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兴中 《老友》2012,(2):62-62
《老友》专家门诊: 我是个白内障患者,据《老友》介绍可用阿司匹林延缓病情。但有的医院医师说不能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否则有可能导致脑溢血。请问:我可否继续服阿司匹林,应怎样服才合适?  相似文献   

2.
罗兴中 《老友》2011,(1):53-53
《老友》专家门诊:读了《老友》关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文章,我联想起两年前你们给我的回信中说患有痛风的人不宜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因阿司匹林会影响尿酸排泄。今年文章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我患有脑短暂缺血并患有痛风。请问:痛风患者可否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罗发瑞 《老友》2011,(7):53-53
我患高血压病已30多年,经坚持服用氮氯地平、吲达帕胺和肠溶阿司匹林、田七等,血压已控制在120~135/68~75mmHg。但我担心吲达帕胺与阿司匹林及抗炎镇痛药同服会抵消药效,产生相互逆向作用。请问:我应怎样服用这些药才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问:李大伯最近尿路感染服用抗生素,服用一段时间后尿路感染的症状有所减轻,但是发生了咽痛的症状。,去医院诊断,告知是抗生素在“作怪”,致使药物性食管损伤。那么,什么是药物性食管损伤?发生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整理收集的一般资料、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中16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整理收集的临床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16例(16.00%);通过分析,单因素显示:患者性别不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吸烟史、消化道病史、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服药时间≥3月、服药剂量300mg、合并消化道病史、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影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高龄、服药时间长、服药剂量大、未用胃黏膜保护剂、合并消化道病史和吸烟史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65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患者是否规范治疗、外在危险环境因素和早晚危险时段密切相关。结论强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潜在发生脑卒中的危害因素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预防能力,对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崇文 《老友》2011,(12):52-52
我于去年手术置换了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冠状动脉搭了两根桥。术后遵医嘱服药,但血小板逐渐减少,并常有紫癜出现,经多次检测血小板只有44-50万单位,白血球只有2.4-2.8万,服用鲨肝醇片、维生素B4、血康胶囊、利血君等也不见白血球和血小板上升。请问:这是否与服阿司匹林有关,应怎样调治?  相似文献   

8.
李艳鸣 《山西老年》2013,(12):56-56
问:老刘患有高血压15年,平时一直服用降压药:或许是“久病成良医”的缘故,就自行服用降压片搭配利尿剂降血压。没想到老刘服用这两种药后,出现了视力模糊、心力衰竭的情况。家人发现后马上送他去附近的一家大医院救治。医生问明情况后说,老刘出现这种情况是服用降压药后首剂反应的原因。请问什么是首剂反应呢?  相似文献   

9.
向允禧 《老友》2011,(11):54-54
《老友》专家门诊:我是个80岁的老人,在贵刊2010年第12期《专家门诊》刊出《肾功能不全可否常服阿司匹林》一文后,引起我很大的关注,因为我的病情与文中所谈情况相类似。请问:我先后3次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很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我患萎缩性胃炎多年,不敢久服阿司匹林,请问:是否可改服步长脑心通胶囊?  相似文献   

10.
罗发瑞 《老友》2011,(3):53-53
《老友》专家门诊:我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经服用甲状腺素片、复方芦丁、维生素B6,取得了较好疗效。这个处方服用一二十年了,我担心长期服用会损害机体其他器官。请问:是否要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高血压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静息心率,作为一项简便、直观的检测指标,其与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综述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及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王崇文 《老友》2013,(12):63-63
我今年80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塞、Ⅱ型糖尿病.经常头晕脑涨.行走不稳。经医院多项检查.说是两侧脑室旁有多发小点片状梗塞.脑动脉硬化脱髓鞘改变.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和右椎动脉狭窄.视网膜动脉硬化Ⅲ级。我先后服过脑心通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滴丸、拜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片等药物.但头晕症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血压仍高达160/60mmHg.现在改服氯沙坦钾。请问:我患高血压、脑梗塞引发经常头晕应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12,(2):63-63
药是饭前服合适还是饭后服合适?谈到这个问题,不少老年朋友都不甚明了.甚至还存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药物对肠胃有刺激,最好在饭后吃。确实,不少对肠胃刺激性大,或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须在饭后服用。这样可有效地减少药物刺激,更好地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4.
<正>医药史上有三大经典杰作,即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阿司匹林在退热、解痛、抗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在心脏病和卒中预防方面也很常用。但阿司匹林也绝非万试万灵的灵丹妙药,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你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1.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先问医生如果未经过医生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8,(8):62-62
有研究报告称,关于心脏病高危人群应该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建议并不是最科学合理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出血部位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这是阿司匹林巨大的副作用之一。该研究报告说,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部门诊体检检出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71例,对他们进行了"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参加同期体检、同龄、高血压未发生左室肥厚患者(129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比较中,左室肥厚组的肥胖例数、高脂血症例数、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左室肥厚组高血压病程长例数、脉压差大例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非杓型高血压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程长、脉压差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非杓型高血压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压的相关性,了解血脂组分影响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方法整群抽样选取广西南宁市两个社区人群,随机选取1072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运用Anova方差分析,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人群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值高于前期组和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及血压正常人群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LDL、HDL、TC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相关,TG与SBP(r=0.09)、DBP(r=0.11)相关,相关性较小;Spearman相关分析,TG与高血压相关(r=0.13)。③高T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TG人群的1.55倍(OR95%CI:1.17~2.05),调整年龄、性别、超重、腹型肥胖等危险因素后,高T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TG人群的1.39倍(95%CI:1.02~1.90)。结论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较血压正常人群高,血脂中仅TG与高血压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高TG是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16,(7):66-66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高血压病人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亡,除病情发展的原因外,也有不少是由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动作造成的。这些“高血压危险动作”必须引起高血压患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存垣 《老友》2011,(8):54-54
《老友》专家门诊:我近2个多月来上腹经常饱胀,经胃镜检查有浅表性胃炎。本来我并无此病,只是在治疗脑血管病后每天服75mg阿司匹林才出现上腹饱胀的。请问:这应怎样调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