子是礼的理论的始作俑者--其实孔子的思想已经以"三顺三纲"为礼教的轴心--尽管经历了辛亥革命前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迄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多次批判冲击,但是中国封建礼教思想文化的传统情结依旧难以破除乃至于颠覆--尊孔尊礼教与反孔反礼教的思想斗争一直不断……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72-82
胡适的文学思想具有决绝传统文化、变革艺术形式及启蒙的先锋性。胡适以自由思想为文学思想的资源,不唯信传统、宗教、权力,坚持自主的理性思考,主张用白话取代文言,革新中国文学的语言工具,彻底摧毁守旧的、承载封建思想文化的文言语言工具,催生一种承载新思想、新文化的白话工具,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人的自由言说,充分、自由地抒写个人的思想情感,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勇于批判社会的种种束缚人的解放的文化,体现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创造尊重个人价值的人的文学,彻底颠覆了统领中国文化二千余年的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异军突起"的基本发生形态,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叛逆者的呐喊-浅析尤三姐艺术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三姐虽然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是一位小人物,但她那种刚烈的性格、独特的斗争方式、严肃的婚姻观都足以说明,尤三姐是曹雪芹成功塑造的一位重要人物.她那种以个性解放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以个性解放争取婚姻的自由,以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顽强斗争的精神,是当时社会上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代表了受封建思想窒息的青年男女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社会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保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一直是人们行为的伦理规范。在近代,由于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赡养老人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本文认为传统孝道是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非货币经济体制则是其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育代宗教”是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也是“五四”时期一面进步的思想旗帜。它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对宗教不仅仅是针对基督教,更重要的是针对孔教,对反抗封建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推翻了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理念,因而倡导美育以代替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填补人生价值真空的意义。直至今天,舍宗教而取美育,对培养人文情感,建设绿色人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承袭传统,适应了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家庭养老制本身存在的功能和机制的障碍,使得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消极作用.本文分析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制的两面性,旨在为解决当代农村社会赡养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以便剔除糟粕,吸取其精华,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论语》被后世学者誉为先秦诸子散文之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瑰宝。《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一部语录体的哲理散文。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及其后,曾以相当大的精力对国粹主义进行斗争。这一斗争是他对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文化所作的带根本性的批判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他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所谓国粹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问题,“国粹”的概念,是在新旧文化激烈交战中提出的一个被赋予了特殊色彩的概念。中国由于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很突出,抬出所谓“国粹”,从根本上说,就是抵挡新潮,反对变革,因循守旧的思想的一种反映。诚然,在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革命派阵营中也兴起过一阵国粹主义浪潮。当时,以章太炎为首  相似文献   

16.
薛宝钗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居心叵测、阴险狡诈之人,究其原因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但她身上体现出的慧质、淡雅、宽厚、豁达却闪耀着光芒。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一个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突变的非常时期.经由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心理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五四"时期思想文化意识的突变集中表现在对已往一切封建思想、文化意识的否定、反叛和对人——自我的发现、张扬.这是"五四"时期整个思想文化意识领域内始终回荡的核心主题."五四"的这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尽管同"五四"时期的文学主题之间并不呈现为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这种"精神的气候"影响下,"五四"时期的文学不论是问题小说、教育小说,还是婚恋小说、叛逆小说,其内容的深层,都包隐着这种"毁灭精神"和"自我张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性失误现象逐年增多源于长期以来性教育的缺失,其原因主要有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封建思想的束缚;学校教育对性教育的长期忽视以及大多数家庭不能提供科学的性教育三个方面。为此我们应转变观念,重视引导,使学校成为大学生性教育的主渠道,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利用民间力量进行未成年人性教育等多种途径,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大众文化中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清官”意识.老百姓希望多出现一些公正廉洁、为民谋利益的“父母官”;而一些干部竟也以“父母官” 自居,津津乐道“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无形中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民公仆混同于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这种“清官”意识,究其实质是一种民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是封建思想的残渣余孽在作祟.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曾是在意识形态上与传统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彻底决裂。从“打倒孔家店”到怒斥“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上自历代“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的“政治之偶相”,下至封建时代产生的一切文学艺术,都遭到急风骤雨式的革命浪潮的荡涤和毁弃。但是,文学史的新纪元的开辟,本来不应当也不必要付出毁灭历史、割断传统的惨重代价。恩格斯指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