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就明确肯定了股份制可以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走出了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专利”的认识误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我们要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应当大胆利用股份制这一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多的吸收社会资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应大力开展股份投资。但人们担心搞股份投资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应澄清这种不正确认识。开展股份投资的预期效果是新创办若干股份制企业,也有的由于股份投资的作用,使一些企业变为股份制企业。这就改变了投资主体只靠国家财政银行和各级政府的单一公有制模式,有些投资主体变为股份集团来承担,包括各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开展股份投资形成若干股份制企业,不是与公有制企业的对立,而是对公有制形式的改革与完善。股份制经济按自身规律运行,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在不断运动变化。怎样在运动变化中确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这是创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为起点,论证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细致地考察了股份制和公有制的兼容性。进而,作者论证了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的理论模式和非理论模式。同时,分析了股份制和个人所有制及股份制和国家所有制的关系、矛盾以及转化方式。最后,作者提出了产权人格化的命题,并认为股份制是实现公有产权人格化最鲜明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一论述表明,我们党继十三大、十四大之后,对股份制的性质、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更大的突破,解决了人们长期困惑不解的一些认识和实践问题,为在我国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股份制从十三大提出,到十四大试点,到十五大组织推进,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跨出坚实的一步。本文想就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必要性及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谈点…  相似文献   

5.
股份制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既然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就要发挥股份制集聚资金、发展生产和促进竞争的积极作用,把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单一化的旧格局,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格局。股份制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冲破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发展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创立灵活的组织形式,增加企业的实力,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在实行股份制过程中,其指导思想和原则应是:以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为先导;以调整改革所有制结构为重点,以有利于企业转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确立职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的个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发展,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由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只是在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组织形式方面进行的一次内部自我调整。马克思虽然没有为我们准备现成的社会主义的股份制理论,但他所阐述的有关股份制的一般原理,对于我们创造性地利用股份制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对澄清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理论误区,保证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颉乃琴  王健 《社科纵横》2004,19(5):105-105
本文认为股份制只是一种资本组织的形式 ,没有社会属性。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但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 ,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王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的经济社会里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差异甚大,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股份制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吴鹏 《探求》2013,(1):5-15
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仍然具有制度伦理价值,也即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错误在于教条式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当作现实制度摹本。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公有制的失误是搞早了、搞快了、搞多了;计划经济的失误是政府管得太宽、统得太死;按劳分配的失误是忽视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历史合理性,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失误是高估了国人的政治自觉,权力委托和运行缺乏完善的法制规范和程序安排。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应该尊重中国人民的实践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制度特征:财产所有制模式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导;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以市场为主导;社会治理模式是法治与人治相结合,以法治为主导;权力委托模式是选举与任命相结合,以选举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在如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进一步搞活企业,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问题上,人们提出了很多种设想,股份制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对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企业股份制的问题也有若干思考,提出来就教于同行。股份制作为企业组织的一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的故乡欧洲,十六世纪中叶就出现了。1613年荷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十七世纪股份制在英国和美国得到发展,到十九世纪下半年,股份制得到更加广泛地发展,流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经济逐渐引起人们注视,并给经济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比如:股份制究竟是何种性质?它的发展是否会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它的发展途径和趋势如何?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系又应如何认识?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是指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本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和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十五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及其作用。但当前仍有许多人担心:搞股份制是不是搞私有化?是不是搞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行得通?针对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我国现阶段正在实行的股份制经济的性质等方面作一些浅析,从而进一步明确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这一道理。一…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够,其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性。运用股份机制来推动企业改革,不仅能够使模糊的产权关系明晰化,促动企业的自主权,而且也有利于国家间接调控职能的发挥。文章论证了股份制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走向,及提出推行股份制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股份制企业审计的思考康依林一、开展对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必要性我国股份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审计机关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对股份制企业的审计监督,以促进股份制经济的发育和完善,确保我国股份制经济走上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推进,股份制在我国大量出现。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早已存在。那么,这两种股份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社会主义股份制与资本主义股份制比较起来,有一些共同点是两者都具备的。 第一,两者都是社会化的市场经济。 从它们的产生看。“还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本就不是在单个人手中所能找到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引起国家对私人的补助,……另一方面,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这种公司就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前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3页)到了19世纪20—60年代,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大机器工业要求进行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的扩大,要求交通、能源、原料、公用事业等基本设施先行发展。而这些方面的投资数额非常大,不是某一个资本家所能负担得起的。这样,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股份制经济。  相似文献   

16.
把股份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被许多文章所肯定,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试点。但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原则下,推行股份制是行不通的。目前有的地方推行股份制是为了集资的需要。改革给地方、企业以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投资决策不象传统集中体制时那样只能由中央做出。但由于投资项目仍然由行政决定(不过是地方行政),决策者仍然不承担投资决策的风险。因此,科尔奈所说的投资饥渴症在改革后的体制里似乎表现得更为强烈,通过股份制集资也就成为某些地方的一种尝试。与此同时,改革后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部分企业因利润留成使他们拥有部分自有资金。改革过程中小部分先富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江苏省海门县企业试行股份制的实况入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企业在试行股份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股份制,对于完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的经济优势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改造沉积问题与对策韩行舟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佳途径。前一阶段的股份制改造已在多方面积累了经验,但也同时沉积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计划经济的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