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东浩 《理论与现代化》2013,(6):F0003-F0003
南开大学任晓明教授与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的合著《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认知、计算与目的性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高屋建瓴,重点从逻辑机器哲学与人工生命理论两个角度阐释计算机科学哲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革命与哲学的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如果有的哲学家对计算机科学的一些主要的进展不熟悉的话,对他们的职业来说他们会是不称职的。教授心智哲学、认识论、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其它主要的哲学领域的课程,如果不讨论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方面就如同教授物理学不讲授量子理论一样不负责任。哲学能够进步,虽然只是表面的进步。也许将来主要的进步将是那些不自称为哲学家的人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逻辑机器哲学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勃克斯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哲学新思维,又是对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逻辑机器哲学中,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这个受尽奚落的命题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假定。它使得"人是机器"的哲学意蕴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得到新的阐释。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信息技术哲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近年来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把逻辑机器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人工生命哲学的诞生。逻辑机器哲学研究为复杂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是因为“哲学”既令人望而生畏、又最引人入胜,所以它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而哲学自身这一独特魅力,却不是自明的,需要不断的追问和阐发。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哲学自身的追问者和阐发者。其洋洋洒洒二百余万字的《孙正聿哲学文集》(以下简称《文集》),集中而系统解决的就是“如何从哲学自身来理解哲学”的问题。这就是说,孙正聿教授是透过“哲学的目光”来“看”哲学的。而透过孙正聿教授这一“哲学的目光”,哲学的“庐山真面目”便向我们显现出来。一、批判前提:哲学的灵魂在《文集》的长篇序言中,孙正聿教授明确提出:“一套…  相似文献   

5.
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曙山 《学术界》2001,(1):16-27
本文回顾百年哲学最重大的变革语言转向,分析语言转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语言转向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阐明数字化是语言转向在当前新的表现形式,提醒哲学家要充分关注数字化引起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研究是哲学创新的突破口,是新哲学理论的催生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栏目高度关注哲学的问题研究。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的《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两篇评论性文章;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与《学术界》共同召开了“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倡导以哲学的方式思考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和中国发展问题,以自觉的问题研究推进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文章是参加会议的学者对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思考路径、未来前景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讨。其中,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认为,哲学在重大文明转折处总要捕捉新问题,探索新范式。新时期的中国哲学捕捉了新问题,却忽略了范式的转换。因此,应首先关注哲学范式的问题。哲学创新的关键是以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范式替代抽象化的意识哲学范式。同济大学哲学系孙周兴教授认为,“哲学”完成了,我们面临“后哲学”的问题。哲学批判,文明对话或交互文化沟通,以及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的筹划构成“后哲学”的三大主题。后哲学的思想的前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直面技术困境和价值虚无这两大现代性难题。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主张面对新挑战的儒家伦理要从“妖魔化”处境之中脱身,以获得“出场”资格,就需要对其概念范畴、问题向度、思想脉络和历史情境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样,儒家伦理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准确说明,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认为,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权的原则由于其高度概括性,难以在现实中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导。因此伦理学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精准地确定人权概念的内涵,清晰地勾画人权准则适用的边界,从而为人权保障提供理论依托、逻辑论证和论据支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俞吾金教授认为,当代美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类为什么需要美?”当代人的主导性审美需要不再是加剧其异化、紧张和冲突的生存状态的悲剧美学,而是通过轻松、俏皮、滑稽和幽默消解异化、紧张和冲突得以形成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喜剧美学,以使当代人从精神上摆脱并超越其生存状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提出应将“语境”构建为科学哲学未来发展的基点和新的理论生长点,认为“语境”因其普遍的思维特征而成为构造世界的新的“根隐喻”。作为根隐喻的“语境”平台的构造,其核心是形成科学哲学的“语境”研究纲领。这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今后,本栏目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8.
路强  赵宁 《晋阳学刊》2016,(4):3-7,26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想难倒一个哲学家,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发展到今天,人们存在着对哲学的多维认识。其中有一个观点在当代尤为受到关注,就是哲学要走向生活,乃至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应该如何走向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哲学应该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是当今哲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刊特别访问了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就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哲学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9.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哲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学术界近20年来也重视并着力研究晚期希腊哲学且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在哲学史分期、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史料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该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化。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章雪富、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敏敏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希腊化哲学的范式转移》一文认为,希腊化哲学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用治疗论证替代知识论证,以激情研究取代观念思辨,以意愿探讨代替理性反思,改变了古典希腊哲学的知识分布体系。希腊化哲学在研究对象、探讨内容和哲学观念上的独特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哲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一文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及解决方案;认为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把握上,中国学者的判断优于欧美学者的判断,在晚期希腊哲...  相似文献   

10.
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研究是哲学创新的突破口,是新哲学理论的催生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栏目高度关注哲学的问题研究。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的《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两篇评论性文章;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与《学术界》共同召开了“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倡导以哲学的方式思考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和中国发展问题,以自觉的问题研究推进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专题文章是参加会议的学者对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思考路径、未来前景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讨。其中,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认为,哲学在重大文明转折处总要捕捉新问题,探索新范式。新时期的中国哲学捕捉了新问题,却忽略了范式的转换。因此,应首先关注哲学范式的问题。哲学创新的关键是以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范式替代抽象化的意识哲学范式。同济大学哲学系孙周兴教授认为,“哲学”完成了,我们面临“后哲学”的问题。哲学批判,文明对话或交互文化沟通,以及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的筹划构成“后哲学”的三大主题。后哲学的思想的前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直面技术困境和价值虚无这两大现代性难题。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主张面对新挑战的儒家伦理要从“妖魔化”处境之中脱身,以获得“出场”资格,就需要对其概念范畴、问题向度、思想脉络和历史情境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样,儒家伦理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准确说明,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认为,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权的原则由于其高度概括性,难以在现实中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导。因此伦理学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精准地确定人权概念的内涵,清晰地勾画人权准则适用的边界,从而为人权保障提供理论依托、逻辑论证和论据支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俞吾金教授认为,当代美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类为什么需要美?”当代人的主导性审美需要不再是加剧其异化、紧张和冲突的生存状态的悲剧美学,而是通过轻松、俏皮、滑稽和幽默消解异化、紧张和冲突得以形成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喜剧美学,以使当代人从精神上摆脱并超越其生存状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提出应将“语境”构建为科学哲学未来发展的基点和新的理论生长点,认为“语境”因其普遍的思维特征而成为构造世界的新的“根隐喻”。作为根隐喻的“语境”平台的构造,其核心是形成科学哲学的“语境”研究纲领。这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今后,本栏目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术评论,欢迎商榷、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1日,新疆哲学学会召开2013年年会暨“哲学与社会”理论研讨会。来自自治区党委党校、兵团党委党校、新疆社科院、疆内部分高校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年会。新疆社科院副院长、新疆哲学学会会长刘仲康研究员,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陈安国出席会议并致辞;自治区党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新疆哲学学会副会长程建江教授主持大会;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赵新居教授,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新疆哲学学会副会长刘贡南教授分别主持了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哲学分析》论坛——俞吾金学术思想全国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2401和2501会议室隆重召开。俞吾金教授是国内哲学界首位长江特聘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4.
由高清海教授主编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的上册(以下简称《基础》)已经问世了,这是我国哲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改革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流。作为当代时代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必须在改革浪潮中发挥作用。敏感的中国哲学工作者们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对哲学改革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清海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从体系改革入手,对原有的哲学教科书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造。高清海教授和《基  相似文献   

15.
孙正聿,194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职为教授,199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首位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首批特聘教授,2009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文化哲学转向也许到今天才凸现了它的全部意义。现实层面上,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到了地球村上的每一个角落,各民族封闭自适的区域历史正在融入人类文化全方位相互激荡的世界历史进程。思维层面上,当代哲学思潮已经从近代科学理性对实践理性的单向排拒、抑制中调转锋头,在表面上是向古代智慧的实践理性回归中力图达到对人类整个生活世界的通观把握。知识爆炸、文明冲突、人性嬗变所昭示的人类现代性的生存境遇凝聚了越来越多的思想者的目光,使文化哲学、文化研究成为在众多领域捕捉当今时代精神的先锋学术。由陶德麟教授作序的何萍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正是为这一领域增加了有中添新、新中求深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最基本的吃穿住行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无不闪耀着科技进步的光环.在充分享用着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反思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是20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学科领域,对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哲学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可以作为我们审视世界并反观自身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警察是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安全保障系统.值此中国公安工作和警备战略改革转型之际,张兆端教授撰著的<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宽阔的哲学视野、深厚的历史综合、独特的创新精神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9.
高清海教授是我们这个时代理论创新的楷模。回顾高清海教授一生的哲学思想研究与探索,共有四次重要的理论创新。一是挑战教条主义,碰撞“一整块钢铁”;二是改革教科书体系,追求主客体统一;三是力主实践思维方式,推动哲学观念更新;四是重新认识人,探索“类哲学”。高清海教授锐意创新的学术追求,孤身犯难的理论勇气,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堪称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道家哲学智慧的异彩陈庆坤著名诗人和学者张松如(公木)教授与学术新秀邵汉明研究员所著《道家哲学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是近年来道家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张松如教授又有《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合著)问世;邵汉明研究员也有《儒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