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地刑法与香港刑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内地刑法与香港刑法中的缓刑制度,试图对内地刑法中的缓刑制度从体系到理念能够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罚金刑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晖 《求是学刊》2006,33(5):81-86
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澳门刑法典》,是一部典型大陆法系特点的刑法典,基于“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政策,内地与澳门的刑事法律都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两地刑法罚金刑在地位、适用及执行方面的立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较与借鉴澳门刑法罚金刑立法,旨在使内地罚金刑方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曾赛刚  颜翔 《学术交流》2012,(12):80-83
在刑法教义学的视阈中,我国通说的四要件理论不是真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其仅仅是刑法理论的一个意识形态标签。真正在指引刑事司法实践,并具有实证法基础的,是"罪———责"模式的犯罪构成理论,它包括犯罪行为判断和刑事责任判断两个阶段。但是,我国主流刑法理论却错误地将其概括为罪责刑模式理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理论对"刑事责任"概念的理解存在方法论的偏差。相比之下,罪责模式理论赋予了"刑事责任"犯罪论机能,并将其纳入到犯罪构成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本人去台湾参加了与台北社会保障局的交流和座谈,对台湾当前的社会救助做了一些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台湾的社会救助与北京的社会救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地社会救助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段塔丽 《社会工作》2014,(6):125-132
性别问题曾经是内地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之一。内地与香港尽管在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女性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地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制订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盲点"却成为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政策不能满足性别利益需求的共同制度缺陷。这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盲区",无疑对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两性平等的角度出发,反对性别歧视,倡导针对女性群体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应成为今后两地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贺洪波 《创新》2015,(5):102-106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刑法》第37条具有酌定免刑功能,可以作为独立的免刑事由适用。通说观点得到了司法实践的长期认可和践行。然而,否定论者以刑法第37条立法术语的不明确性、条文位置的非情节性、适用程序的不协调性、适用后果的消极性等理由,对通说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是,经过一番论证表明,否定论者的理由并不能成立,通说观点应当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7.
内地灾害救助的发展及与港、澳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的灾害救助从灾害管理到灾害的统计、核定、评估,应急预案和响应,从生活救助到恢复重建,从资金物资储备到捐赠,已经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主体框架,并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香港、澳门的灾害救助有着各自的特色,香港基金式管理方式和澳门部门联动与灾民中心,为内地灾害救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刑事立法重点移植了苏俄早期的刑事立法,而刑法理论则主要借鉴的是苏俄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刑法理论内容.在构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时,对于我国现有的刑法知识应当去苏俄化.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在去苏俄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渐进式原则.我国刑法理论,特别是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革,不能采用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而要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略.其二,坚持全面借鉴、系统分析的原则.无论是大陆法系、英关法系还是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都值得我们认真、系统地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三,坚持自主创新原因.我国刑法理论应兼采各家之所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以此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9.
封润 《社会工作》2011,(14):32-34
儿童青少年遭遇诱拐及逃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热议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在台湾实习经历以及对大陆与台湾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开展状况的深入了解,就两岸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借鉴台湾经验、提高大陆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苇  高伟 《学术交流》2008,(1):58-61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是继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遗产继承人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在阐述四法域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基础上,比较评析其异同,借鉴港、澳、台三地区有益的立法经验,针对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不足,从我国内地地区实际出发,提出重构大陆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设想,即在未来的<中国民法典继承编>中以专门部分规定无人承认继承制度,其内容包括增设遗产管理人制度;增设搜索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等的公告程序;无人承受遗产的归属之重新定位.在遗产无人承受的情形下,遗产首先应归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人.只有在无这些人的情形下,遗产才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1.
骆定进 《社科纵横》2007,22(12):77-78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有效进行,不利于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试图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及内容两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方加亮 《社科纵横》2009,24(12):71-73
《刑法》第262条之二是《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设的犯罪。将这种新增的犯罪设置在《刑法》分则第四章不妥,其保护法益不应当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而应当是一种社会管理秩序。为了充分此种犯罪的立法价值,在类罪归属上应将其纳入《刑法》分则第五章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邦明 《社科纵横》2011,26(4):70-72,78
价值是作为人主观世界以外的客观实在对于人或其延伸与结合的主体需要。公平正义作为法的正义价值,是刑法永恒的价值追求。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实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刑法的内在精神。无论是同态复仇的原始、朴素公平正义观探源,还是报应刑、功利刑中的法律与社会正义实现,都揭示着罪刑相适应原则这一刑法核心原则不容替代的刑法基本原则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atherine Jones Finer (ed.),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相似文献   

16.
法定继承是大陆和台湾继承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 ,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有诸多不同。台湾的立法详细具体 ,受德、日法系的影响较深 ,大陆的立法原则、简略 ,与大陆实际结合得较为紧密。了解海峡两岸法定继承制度的差异 ,不仅有助于继承立法的相互借鉴与完善 ,同时对正确处理两岸间的互涉继承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芷君  陆满  李芳 《创新》2014,(4):87-9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覆盖地球表面仅6%的湿地,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因而被喻为"地球之肾"。然而,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严重退化。由于我国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具有滞后性,因此,完善对湿地的刑事保护已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张淼  徐辉 《日本研究》2006,(2):92-96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刑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外国刑法的影响。其中中国、法国和德国刑法都对当时日本刑法典的制订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刑法发展不仅要受到外米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内部因素的支配。这三者的不同作用方式,体现出日本刑法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长富 《社科纵横》2008,23(1):70-72
中国现行<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死缓前提条件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实质条件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死缓犯走向条件的设定缺少合理性.为此,宜将"应当判处死刑"中的"应当"改为"已经",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改为"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改为"应当在宣告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其他情形用司法解释";还应当以立功情节为基础,以无"重罪"为前提,构筑起死缓犯生存走向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20.
Criminal laws that punish discriminatory "hate crime" offenses relating to race, religion, ethnicity,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and other status characteristics trace their roots back to the nation's founding. Unlike today, in early America, status distinctions in law, particularly racial ones, were intended to restrict the exercise of civil rights. Today's hate crime laws are the refined modern progeny of an important class of remedial post–Civil War laws and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lthough the Supreme Court has vigorously upheld enhanced punishment for hate crimes over the last decade, it has also established restrictions on the government's authority to punish bigoted conduct and express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historic cases, laws, and constitutional changes, the legal evolution that culminated in the passage of modern hate crime la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