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师专学报编辑的作者观和读者观孙仁宏编辑,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将作者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经过编辑、加工等创造性劳动过程,而使作者的精神产品变为精美、健康的精神食粮奉献于广大读者。无疑,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中间扮演着中介和桥梁的角色,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同...  相似文献   

2.
传统编辑过程所形成的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单向直线型关系,使得学报操作资源的能力下降、特色创新能力缺失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创新编辑过程就是把读者、编辑、作者三者关系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注重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交往,注重建立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互动交流的机制,以此来提升学报的品质、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践行期刊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重视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包括在专业知识,学术修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构建良好环境,建立高水平编辑队伍;要倡导人性化管理,采用和谐统一、平等透明、参与决策等民主方式,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同时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编者-读者互动,扩大并优化作者源与读者群,最终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编研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编辑学术水平,有利于编辑与作者、审者和读者沟通,而且有利于改进编辑作风。学报编辑加强编辑学理论、专业学术理论的研究可以以研促编;加强编辑工作的实践积累,以编促研,实现编研结合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术刊物的编辑,在价值事实中,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主体;社会读者是客体;作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学术期刊则是媒介,是编辑、作者、读者相联系的中介物。编辑、作者、读者之间一般的关系并不是价值关系,只有对作者、读者的正当需要,编辑者愿意并且能够满足,这时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才是价值关系。编辑满足作者、读者正常需要的行为是价值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心理倾向,就是编辑的价值取向。编辑的价值取向不同,其编刊的指导思想和编辑的实践行为也不同,所生产刊物的质量、价值及其影响也就不同。因此,学术编辑具有科学的价值取向,对提高刊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书评功能的实现需要书评作者的创作,书评作用的交流循环需要读者的反馈,书评功能的保证离不开书评编辑和书评阵地的参与。正是因为书评功能和作用的施受者都是人,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书评机制,是我国书评发展最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制性因素对学报编辑的消极影响及优化思路王长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环境,主要是自己所在的学报编辑部,但也不限于学报编辑部。因为学报编辑是个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其稿件作者、学报读者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就是编务工作中的印刷、校对、发行也超出了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8.
自新闻编辑活动产生以来,它始终是作者、编辑、读者三者的矛盾统一体。新闻编辑业务实际上是处理好以编辑为核心的三对矛盾:编辑与作者的矛盾,编辑与读者的矛盾,编辑与作品的矛盾。这三对矛盾对立统一,共同构成编辑应用技术,且贯穿于新闻编辑活动的全过程,推动编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学的基础应用理论,对促进这三对矛盾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去,是时代的要求。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就是要培养人、善用人、造福人,创造一个和谐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服务。编辑强化读者意识,了解和研究读者的心理已成当务之急。编辑要掌握读者对象的多样性、读者兴趣的可变性和读者的购书心理,才能编出精品图书,繁荣文化出版事业。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与作者作为传播一方,从属于广大的读者,即社会受众一方。编辑出版活动的宗旨和目的体现在受众即读者的选择上,编辑策划图书的优劣成败,从根本上说是由读者来检验和评判的。了解、研究读者心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强化读者意识,归纳起来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与图书馆读者工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读者工作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人文精神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关系,并提出发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是做好读者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对于报纸新闻传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一种读者中心论,它充分肯定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最终实现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第一次把读者推到了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接受美学对于报纸新闻传播的启示主要有报纸的生命在于接受,报纸需要发行量更需要阅读率;读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报纸应正视并接受读者的选择;办报应“目中有人”,让读者“介入”传播活动的全过程;报纸须持续创新,顺向并适度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3.
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应从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环境的营造、服务工作的深化、读者权益的保护等方面来具体落实以读者为本的办馆理念,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出版与发行、读者需求、文献采访理念与技术、采访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影响文献采访质量的不利因素。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衡量文献采访的质量标准,提高采访人员素质,在搞好采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访策略,并定期做好文献采访质量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读者审美阅读的过程,是激发读者情感和促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达到审美阅读的效果,应注重从美与丑的对比、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等方面入手,激发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普通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将词汇看作是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的首要因素,本文所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出词汇量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度正相关。词汇之所以成为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基本因素,是因为:词汇不仅影响着大脑的信息加工和信息提取活动,而且还影响到大脑短时记忆系统的有效运转及最终的阅读理解结果。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学生从广度和深度方面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比较了《爱玛》两个中译本所取得的美学效果及其在读者审美接受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合理填补原作中的“空白点”,并努力使读者期待视野和译者文本视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译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应该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着读者的期待,这是读者反应批评的原则;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之所以自发表以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去阅读它,研究它,几十年过去了,艺术魅力始终不减,便是作家深谙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批评家们大都把《欲望号街车》看作女主人公布兰奇的命运悲剧。然而,从读者反应角度解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不但剧本主角变成男主人公斯坦利,而且整个剧本还呈现出全新的诠释意义,主题从布兰奇的命运悲剧转变成斯坦利的家庭喜剧。读者/观众的阅读空白为新意义的产生提供可能,读者/观众通过情感体验的手段判断自己的道德立场,并最终在感受否定阶段裁决自己的道德倾向。同时,读者反应角度还能映射出田纳西潜意识里对父权制社会的敬畏和对男性主导地位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内容、质量、服务人员的影响的阐述,使我们对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