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论文就中国对北欧文学史三个时期的相关研究做出整体综述,梳理分析其发展过程,既从中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也努力廓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对国内的北欧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冰岛萨迦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岛萨迦文学是北欧重要的文化遗产 ,是冰岛社会形成时期的历史文化记录。这些萨迦作品深刻反映了冰岛被发现和社会组织形式形成的过程 ,表现了从血缘维系方式逐渐解体到接受基督教信仰维系方式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作品在艺术上把讲史和想象相结合 ,文学色彩非常鲜明 ,体现了人类早期的文学艺术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3.
刘庆元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0-143
过往的翻译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研究成为一部断代史。20世纪20年代初期,多个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及各种文艺刊物的加盟,拓展了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东欧、北欧的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名著介绍,形成了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以政治意识和人本主义思想为取向的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欧美各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这个世纪的欧美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法、英等国出现了现实主义(亦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随后波及中、北欧、俄国和美国等地,各种文学样式得到充分发展,尤其在长篇小说方面成就更为辉煌,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福楼  相似文献   

5.
文学研究会主张"艺术为人生",首先是指艺术要表现人生,其次还指艺术要起到唤醒民众激励人心的作用。在创作方法上则倾向于现实主义。提倡客观描写,实地观察,还强调作家的主观修养、精神力量和"浓厚的感情"。与为人生的艺术相一致的是他们译介工作,主张多译能帮助读者认识人生的作品,又特别注重俄国和东北欧被损害民族的作品。在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上,他们相继提出了平民文学、民众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何成洲何成洲,1967年生,江苏淮安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九世纪后期的北欧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03CWW005)。19世纪后期是北欧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像丹麦的勃朗兑斯和雅科布森、瑞典的斯特林堡、挪威的易卜生和汉姆生,在世界文坛都占有一席之地,对20世纪世界文学产生过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但在我国,北欧文学研究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与北欧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该项目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关注对19世纪后期北欧作家勃朗兑斯…  相似文献   

7.
文学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性所带来的制度性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而,自现代以来,文学必然是寄寓于一定的制度场域.并且,作为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面向--文学制度,就成为界定文学或确定文学边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文学     
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学背景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良桂 《云梦学刊》2001,22(2):62-67
世界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形态.从世界文学背景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带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宏观的规律性认识,只有确立中国文学精神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立存在意义,中国文学才能产生世界文学意义上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他化论——关于文学的三悖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他化,是文学非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文学是己非己的复杂原因.这样一个命题包含着文学非文学、文学反文学和文学化文学的悖论推理.这三个悖论揭示出一串危机重重的话题:文学蘖生,文学蜕变,文学消亡.当然,其中也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文学观念,诸如文学潜移,文学辟合,文学默化.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处于三悖论征候群中的文学他化问题.它们是文学思想的悖论式推理,文学自身的悖论性生发.文学跨界的悖论化去留.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文学,人们多是从主客体两方面来进行论述,主体方面主要是从作者,近年来也兼及到读者,客体方面则基本上是从作品来说明文学的性质特征.这也难怪,文学是由人创造,并且为了人而创造的,这样,从主体来审视文学就顺理成章;而我们谈论文学时,那能够落实为具体对象的是什么呢?是作品,因此从客体研讨文学也事出有据.但是,对于文学不应只从主客体两方面来分别说明,还应从主客体联系着的活动过程来加以界定.活动过程的方式、范围、性质等因素是包含了主客体双方而又超越了其中任何一方的.我们不妨将影响活动的条件和活动体现出的性征称之为氛围.从形成文学的氛围来研讨文学应是更为根本的理论角度.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福建家族与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本文着力界定了宋代福建家族与家族文学的基本概念,梳理了二者的发展概况,揭示了宋代福建文学家族及其创作的基本特征,由此勾勒中宋代福建文学家族与文学的来龙去脉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3.
当前,纸质文学的衰落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空间.博客文学的出现和流行,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经典文学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禁锢以及主流意识的控制,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狂欢色彩.博客文学目前也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但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其良性发展要求公众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是文学评价,它既关联着文学本身的价值内涵,也关联着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标准.文学评价应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审美趣味与社会价值诉求契合起来,才能使文学批评的价值功能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实现.文学评价的有效性在于其应有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足以影响现实的价值导向.文学评价标准的形成机制,一是基于对文学特性及价值内涵本身的理解;二是离不开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认识评价中形成的某些价值标准和审美规范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特性极为突出的审美活动,与文学主体的文学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文学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于文学价值的认识看法,以及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点或观念,它包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审美理想和审美判断等内涵要素.文学价值观念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文学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等文学实践活动中,关乎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以及文学的价值评判与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载道语境、科举语境和宗派语境的离心作用,文学选本经常发生着与文学自身的偏离.但家塾文学选本却能够适当拉开与三种语境的距离,坚定地保持着文学本位和教育本位.其主要表征是,以文法为中心,以评点为手段,通过典型文学文本的细批详评,为塾童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可资依循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循道是生存策略,举业是潜在目标,还没有急切地浮现出来,成为压倒性的力量.宗派所争者是是非和胜负,主要形成于上层学术界,作为低端教育机构编刊和使用的教材,家塾文学选本以文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为现实追求,宗派所争者不在其关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文学观念的变化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变化.新时期之初批判了文艺界长期以来的极左路线,呈现出现实主义回归的文学主潮.1980年代在引进国外文学思潮中,注重模仿借鉴,强调文学形式的创新.90年代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大众文化的流行中,注重对日常生活世俗人生的描写.新世纪在关注市场、关注读者中,消费成为文学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文学的良莠并存成为事实.回眸这3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我们为中国文学的成就而欣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学发展的某些隐忧.  相似文献   

18.
莫让华文文学等于华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鹏程 《东南学术》2004,(2):158-159
周宁先生"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一文,反对以往"海外华文文学"的观念,提出多中心、跨国界,以文学想象为疆域的"文学中华"新设想,我当然是赞成的.我稍早在"华文文学新世界"诸文中也就是如此主张,故同声相应,颇有行空谷而闻足音之感.  相似文献   

19.
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在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取代了传统翻译观后,文学翻译进入了文化的多维语境中.文学翻译不仅要传递原语意义,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素,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生成条件.文学翻译创造性是以原语文本和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交集,是"直译"和"意译"的统合,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要将两者统筹兼顾,并协调统一翻译过程中的隐性创造与显性创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