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史学界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三九说”、“三七说”、“三一说”之分。“三九说”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的起点。因为,这个战争爆发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区”——殴洲,又是“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或重要作用的相互敌对的大国”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它的性质从全局和整体来说,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关于大战的初期阶段,即从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起,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止,这一段时间内战争的性质,却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3.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次大战全面爆发,9月28日华沙论陷。波兰成为二次大战爆发后,被法西斯德国所吞下的第一个“牺牲品”。多年来,人们不断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总结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其实,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这不到一个月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三大支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奇怪的战争”,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1940年4、4月间英法的对外政策的问题。此问题历来为史学界瞩目。笔者认为,搞清这一问题,既能加深理解战争与政策的关系,又能揭露英法在“奇怪的战争”时期的新的慕尼黑阴谋,因此,愿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深夜,德国南部慕尼黑小城的褐色宫——纳粹新厦灯火惨淡,英国张伯伦、德国希特勒、法国达拉第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正在聚会,商定将欧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法西斯德国。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后来,这种“慕尼黑阴谋”又企图在亚洲重演,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年间,美国伙同英国,打着“调解”中日战争的旗号,召开一个由日、德、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参加的太平洋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快四十周年了,但有关大战全局的一些问题如大战始于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等,仍各持其说。在国内,如同国外一样,多数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大战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至于谁发动大战,国外有的著作明确提出“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内未曾专题讨论,但在有的名词解释和论述中也有类似提法,甚至还有“德国法西斯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犬战”之说。上述论点,已在有关报刊中广为流传。但首先应弄清楚谁发动了大战,然后才能确定大战始于何时、以及大战的性质。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对上列三个相关问题,提点粗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淮北地方银号的成立淮北苏皖边区的建立,如以原蒋方专员盛子瑾走后(一九四○年二月十八日出走的)算起,当在一九四○年春,据老同志回忆,最早的一块抗日民主政权始建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也有说是在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一日建立的。最初,边区的党委书记是刘子久;专员是刘玉柱。一九四一年五月,新四军四师来到皖东北,苏皖边区扩大,边区党委书记由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兼任;行政公署主任是刘瑞龙,副主任是刘玉柱,后是陈荫南;财政处长是雷明(后为李人俊),副处长是廖原。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有一个臭名昭彰的人物,这就是一九三七年五月至一九四○年五月担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他在任首相期间,伙同法国总理达拉第,在欧洲推行“绥靖政策”以让步、妥协、出卖别国利益的办法纵容法西斯德画吞并弱小国家,进攻苏联。他们干尽了坏事,最后自己也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柏林成立了三国军事同盟,加紧推行其侵略政策。在我们国内,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也向国民党政府展开“和平”攻势,日蒋汪暗中勾结,活动频繁。一九四一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了强化法西斯统治,变本加厉地迫害进步作家。为了保存力量,在周恩来同志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集团中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几乎把人类数千年文明毁于一旦,世界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战争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国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亿万美元,世界各国人口伤亡多达5千万人以上。列宁写道:要弄清战争的原因,必须“研究战前的政策,引起和导致战争的政策。”①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客观角度出发,剖析一下1941年夏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由于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灭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崛起,英法两国试图维持与德国的和平,并将法西斯这股“祸水”东引,望图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使苏德两国两败俱伤。为此英法不惜牺牲小国利益,对法西斯德国姑息养奸,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般通行的概念认为德军1939年入侵波兰是绥靖政策失败的标志,但本文认为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四、如何划分大战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下同)应划分为几个阶段、又如何划分、才符合战争本身的发展?国内的传统说法是: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开始,这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二战的初期阶段。1941年6月22日苏联参战,战争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标志着二战由初期的帝国土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新阶段,这是根据战争性质把二战分为两个阶段;也有把二战划分为三个阶段的,从德国进攻波兰到法国的失败为第一阶段,从“英国当时成了纳粹德国仅存的劲敌”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为第二阶段,美国参战至日本投降为第三阶段,这是根据战争进  相似文献   

13.
从一九三一年发生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形势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从国际关系方面看,有三种政治力量:一是以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力量;二是以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集团,有三种矛盾:一是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二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以英、美、法为一方和以德、意、日为一方的矛盾;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互相影响,其主要矛盾是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围绕着这三种矛盾的处理,便产生了不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4.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七月外交危机”。由于德国更需要战争来实现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便极力煽动、唆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使“七月危机”逐日加深,引起一系列走向世界战争的连锁反应。德国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般认为:“二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后一阶段为反法西斯战争。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前后只有形式不同,并无性质差异。一般说来,中学教科书的观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现以中学教科书材料说明我国史学界对“二战”性质的认识情况。1960年版高中《世界现代史》说:“它开始的时候,是德国法西斯和英法等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参战以后,它成为全世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角,同盟各国的共产党都参加了这个战争,战争的性…  相似文献   

16.
1938年9月30日,在德国纳粹党的老巢慕尼黑,英法勾结德意,背着苏联,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宰割弱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简称捷克)的《慕尼黑协定》。这个协定是英法在欧洲继出卖西班牙和奥地利之后的又一次大出卖,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高峰的具体产物。英法的目的是企图牺牲捷克国家的利益来满足德国法西斯新的侵略欲望,以便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使德苏交战,自己渔利,从而确保自己的霸权地位。正如毛主席指出的,英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它们出来收拾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中国历史学家以“九·一八”或“七·七”作为二次大战起点的提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二次大战开始日期应为1939年9月1日,尽管英法对德宣战是9月3日,理由是: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之时,即已准备进行世界大战。文章还认为中国史学界从六十年代以来有意贬低苏联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布对德作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标志.波兰沦陷后,希特勒立即进攻北欧,挥戈西向,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就希特勒的侵略本性和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言,德波战争爆发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波战争是否就不可能阻止或推迟爆发?希特勒又是怎样实现了他  相似文献   

19.
方知达 《金陵瞭望》2005,(14):58-59
1941年10月,在日本东京爆发了一件震撼德日意法西斯轴心世界的重大事件,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所谓的“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这个事件的主角是法西斯德国驻日大使馆新闻专员,苏联战略侦察员佐尔格,另一位是近卫首相的秘书、日本革命志士尾崎秀实。  相似文献   

20.
法西斯上台后,苏联面临着日本和德国东西两方面侵略的威胁,制止侵略,避免或推迟战争,特别是避免两线作战,这是苏联战略的出发点。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本文着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时期苏联的远东政策。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也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随着日、德法西斯的崛起,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烽火四起,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的苏联,越来越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和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的威胁。如何解除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