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工业社会要对社会成员进行具有社会约束力的规范、价值和目标的教育 ,促使他们依据这些基本模式和价值标准安排生活 ,从而实现社会成员社会化。谋生劳动如今仍是这种社会化的主要手段 ,它对现代工业社会仍具有核心意义。这一事实决定现代工业社会仍是劳动社会。但现阶段的有偿劳动和劳动世界正在发生涉及所有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深刻结构变化。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雇佣劳动所需工时不断减少。这影响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基本关系 ,特别表现在 :1)社会成员孤立化 如果劳动不再完成保持个人—社会联系、形成个人认同、确立个…  相似文献   

2.
3.
青年走上劳动岗位,他们自己决定职业、职业训练和开始在国民经济部门中工作,这是一个最复杂的社会过程.这一方面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速度、技术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等;另一方面,人口状况,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的动态,对这一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青年走上劳动岗位的条件(开始工作的年龄、职业训练、劳动量、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工种的分配等)对人口过程(出生率、人口再生产和年龄构成等)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一代人的劳动生活的开始还与社会、职业、部门和地区的流动性紧密相关.现阶段苏联正处在人口发展的特殊时期,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再生产的指数下降;人口老化;  相似文献   

4.
新劳动社会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劳动社会中的谋生劳动和其他生活活动是截然分开的 :前者通过市场在家外完成 ;后者不能进入市场 ,只在家人、邻里、朋友以及其他社会网络中进行。谋生劳动凌驾于其他劳动形式之上 ,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并得到社会承认 ,在决定个人生活意义和个人认同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其他生活活动虽在观念上也被社会承认 ,但对创造价值和确立个人认同的作用不大。因此 ,谋生劳动一直是实现社会化和社会参与的核心基础和主要手段。这种分离还把人生分成青少年时期学校教育、谋生劳动和退休后长期业余生活三个阶段。这种僵化的价值和时间体系并非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欧盟在将自由竞争引入电信市场方面作出了重要努力。与这种自由化趋势相适应,欧洲的社会公共机构普遍采用了协调网络提供和电信服务的标准(ONP)。在消除国家对电信的垄断之后,需要对公用部门在发展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给予全面的重新界定。尽管人们承认并坚...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     
A.托夫勒确定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引起的三种变化.信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配置和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设备和信息工艺.人们常常把"计算机革命"概念同"信息革命"概念等同起来,但后者能准确得多地说明当前发生的变化.60年代末第一次出现了"信息社  相似文献   

7.
在女性劳动权益救济领域,其主要难题是社会排挤.对女性劳动权益的社会排挤,不仅表现为性别歧视,而且也表现为基于性别歧视而引发的户籍歧视、行业歧视、年龄、容貌和身高歧视以及婚姻和怀孕歧视.上述歧视的发生,漠视和剥夺了女性的劳动权益,导致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弱化.对女性劳动权益予以法律救济,就是要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和社会排挤,确保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劳动权和其他基本人权,使男女两性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救济女性劳动权益的法律路径,在于厘定法律救济的观念基础和法律救济的制度架构,为女性劳动权益的切实保障奠定观念基础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社会信息传播大大加快。社会信息使乡镇青年的眼界开阔,知识增长,文化提高,思想方法改进,思想境界扩展。社会信息提供给乡镇青年就业、生产劳动和经营生产劳动成果的机会,并因此使他们从中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信息改变乡镇青年以往所接受的农村落后的传统观念,使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封建的伦理道德残余、闭锁的宗族关系与家庭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近几年来,农村青年犯罪大大增加,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们从另一方面进行思索,即乡镇青年犯罪与社会信息之间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进步不仅与大量知识的积累和利用有关,而且还与知识交流、传播和在生产领域中运用过程的活化有关.这就导致社会信息突飞猛进地增长,社会信息是反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知识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化形式.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中信息收集、贮存、加工和传递等过程的集约化,是当今时期的特点.同时,最新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在质的方面决定着科技进步的水平.在二十世纪下半期,揭示科学信息活动(以及整个信息活动)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了决定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大体一致的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一、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 在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问题上,理论界现存的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其根据不外乎是马克思的两段话。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立法和信息社会〔俄〕B.A.科佩洛夫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和远程通信手段的广泛运用,信息领域(建立、传播、加工、使用信息的领域)在积极发展。远程通讯信息网,首先是因特网在全世界推广。人们正在建设世界性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现代信息社...  相似文献   

12.
劳动标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家(发展社会学)、人类学家(应用人类学)、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都十分关注的领域。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甚为系统的理论,先是出现了“新古典学派”,在1989年又出现自我标榜为“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典型的而又意见相左的理论进行分析颇有意义。所谓劳动标准(Labour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是一个日益发展的领域。本文着力分析信息流动对社会中各类人群———例如妇女、残疾人、同性恋者、X一代———产生的影响。这里的“人群”在社会科学中被称为“社会类别”。他们行为的变化有时会对社会的变革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社会类别术语源于特定的背景 ,常常伴随着更广意义上的信仰和价值观。人们往往会对描述本群体类别的术语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反应。例如 ,“光头青年”这个词往往伴随着暴力和种族主义的涵义 ,而同时也指代热衷于破格摇滚乐以及其他一些现代音乐的人。一个非种族主义和非暴力的破格音…  相似文献   

14.
社会-劳动冲突是一种规范[俄]A.K.扎伊采夫经济的转化必然会引起社会群体相互作用性质的变化。民主制作为社会制度的一种形式,不仅会对整个社会的冲突,而且会对生产领域的社会冲突起激比作用。过去冲突一直受到国家机器强大威力的压制,罢工的权利总是让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15.
信息革命对教育和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们是目前的教育体系难以适应的。通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引起的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教育,它正在改变知识的性质、学习者和教育者以及提供知识的手段和传授办法。而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正可以极大地改进和丰富传统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在新的环境里,如家庭、办公室提供教育和训练课程。美国技术评价局在题为《信息技术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新技术可以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徐 《学术交流》2006,(10):96-99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劳动异质性,以往经济学的“同质化认知模式”难以应对,需要树立新的“异质化的认知模式”。劳动异质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自然性、社会性以及二者结合的变异都可能引起劳动异质性。人类世界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和谐与发展,人与自然要和谐。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核心是劳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实现劳动和谐是研究劳动异质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与社会对接:全面实现劳动制度改革的目标欧明泰当前,劳动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点。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8.
一、外国学者对“信息社会”的看法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引起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社会”时代。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中对“后工业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概括它有五大特征: (1) 经济方面:从产品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 职业分布: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3) 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4) 未来的方面: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5) 制定决策:创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讨论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的关注。这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活跃与深入,反映了整个学术界视野的开阔与求索精神的勃勃生气。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对创造和推动历史的动力谈谈一些看法,目的无非是求得接近真理的一条途径,以期获得一个较为符合客观真实的解答的可能性。历史究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还是英雄创造的?这是长期以来困惑史学界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胡忠俊 《创新》2021,15(2):29-38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形态、劳动客体和社会关系的虚拟化进程,劳动从现实的劳动转变为虚拟的劳动.劳动虚拟性主要体现为劳动手段的数字化、劳动场景的网络化、劳动工具的智能化和劳动指向的创造化.虚拟劳动产生的内在动因在于劳动主体自身特定的需求满足,虚拟劳动产生的外在条件是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时代虚拟劳动的具体形式包括科技研发劳动、信息化管理劳动和虚拟资本的投资劳动.虚拟劳动的特征表现为生产性、交互性、价值性和创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劳动虚拟化过程中要防范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冲突;防止虚拟资本通过投资活动控制实体产业进而剥削剩余价值;预防劳动者的身心发展片面化、畸形化,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