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冬梅 《社区》2014,(1):56-56
孙子10岁,上小学5年级了,每天上学奶奶还要反复交代:过马路要小心,不要闯红灯;不要与人家打架;不要贪玩,一放学就回来。孙子10岁生日那天,朋友送给他一个小学生手机,没玩多久,便给弄丢了,孙子也不以为然。奶奶闻讯,直唠叨:“不得了,不得了!几百块钱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刘晓祯  赵晨滨 《社区》2009,(30):55-56
案例:王老太太今年70多岁,因为患骨癌截了肢,瘫痪在床已经10年,一直依靠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对此王老太太很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最近王老太的儿媳和儿子因为照顾老人闹了些矛盾,老人知道后就更内疚了。这些日子,家人发现老人吃药时,把药拿在手里,边吃边说:“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如我赶紧死了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3.
吴小毛 《老友》2011,(3):28-29
我母亲今年93岁,生活由我们6个儿女轮流照顾。大家都为母亲身体尚好而庆幸,惟一感到不悦的是,母亲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爱唠叨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让她说上半天,而她熟悉的话题一说开,更是滔滔不绝。有几次,我见她又要对我"长篇大论",便有意躲到阳台上。  相似文献   

4.
丛然滋 《山西老年》2012,(11):16-16
在现实生活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对一些事情反复述说,喜欢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唠叨”。而对青年人来讲,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老人唠叨,往往对老人唠叨不耐烦,嫌其啰嗦,或老人正在唠叨的时候直接打断并加以拒绝,惹得老人很不高兴,对老人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5.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6.
潘波 《山西老年》2011,(2):53-53
案例:詹阿姨在儿子、儿媳两口每天上班后,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自行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9,(4):10-10
从前,有一个睿智的老人,因为他能够预测未来,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天,残暴的国王带着他的儿子去见这位老人,并问了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龚燕 《老友》2012,(11):40-40
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奶奶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周末,我和爱人回老家看望她。一进院子,就看到奶奶躺在厅堂的躺椅上,似睡非睡地眯着眼睛。我轻轻地走进去,叫了声奶奶。奶奶立刻睁开眼睛,看清是我们后,惺忪的眼睛立刻来了精神。她兴奋地拉着我们坐下,仔细端详一番后,心疼地说:好像又瘦了啊,你们在外面就是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记住,一定要……突然,奶奶收住了话语,啊呀,  相似文献   

9.
吴敏 《社区》2014,(6):53-53
大连市海军广场社区有个71岁的老太太,家中养了多年的一条狗无疾而终后,她变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母亲去世后,女儿除了痛苦,还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何会因为一条狗而死?  相似文献   

10.
73岁的郑秀兰没上过几天学,看电视却只爱看新闻。早年会唱戏,村里每次演出都少不了她。她最喜欢豫剧《花打朝》里程咬金夫人程七奶奶的角色——那位泼辣粗犷、敢和皇帝争理的女子。她没想到,多年后,她也成了村民眼里的“程七奶奶”。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唠叨     
王春雪 《新少年》2011,(10):17-17
哦!放假啦,我终于可以看我喜欢的电视了!呵呵…… “想看电视?先给我写作业!写完了再拿给我和你爸检查!听见了没有?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眼睛都长到电视上了,别人找你出去玩儿,你都不出去!如果是往常啊,你早就二话不说,拔腿就‘飞’,跑得比兔子还快!快,把电视关了,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相似文献   

12.
凝冰 《山西老年》2012,(6):51-51
老人91岁了,已处在弥留之际。那双凹陷的眼睛无神地扫视着身边的人和物。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以及重孙们几十口人都聚拢来,看老人最后一眼。按乡俗,这也是为了让老人记住自己,祈望在她仙去后荫护子孙,保佑晚辈平安吉祥。  相似文献   

13.
一元钱的爱     
姜凤奕 《新少年》2014,(7):60-60
“起床了!起床了!”奶奶的唠叨比北京时间还准,从好梦中惊醒的我一听到就烦,于是便翻个身,没有好气地说:“多睡一会儿不行啊!”看我这样,奶奶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出去了。没有了奶奶的唠叨我还不适应呢,我觉得家里有点儿太安静了,可这不争气的眼睛还是闭上了,我又睡着了。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15.
妻的唠叨     
王涛 《社区》2008,(23):58-59
结婚前,每当母亲和父亲吵嘴后,母亲就整夜地絮叨着。那种细细切切的声音,在土屋的夜晚弥漫。伴着屋外寒风的凄厉,母亲不停歇的絮叨,钻进我用被子捂着的耳朵,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夜游的老鼠,则不怀好意地与母亲附和着,在房间上的楼板上进行着百米短跑赛。夜晚的时光,就在母亲的絮叨与母亲呵斥老鼠的交错中极其缓慢地苦捱。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14,(5):42-43
  相似文献   

17.
周金柱  韩阳 《社区》2012,(16):50-51
百岁老人拄着拐杖找到老邻居“控诉”:你快去找社区来看看我,儿子、儿媳对我不好i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六旬儿子、儿媳却满腹委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小区有几位老人,管教留守在家的孙辈们的学习和生活。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议论最多的就是当今的孙辈不好管。但笔者听后,总觉得爷爷奶奶们管教的方式和方法有点欠妥。  相似文献   

19.
李树林 《老友》2012,(3):54-54
案例1:空巢老人秦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问秦大爷还记不记得他是谁。秦大爷前几年回过一次故乡。三表弟的小儿子黑子,常围着他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大爷一心想着是黑子,便高兴地说:“黑子。你总说要来城市里看看。”电话里说:“我是黑子,这次真进城了。”秦大爷兴奋地说:“我就盼着能有个三亲四邻的来看看我,快来家吧。”  相似文献   

20.
每逢双休日,回家探视双亲时,时常都是一进门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声,当然唠叨的对象只有爸爸。从我年少到成年的记忆中,妈妈对爸爸的唠叨每天都不绝于耳,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爸爸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妈妈的唠叨仍然“一如既往”。妈妈的唠叨可谓事无巨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