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22-28
前人对《文心雕龙》书记篇的阐发存在颇多疑问、分歧。汉魏六朝史书中有不少以书记指称书信的实例,这是刘勰以书记作为书信文体名称的现实依据,另外从记室掌书记等草拟章表、书信的职责可以看出,书记的名称突出了文人及书信文体在军国政治中的作用;刘勰还专门论述了笺记文,实际是以奏记、奏笺等为例,突出书记文体心声之献酬的内涵,排除章表、奏疏等已经有独立体制的书信文体。刘勰还以书记泛指二十四种政务文书,从史书、《周礼》的记载中可找到这一做法的确切根据;他也重视二十四种政务文书化成天下的内涵,因而将其列入书记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面临“火情”
北京是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是瓶永远品不完的美酒。好像是从世纪之交的时候开始,人们提到北京,总会联想到奥运。“新北京,新奥运”,奥运成了北京最新印制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李元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Z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给我们指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一贯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原则。当前,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加强对大学生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5.
蒋继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2):113-116
“双带头人”培育应遵循方向性原则、双融合双促进原则、创新性原则,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新形势下构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需把好“入口关”,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探索支部运行模式,健全党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以双向提升为契机,构建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保障,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7.
陈庆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Z1)
通过对邓小平教育思想在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论述,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8.
9.
徐纯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科学技术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四有”素质的重要力量,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主体利益机制相统一,从而使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规范与理性不断地自觉地内化为人的主体素质与能力,克服了人的培养单纯道德化乃至虚幻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杜艳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1)
邓小平“四有”新人观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现实主义和理性精神 ,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或文化成果 ,它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 ,并经过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实践 ,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罗元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主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教育培养的“四有”新人的人才目标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亚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8)
“四有”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人才理论的继承、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81-90
清末以来,通行的吸纳西方的纯文学散文观念感性抒情审美艺术娱乐本位,肢解了传统正宗大文学散文观念,古代散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纯文学散文观念的附庸和注解。传统正宗大文学观念,散文不是纯文学,只是学术整体之一面,不是脱离学术体系的存在。应深刻反思古代散文研究脱离学术体系之弊,纯文学散文观念不是唯一正确的散文观念,应充分体认、尊重并重新建构传统大文学散文观念,复归传统,走返本开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但目前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影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因素 ,论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有”学说是邓小平青年价值观理论的主要内容 ,规定了青年价值教育的根本目标 ,有理想和有纪律是青年价值观的核心 ,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则是青年价值观的基础。研究邓小平青年价值观理论有助于丰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宝库 ,是面向新世纪的青年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四有”人才,本文在分析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和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又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大力培育“四有”新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困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