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春节前我到太原某商店买东西。一柜台售货员态度很热情,她说,她们这鞋质量最好,出了问题15天内保证退换。说得我心软了,就花了340元买了一双皮鞋。我让她开发票,她说你又不报销开什么发票?在我苦苦相求下她才写了个售货单。没想到回家穿了三四天,鞋帮底便分了家。 我匆匆赶到这家商店,一问柜台上人说,这个人租柜台期满,早走了。无奈找商店负责人,负责  相似文献   

2.
九儿 《北京纪事》2010,(11):46-49
我的女友快步走在前面,今天她是专程来胡同的交换商店里换东西的,心也被快乐托得仿佛古人千里之外送的鸿毛,轻得要飞上天了。我说:"人家恋人都是携手并肩地逛街,咱俩倒好,一前一后,走路跟老夫老妻似的。"她驴唇不对马嘴地回答我:"你多注意看看右边,听说交换商店在胡同里面一个右拐的地方,咱们可别走过了。"不出她所言,我们在胡同紧里头一个右拐的地方找到了这家交换商店。白底蓝字的灯箱让我俩眼前一亮,门口排队的人群更是叫我俩困惑不已。走近店门前,木门框上贴着的小纸条给了我答案:"店内顾客超过5人,请您在门口等候。"想不到交换商店这么火啊!  相似文献   

3.
玛莉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她正在做数学作业。作业本上有许多的数字。她不会做。她努力地想。最后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去了一个商店“。你要买什么吗?”商店服务员问她“。是的,我要两公斤苹果,一公斤桔子和三公斤香蕉,”玛莉回答说。“一共六公斤,对你来说这太重了。你能带  相似文献   

4.
王文婧 《社区》2009,(11):1-1
奶奶住在沃里克镇,在那儿购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天,她写了一张购物单叫我到一家乡村杂货店买东西。那是一家很小的商店。我将手里的购物单交给老板娘蜜蜂夫人看.可她却说:“小孩,我不是你的佣人。你得自己去找要买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蓝色的伞     
我以为现在,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信任的,感谢你让我知道我是错的。——题记天渐渐暗下来,透过雨幕可以看见路上点点灯光。雨,下得很大,她站在一家商店的屋檐下焦急地搅动衣角,平整的外衣已经变得皱巴巴的了。从好友可欣家出来时,天只下着淅淅小雨,可欣要她带把伞,她拒绝了。  相似文献   

6.
老朽 《老友》2008,(4):40-40
我的老伴退休前是某局中层负责人,还是市级劳模,但自从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整个人全变了。老伴患病5年多,我既是她的医务护理,又是她的生活保姆。先是给她买药,再是按时为她找齐药,促她吃药,然后  相似文献   

7.
生日     
有一次去商店,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蛋糕,说今天是她儿子的生日。看着她开心兴奋的样子,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掰着指头一算,再过几天,自己的生日也要到了。  相似文献   

8.
爱在粽子里     
程刚 《老友》2014,(6):41-41
正端午小长假,我和几个老友决定外出旅游一趟。临行前,老伴在我的挎包里塞了一大串粽子,嘱咐我:"空年莫空节。端午节那天,不要忘记吃粽子。到外面玩,坐车时,你想吃东西了,剥掉粽叶就可以吃,方便得很,而且糯米做的东西耐饿。"我有点感动,说:"辛苦你了。其实沿途的商店、饭馆,是最会做生意的。店主知道过节了,多的是粽子卖!"老伴不屑地说:"如今假货那么多,让你吃街上卖的粽子我不放心。我包的粽子,是地道的原生态食品。你吃了后一定会身体健健康康,旅途顺顺利利!"老伴一席话,让我听得满是甜蜜和喜悦。见我满心欢喜的样子,老伴继续"炫耀"起她的粽子来:"我包的粽子,粽叶是我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上山趁露水未干摘来  相似文献   

9.
第一美德     
赵海平 《社区》2009,(35):26-26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  相似文献   

10.
漠北 《新天地》2011,(7):47
退休后,为了"广进财源",我在小区内开了家"繁荣便民商店"。别人开商店都把精力放在扩大销售上,我却把目光放在许多"闲事"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不务正业聚人气,多干闲事旺财气"的理财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可乐》2011,(2):66-67
不打不相识我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天晚上,轮到我开末班车。很晚了,坐车的人不多,还没走到一半路程,车上的人就下空了。我正准备加大油门,早点将车开到终点交差,上来了一位美女。她站在投币箱前一摸口袋,说:"糟糕,忘带钱了。"她已经上车,赶下去不合适,让她白坐也不行,于是,我掏出两元钱递给她。她接过钱,说:"谢谢,我一定会还给你。"  相似文献   

12.
生日时候     
有一次去商店,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蛋糕,说今天是她儿子的生日。看着她开心兴奋的样子,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掰起指头一算,再过几天,自己的生日也要到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每逢生日,母亲就要单独给我做上一碗最爱吃的鸡蛋羹或者在我的“长寿面”里放上一个大大的荷包蛋,馋得小弟望着我的碗直发呆。后来我上了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阵子,"最美教师"以及"最美妈妈"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她是我心中的最美教师——朱衡。朱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新生报到时见到她,就觉得她很亲切。那时她颊边一直挂着浅浅的笑,语气温柔,向我们慢慢讲述校纪校规和新生入学事项,加深了我对她的好感。正式开学前学校组织新生进行军训,8月的天气相当炎热,我们学生带着白帽子训练,朱老师也戴了顶草帽与我们一起站在烈日下。整个军训期间,我看到、感受到她对同学体贴入微、悉心呵护,就像妈妈一样。她让我们少喝饮料、多喝宿舍前学校提供的决明子茶,因为后者对正在军训的我们来说更有益处。有同学  相似文献   

14.
相伴到永远     
老伴支持我“爬格子”,那要从我俩结婚时说起。婚后不久,她就被我执著于文学创作的精神所感动,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对我的写作备加关心。那时我俩的工资加起来不过80多元,还要赡养双方的老人,经济上的拮据是自然的了,常常入不敷出。她见我利用公家的废表格翻过来抄写稿子,就一次到商店给我买回10本稿纸,足足够我用1年的,而她中午的饭盒里常常只是窝头和两块咸菜。爬格子的人都有熬夜的习惯,我当然也不例外。开始时,她劝说我几次,见无效果,就改变了方式。每晚她在临睡前都做好两个荷包蛋放在炉台上,并千叮咛万嘱咐:“光熬夜身体怎能受得了,感到…  相似文献   

15.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像袁敬华这样善良的人我见得不多。她说,她去济南,在大街上看到有成年人拉着孩子行乞,她赶紧躲到角落里,哭了半天,怜悯让她心痛。在乡下,她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定会买点儿吃的送到他手里,才会觉得心安。我采访袁敬华是在人大开会期间,大厅里的代表人来人往,但两个多小时里,特别是说起她的那些"孩子",她十多次潮红了眼圈--她是那么善良,善良得让你有些不忍。决心12年前,袁敬华站在自家低矮的房门前。看两  相似文献   

17.
木雕女孩     
麦叶是个六年级女孩,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毕业前,她要送老师一件礼物做纪念。麦叶家附近有一个工艺品商店。她被商店橱窗里的一只木雕女孩深深地吸引了。这是个楠木的,正在跳舞的女孩,一尺来高,雕刻得逼真细腻,腰身轻盈,舞姿翩跹,裙带飘曳,仿佛随时都能飞起来。她拿定主意,就买它了选她想象着,木雕女孩站在班主任米老师的办公桌上,当米老师疲惫时,它就会映入米老师的眼帘,米老师一定觉得特别轻松。更主要的是,它有深刻的寓意,麦叶愿像木雕女孩一样,永远为亲爱的老师跳舞。麦叶问了价钱,是20块。回到家,麦叶做好晚饭,边做作业边等妈妈。暮…  相似文献   

18.
女儿有段时间睡觉很成问题,每晚睡前必得给她念故事,念完了还要陪一会儿到她睡着为止,而且晚上睡到半夜,经常或清醒或迷糊地跑到我房间里来,我经常睡到半夜一摸,旁边多了一个人,知道是她,就扯过一角被子给她盖着。因为自己学了一点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所以  相似文献   

19.
卫毅 《社区》2008,(17):28-29
早在一个多月前,吴家还是有保姆的,如今,保姆已被辞退了。这让正准备晚餐的吴兴华妻子有些为难,她已经很久没有下厨了。 “我对保姆产生了怀疑.一个保姆跟我的工作毫无关系.我们吃饭的时候,她不吃饭,跑到我书房里看材料。”  相似文献   

20.
戴军 《今日南国》2010,(12):43-43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说和她同居了两年的男发突然跟她说,你看,我们在一起都两年多了,我每天赶来赶去的,上下班路上3小时,真的好辛苦,我现在一想到回家就害怕,我想搬到公司旁边去住一段时间,等我的心情调整好以后,我再搬回来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