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本国之情,充分发展本国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宏观、市场运行、微观等方面制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在快速发展。从产业发展优势的角度看,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又不断遭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反倾销的困扰。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有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发展经济理论 ,分析了中国国情 ,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与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相辅相成。中国应制定混合经济发展战略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新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 ,西部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培育西部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是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以实现资源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 ;发挥后发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以加入WTO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为契机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努力实现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到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转换。优化产业组织、着力培育企业竞争优势、坚持开放带动 ,构建开放型产业结构、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是实现西部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难以阐释当今日益复杂的贸易形态 ,本文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三个阶段 (古典、新古典、现代 )的代表性学说 ,分析产生贸易的动因、贸易利益及贸易保护等问题 ,借鉴西方学者逼近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 ,为正加快入世进程的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在 30多年的“磨合”中 ,中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 ,商品结构日趋合理 ,中日的产业比较优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贸易已从产业间贸易 ,正向产业内贸易的方向发展 ,两者共生共存。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继续发挥和扩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正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使中日贸易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根据静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对外贸易中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按照这个原则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层次低,贸易条件恶化,各个产业出现不同的困境。利用动态的比较优势原则分析,中国各类产业只有形成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完成从自然禀赋到后天禀赋的转换,才能真正获取国际贸易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是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的必然选择,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是实现工业化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国际、国内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和压力将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既有制约又有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走势将是:矿产业将走出国门,直接投资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较高端链条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要求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按产业技术级差进行转移的规律下,将承接来自如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其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其基础类产品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加入W TO后长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缺陷与困难,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目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发展这些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入W TO后产业发展不应只发挥本国资源禀赋的现实比较优势,更应是国家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培育起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利用一定的保护政策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静态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毕竟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同时又是以低附加值和国民的低福利为先决条件的,因而是一种粗放型的、低层次的产业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以劳动力供给不足为特点的"刘易斯拐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找到根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这不仅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工业化道路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在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并予以合理布局;不断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和结构高度;注意新兴与传统并举,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劳动分工、流通费用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流通商是流通效率充分改进所导致的分工演进的产物,流通产业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是社会分工与流通效率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4年重庆市制造业数据,利用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对重庆市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测评结果表明:重庆市制造业积聚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而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正在崛起。为此,文章提出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走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结合等建议和措施,促进重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会提高其生产率。首先利用UNCOMTRADE数据测算2001—2014年我国2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进口多样化程度,发现制造业总体进口多样化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呈现阶段性波动;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的进口多样化程度存在差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最高、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最低。其次提出制造业进口多样化可以通过横向竞争效应、横向学习效应和纵向溢出效应提高其生产率,集中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上升。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证实我国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的确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在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中存在差别,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显著促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5.
芬德雷-格鲁伯特定理告诉我们,某一产业发生技术进步的话,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该产业的生产会扩大;而斯多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告诉我们,某一产业的生产扩大的话,该产业中密集使用的那个要素报酬会提高,而不密集使用的那个要素的报酬会下降.由于技术先进的产业往往也是资本或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因此中国入世后就面临更多地利用现有比较优势来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推动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矛盾.对此,本文分析表明,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推动能提高所有产业生产率的通用技术进步,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亟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要素禀赋视域下,构建了三产品-两阶段的HO模型,根据制造业子行业要素禀赋与行业产出的关系,将子行业按照要素禀赋分为两个组合,并进一步聚合划分了劳动密集型、过渡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运用似无相关回归模型,对京津冀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中有3个子行业处于过渡行业阶段,5个子行业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阶段,并没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从完善行业要素禀赋结构、实现“三链”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应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2001-2008年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创新效率在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技术退步所致;而资本、技术密集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得到提升。但二者动力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推动,而后者则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三大类型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维持改善态势且差异并不大。劳动、资本密集制造业创新规模接近并都处在扩张态势。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业提高创新效率的主要政策方向,应分别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扩大创新规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有关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新问题,须从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以经典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地区差距的视角下,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予以评价,研究发现湖北二元经济具有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呈现日趋的严重性。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制度革新,以破除人口流迁的中间环节以及城市准入的壁垒;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部门,可以有效地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中部崛起”,推动湖北城乡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处理好劳动关系,关系到资源产业企业的顺利转型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以某矿山企业为例,分析辽宁资源产业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殊性,探讨劳动关系中的敏感性问题,如社会保险、补偿以及职工再就业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