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立主义是美国历史上一股非常顽强的政治势力,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大。20世纪30年代是孤立主义盛行的时期。“七七事变”前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积极鼓动国会批准《中立法》,呼吁总统将《中立法》运用于中日战争,并疯狂攻击罗斯福的“隔离演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罗斯福对日本侵华行动采取积极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2.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政策中一种传统观念,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上,以“不缔结纠缠不清的联盟”“不介入欧洲事务”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为其根本宗旨。这种观念在美国历史上衍生、兴衰,曾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尤甚,是美国外交政策大转折中的一个重要插曲。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之所以盛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从历史上看,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从开山鼻祖华盛顿起,一直延续到了当代,这一思潮虽  相似文献   

5.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两条主线之一 ,它同理想主义一道主宰了美国立国后的外交政策。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自然条件造成的 ,但是清教的影响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清教排他的地方主义是孤立主义滋生的温床 ;清教的使命观是孤立主义的理论核心 ;清教的实用、功利思想指示着孤立主义所追求的商业目标。在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外交史中 ,“理想”与“实用”虽然从字面上看难以相容 ,但它们在美国早期外交实践中却达到了有效的统一和最佳的结合 ,其中一个真正的纽带便是美国文化中的清教根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外交最兴盛时期,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求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盛衰的轨迹。从中探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美国民众、国会尤其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总统的认知的影响与孤立主义高潮迭起、终不免衰落的关系。揭示出决策者的认知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亦即外交决策从脱离实际到贴近实际的过程,决策者的认知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孤立主义”述评李明祥“新孤立主义”是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产生的重要政治思潮之一,鼓吹“美国优先论”,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孤立派”战略分析家、共和党保守派帕特里克·布坎南。“新孤立主义”自产生后已经并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战后时代美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孤立主义自由派的外交政策思想形成于美国干涉主义外交政策遭受全面挫折的 70年代。这种思想反对美国战后外交政策对世界事务不加区别地进行全面干预的做法 ,提出应该在自由主义的民主观念和孤立主义的榜样原则基础上 ,通过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方式来逐步建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孤立主义自由派的外交政策思想形成于美国干涉主义外交政策遭受全面挫折的70年代。这种思想反对美国战后外交政策对世界事务不加区别地进行全面干预的做法,提出应该在自由主义的民主观念和孤立主义的榜样原则基础上,通过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方式来逐步建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立国以后,美国的国家对外政策几经发展变化,在罗斯福的“世界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之前,“孤立主义”一直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占有主导地位。以1796年华盛顿著名的《告别词》为标志的“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施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做法,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何以“孤立主义”影响如此久远?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德高望重的合众国之父华盛顿及其它著名政治家的竭力推崇。一般都把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卸…  相似文献   

11.
李晓晓  于群 《国际论坛》2013,(6):54-58,79
公共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赖以"击败"苏联的重要外交工具,一直得到美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和支持。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被严重忽视,美国新闻署被撤并,公共外交活动和经费大幅减少。克林顿政府公共外交政策的失误要归因于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过度关注,新孤立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决策层未能因应新形势发展及时确定美国公共外交的新方向与目标。克林顿政府弱化公共外交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维护和塑造正面形象的能力,解释美国政策的话语能力,以及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要为"9·11"事件的发生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4.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建国30年来在国际交往中的经验,采取更完善、更灵活的外交政策,使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建国以来最活跃、最成熟的时期。与此同时,苏联鉴于在国际上日益孤立和国内经济停滞的窘迫处境,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全球扩张战略,开展“多边缓和外交”。中苏两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为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正统派”占据了美国外交史学的主导地位。“正统派”是对“国家主义学派”、“宫廷史学家”以及“现实主义学派”三大学派的笼统称呼。这些外交史学家对美国外交史及现行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或极力美化辩护,或予以激励批评,但无一例外,都从对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以及他们自我定义的美国国家利益的高度认同这一立场出发的。同时,他们的方法论也存在着视野狭隘、系统化解释模式不足,以及史料运用上对官方档案的迷恋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美国大陆扩张的目标基本完成,走向海外成为美国新时期的外交趋向。美国国务卿西沃德作为提出“海外扩张理论”的第一人,其亚太扩张思想促进了美国东亚政策的初步形成,为美国外交政策指明了方向,更为美国近代远东政策奠定了基础,在美国近代外交政策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纵观美国外交政策史,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本文通过评析六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美国国内政治思潮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性,从而为把握未来美国外交政策提供宏观上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公众舆论"只得搞"阴谋",以太平洋舰队为诱饵,让日本先放第一枪;正统派说公众的"孤立情绪"捆住了罗斯福政府的手脚。两派论述问题的大前提其实是相同而又错误的,对外政策不是由"公众舆论"决定的;由统治上层的"舆论"诱导而有的"公众舆论",从根本上说有助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推行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9.
"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的新教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和扩张主义(Expansionism)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却又貌似迥异的两项重要外交政策:从表面上看,两者所奉行的对外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从更深层次上看,两者都是美国人所持有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特殊的使命感”(Missionary Impulses)的反映。本文从新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这对外交政策的内在联系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1898年美西战争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美国对外关系发展的转折时期。结束传统的孤立主义,广泛地参与世界事务,成为美国对外关系的重心。如何进行?国内争论纷纭。从布莱恩的反帝国主义开始,到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计划提出,美国民主党逐渐形成了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反帝国主义为主线,以民主、和平的国际社会为理想,以美国领导为核心的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布莱恩的反帝国主义和威尔逊的和平计划都在政治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纵贯20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史,民主党的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奠定了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