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爱玲不幸的家庭生活及乱世战争的人生体验,使她笔下的人物皆处于孤独、隔膜的状态中。作品中镜子、月亮等传统意象的运用,更细微逼真地传达出人物虚无与绝望的生存困境及特定的心理状态,以此建构出她笔下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2.
月亮宁静澄澈晶莹淡泊,是古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咏月诗占有独特的地位。古人笔下月亮的别称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月亮意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月亮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李白、苏轼等诗(词)人笔下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的比较,以及特定主题中的月亮意象等,是研究者关注的几大重点。对这一专题学术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月亮情结在中国文学和民俗中普遍存在.且在华夏民族心理中被一贯认同。月亮意象在古典诗歌中表现为乡思、别离、隐逸、幽怨、闲愁、相思等六种主要类型。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也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5.
6.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在传奇文本中张爱玲赋予"月亮"、"镜子"这两个古老意象以现代性内涵."月亮"、"镜子"在传奇文本中是一对相辅相成,既相对立又相映衬的具有反向同构关系的一对隐喻体.它们参与了传奇文本旨归的构造.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传奇文本即可视为是竖在看/被看之间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略论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古代诗论与美学立论中,就古典诗词的象征性意象作了有益的探求,提出象征性意象是暗示理性、情志的具象载体,阐述了意象比喻的两种艺术形式,象征性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美学特征。又举三首咏蝉诗分析比较,论证象征性意象有着无限宽广的创造天地。  相似文献   

11.
论张爱玲散文中的生命况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怀着对生命的惊奇,建立了可喜的声色世界,同时在这个形式世界里又并置了悲凉虚无的人生内蕴,形式与意义彼此消解的矛盾促使她的散文呈现一种独特的游离的人生景象。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很多小说中都隐藏着一个反传统、反现实、反当下、反理想的传奇构架,通过对普通市民的恋爱梦想、金钱梦想、神圣价值等一切具有现代市民白日梦特质的传奇式幻想的解构,从更为深刻也更具超越性的层面上揭示了现代市民价值观。这些想象的幻灭,缘于张爱玲对现代市民价值观的清醒认识,她对现代市民白日梦的解构,预示着现代市民小说进入了更清醒、更现实的成熟阶段。她将现代市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更深沉的道德涵义,张扬了日常现代性的可能性,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文化中的月神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尼采将西方文化概括为日神与酒神两大精神传统,中国文化却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天人合一的社会传统和经世致用的理性观念,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月神文化。形成这一文化模式也和月亮自身在中国的历史形态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墨客,大都有一种“月亮情结”。可以说,那一轮千秋明月照彻了诗坛古今,与中国古代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多元化,与《诗经》六义一脉相承,极大地拓宽了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也丰富了诗词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15.
废墟文化背景中的女性群体是迷失的羊群。一部分女性像殖养在苑囿中的动物 ,她们自己认为不置身在这苑囿中就无法生活 ;另一群女性虽也有精神家园 ,但废墟焦土使她们成了失去草原的羔羊 ,沦为畸形婚烟的悲剧 ;而也有那么几个如晨曦般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的悲凉美具有美的回味,表达人生率真的朴素,同时它使其作品更完善。因此悲凉美虽不是主流审美意识上的真善美,但却是张爱玲心目中的真善美。追求悲凉美的美学底蕴便成为了张爱玲自觉的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视角解读<倾城之恋>,可以透过平凡婚恋故事的表层伪装看到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抗争.白流苏的叛逆与孤立、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写、女性自然本相的异化,无不表现了作者对父系文化圈有意无意的抗拒和失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歌的意象艺术是中国美学范畴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诗学“意象显性及多维性特征”和中国现代诗学“意象符号系统”,对中国诗歌的意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日月神话展开,对侗族远古记忆痕迹、原型象征、风俗习惯、信仰与神话遗存意义蕴含的关联及其对民族文化性格形成的影响作系统梳理。旨在说明:侗族日月神话信仰习俗所标举的"人本于天"自然观,与作为前理性和超验性神秘体验载体的神话遗存,其所蕴含的具有超前智慧性的生态生存理念,对于探寻解决当今生态存在危机之途,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