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刊通讯员冼剑民报导: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一般总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能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使其能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所以广东社会经济史这一原来有着良好基础的研究领域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更加繁荣。除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学术成果外,去年秋“广东社会经济史暨电白县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又云集了广东、香港两地的一批成果,这些论文重点研究明清之广东社会经济,有的还下溯本世纪初叶,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又一次荟萃。这些论文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研究领域、对象大为扩展,角度、层次上亦有新的突破,使地方经济史研究向着系统化、立体化迈进。从横向分支来看,水运史、外贸史、造船史、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召开广东明清经济史学术讨论会。这是历史学界第一次举行有关这个专题的讨论会。会议认为,中国自明代中叶起,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冶铁业比较发达,当时已广泛采取雇工生产。农业中的蚕桑、甘蔗(制糖)、养鱼、蒲葵和花卉生产已形成专业性生产,部分采取雇工生产形式。明清时期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之一,广东的社会经济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开展对广东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讨论会着重研究明清时期广东的社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商业、交通以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的地区,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较之国内其它地区有其明显的特点。近年来,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史的研究逐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显露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研究前景。区域性经济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也越来越清楚地为人们所认识。现在,回顾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对于推动这一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是有益处的。一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上。1937年出版的梁嘉彬《广东十三  相似文献   

4.
滨下武志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经济史专家.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史学会的邀请,滨下教授于1992年6月28日在广州作了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报告.报告所讨论到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最新课题,而且对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自六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从事张謇与南通的研究,八十年代又开始从事苏州商会档案的整理与苏州商会史的研究,这些工作都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本文结合“南通模式”问题,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如果不认真通盘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就很难为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这是大家都能同意且已多次说过的道理.但是,还有一层道理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理解与重视.这就是说,如果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俗称之为“解剖麻雀”)在区域经济史中寻求若干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也可以对中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 由历史上形成的江南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明清以来它代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带有导向性的意义。现在它正是上海经济区的范围(也有称长江三角洲经济规划区),它的建设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这个区域经济史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明清以来江南市镇史的研究业  相似文献   

7.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副教授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省文史研究馆、省革委参事室、省博物馆、市博物馆、《学术研究》编辑部的部分明清经济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及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座谈有关明清经济史的研究问题。韦副教授在座谈会上回顾了解放以来我国对于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明清经济史研究的动态。会上,同志们认为,今后,广东应该加强对明清时期广东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对外贸易问题、工商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学会最近举行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问题的学术座谈会,上海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逸峰同志应邀在座谈会作了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工作若干问题的发言。黄逸峰同志在谈到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时候,特别强调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要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服务,为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国际斗争服务。黄逸峰同志具体分析了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他说,方法论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有几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解决。这几个问题是:第一,必须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  相似文献   

9.
钟兴瑜 《河北学刊》2001,21(1):90-93
无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还是伴随新科学技术革命而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世界社会经济,都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面临拓宽领域、深化内容、更新方法等重大变革、中国经济史和经济学各学科同仁,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开创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力争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高经济科学水平作出新贡献,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社会中,山西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地方。尤其是明清以来,山西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山西商人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学者寺田隆信的《山西商人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在这方面值得重视的学术专著。寺田隆信认为:研究山西商人应当以回答他们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登上历史舞  相似文献   

11.
梁方仲先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蜚声国内外。梁方仲先生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是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关切。他本来学的是经济学,1952年转到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前,他也一直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但他选择了明代财政经济史作为研究园地,是由于他很早就认识到,要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必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入手,而田赋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近代田赋制度是从明代一条鞭法开始的,所以他希望能从明代一条鞭法切入,形成对中国近代经济诸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路径: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铮 《河北学刊》2007,27(5):85-88
本文以区域路径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区域的选择与定位、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运用区域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观照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内在联系,避免有意无意地过分渲染某一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从总体上提升对乡村社会经济史的认识,庶几更可接近"总体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由叶显恩主编的《广东航运史(古代部分)》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区域史研究的佳作,也是广东水运研究开拓性的篇章。该书的出版,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标志着广东史研究又推进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达到新的水平。 早在30年代,梁方仲先生就开始了对广东经济史的研究,他以翔实丰富的史料,精细入微的考证,创立了岭南经济史研究的新学派,他树起的学风,薪火不灭,代有传人,到了90年代的今天,这一优秀的治学传统已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内容。广东区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前,广东佛山镇就是全国著名的工商业发达地区,明清时代曾与北京、汉口、苏州同称为天下“四聚”。现在的佛山市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佛山经济的研究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史的发展的,因为通过具体的一个典型地区的综合分析,可以说明我国社会如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期,传统的"食货"之学转变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经济史研究。这一方面与当时现实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财政金融体制的变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的传入带来的学术转型有关。以北平社会调查所为代表的经济史研究重镇的形成,经济史专业期刊的诞生,汤象龙、罗玉东、严中平等优秀学者的集结,经济史各个领域诸多研究著作的出台,均展现出这一时期经济史研究的蓬勃气象。从近代经济史研究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到研究规范的形成与确立,再到两条研究阵线的出现与争鸣,其发展轨迹约略可反映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空间维度与推演进程、学者的学术关怀与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6.
一经过了一年多来的整风运动,我更深深地体会到: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必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毛主席的著作,是研究五四以来社会经济变化的一把钥匙。在各个革命时期,毛主席都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指出了中国革命最正确的道路。所以,研究现代经济史,首先,必须深入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在整风运动以前,我虽然也认识现代经济史的重要性,但是对这方面,还没有投入主要的力量。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安排在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以前的阶段。在思想上,我还以为这样已经是厚近代了。可是等到学习了陈伯达同志关于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报告,才认识到我所厚的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史的勃兴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经济史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对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方法论、学科体系、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选择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如何构建该区域研究的框架体系,使用哪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这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尽管在某些区域社会经济史的专题著作中,对这几个问题曾有所论列,但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笔者以所研究的旧中国冀中农...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推动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广东经济史研究会,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1987年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市举行.出席讨论会的中外学者共200人,其中内地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136人,香港、澳门地区学者17人;来自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的学者47人,与会外国学者人数之多,为国内史学会议所少见.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谈及21世纪历史学的命运———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叶显恩教授邢寒冬问:您多年来致力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您可以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与走势吗?叶:建国以来经济史的研究,多局限于生产关系史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