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论科西克对伪具体世界观念层面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认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应是"具体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通过对伪具体世界生存论根源的揭示.说明了人类以批判性的实践创造人类世界、最终实现自由解放的现实进程."伪具体世界"的观念层面包括日常思维、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历史哲学三部分,对它们的批判构成了"具体的辩证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作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科西克以"具体总体"为核心,系统构建了他的全部哲学体系。在追溯"总体"概念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科西克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他的"具体总体"观。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哲学研究方式的根本转换:将对世界超验本质的思辨转化为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关注。"具体总体"具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重内涵,它所要揭示的是人如何通过革命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超越资本主义条件下"抽象"的存在状况,实现"具体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什么?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是怎样的?捷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科西克在他的著作<具体的辨证法>中,系统地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他将自己的辩证法称为"具体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的批判锋芒直指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抽象"的生存状况;它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超越资本的统治、实现"具体存在"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在科西克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宝文 《学术交流》2006,(11):18-22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研究的实质问题是实在,而不是具体总体的辩证法。科西克借助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转换了实在概念的问题式,赋予实在概念以生存论维度,扩展了实在概念的时间性视野,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实在观,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引线。  相似文献   

5.
科西克的<现代性的危机>是与<具体的辩证法>相映生辉的重要著作.在<现代性的危机>中,科西克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具体社会历史现实问题出发,把捷克危机理解为欧洲危机,并且提升为当代社会共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的典型标志.为了揭示这种危机的本质,科西克从人的异化存在方式、当代社会共同本质、人类精神价值丧失三个层面对当代社会中的现代性危机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共同的人道社会主义诉求.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5,(5):26-32
卡莱尔·科西克是欧美学术界较早地关注和研究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家。独特的"现代性经验"以及哲学家批判性反思的自觉意识,使得他不但能够洞悉现代社会作为普遍化操控系统的异化本质、现代政治的异化和冰冷的技术理性,还能揭示出莫名的黑暗势力导致的现代人与世界的全面异化、现代性贬损人的物质主义及由此造成的现代人的精神蜕变以及人性边缘化所导致的人的本质的丧失,并最终揭橥作为现代性危机根源的虚无主义和暂存性这一现代形而上学神话的深层机制。科西克指出,要克服现代性的危机就必须用马克思的批判性思维抵抗虚假意识,用辩证推理摧毁现代性的神秘,以革命的-批判的人类实践摧毁伪具体,以辩证法取代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总体性问题.总体性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性在外部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攻击,关于总体性概念的理解一直在人本主义学派内部也有严重分歧,可以说,对总体性的分析已迫在眉睫.其中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的"总体性"概念尤其具有启发性.而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出路都在于对"总体性"这一概念的仔细剖析.  相似文献   

8.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批判了传统哲学的同一性、体系化的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同一性哲学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这种同一性、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的特性和要求,同一性哲学对具体经验的否定,正如商品交换对质性的否定.阿多诺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真正的哲学是非同一性的哲学.这需要从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以非同一性的"星丛"结构为基础采探索新的哲学模式.阿多诺将批判理论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同时也更加揭示出批判理论的内在困境,即在激进的哲学批判背后,缺乏走向现实实践的理论中介.这是哈贝马斯理论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在古希腊最初主要指一种谈话艺术,是通过揭露对方论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论辩技术.康德认为辩证法是理性误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的幻象.通过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探索,黑格尔集传统哲学之大成第一次把辩证法提升为哲学的自觉原则和绝对的方法.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抽象的无人身的理性过渡到现实的具体的人,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0.
就分析马克思主义而言,其独特之处在于方法论,尤其在于对辩证法的态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起点就是拒斤辩证法.从表面看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对辩证法持批判和拒斥态度.他们所拒斤的包括三种形式的辩证法:作为"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式"的辩证逻辑或辩证律;作为由黑格尔式辩证逻辑或辩证律所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但是,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他们又不得不试图"拯救"某种经过分析了的、有意义的辩证法概念.科亨构建了一种"适度的"辩证法概念用以说明自由问题;埃尔斯特则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争论的"困境"中"拯救"出一种以意向性和因果性为框架的"矛质"现念.对辩证法的矛盾态度构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在张力.进而,由于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的对抗导致了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非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谢青马克思曾经十分精辟地把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成果,高度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紧紧抓住这一点,是揭示黑格尔哲学秘密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的关键。因为“否定”不仅是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然而传统哲学不是把"本体"视为远离现实的"自在之物",就是把"本体"具体化为"实在本体",最终致使"本体"不能真正得以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扬弃并超越了传统的本体观,把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内在超越性与对外在客体的意向性辩证地统一于实践中,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中,从而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理论家,伊里因科夫在辩证法和认识论研究上提供了创造性的成果.但因其“在列宁《哲学笔记》指导下”开展的研究工作包含着对于传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挑战,在苏联国内和西方学界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回到伊里因科夫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观念东西”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杂而可贵的理论创新,及其对于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奠基性作用.得益于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思和深化,伊里因科夫的理论研究也构成了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三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哲学理论;学习和吸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从具体哲学问题入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把哲学变成民族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高云涌 《学习与探索》2006,4(1):113-116
国内哲学界先后提出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物质运动的逻辑"、"认识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的存在的逻辑"这几种理解方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提问方式前提什么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和真正载体?这个提问方式是实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以实体思维去解读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会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成一种"实体的逻辑",就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以关系思维去解读马克思辩证法,就会把其理解为"关系的逻辑",这种理解相对于"实体的逻辑"的理解来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将"生成与毁灭"的必然规律内嵌于辩证法,因而赋予其以强大的革命性.不同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元动力是那个永恒的绝对精神,"生灭"的规定并不及于作为绝对者的精神本身,而仅仅适用于精神的诸现象形态即感性世界的诸存在物.黑格尔哲学也因此陷入了结构性的矛盾.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正在于他不承认在生灭的感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灭的绝对者,而是认为全部存在物都必须经历"生灭"的历史过程.这一超越在他们的国家学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格尔论证了各类具体国家形态必然灭亡,必然被更合乎自由原则的制度所取代;马克思则论证了国家形式本身的必然灭亡,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必将走向历史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客体向主体再向实践理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根据新的实践课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又是对马克思的"文本"重新解读的过程.现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确立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使哲学返回生活世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